PT展观察丨发展AI WAN:技术演进的必然选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7:15 1

摘要:9月24日至26日,为期三天的PT展落下帷幕。展会现场,多种新兴技术深度耦合、协同发力,持续释放乘数效应,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已广泛覆盖众多行业领域。其中,拥抱AI WAN(智能IP广域网)、迈向数智化转型,正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展会期间多项AI WAN重磅成果集

9月24日至26日,为期三天的PT展落下帷幕。展会现场,多种新兴技术深度耦合、协同发力,持续释放乘数效应,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已广泛覆盖众多行业领域。其中,拥抱AI WAN(智能IP广域网)、迈向数智化转型,正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展会期间多项AI WAN重磅成果集中发布,推动网络价值从传统“连接赋能”向更高阶的“AI赋能”全面升级。

01

智算时代,需要专属“快车道”

智算时代背景下,AI训练与推理任务对数据流转效率提出极高要求,海量数据需在网络中快速、稳定传输。然而,传统WAN(广域网)存在明显短板,易出现“网络堵车”现象,导致算力传输延迟高、损耗大,已成为AI技术规模化落地的核心运力瓶颈。

要突破这一瓶颈,就需要一条专属“快车道”——它能让数据如同高铁行驶在专属轨道般,实现高速且稳定的传输。在展会同期举办的“新质互联网-AI WAN产业研讨会”上,产学研用各界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路径,凝聚起高度共识,为人工智能与IP网络的深度融合、互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明确指出:“AI WAN是人工智能与传统IP广域网双向赋能的产物,为互联网赋予了新质。发展AI WAN不仅是技术演进的必然选择,更是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需求。”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当前智能IP广域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从三方面发力:深化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推进场景化应用示范与生态构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政策层面看,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加快推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着力开展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深化数网融合、算网融合,持续提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针对智能IP广域网的后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黄先琼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一是加快技术演进步伐,二是培育完善产业生态,三是促进融合应用落地。

02

AI WAN“加速度”

作为智算资源供需对接的关键桥梁,AI WAN是实现“高效安全用算”与“低成本用算”的核心支撑,对算力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产业界已形成协同发力的良好态势,助力算力互联网建设迈入快车道。

据记者了解,早在2024年MWC巴塞罗那展会期间,华为便率先推出了迎合智能时代跨域联接需求的AI WAN解决方案。该方案具备大收敛比、弹性灵活调度和租户级精准流控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构建智能、高效、可靠的网络底座,支撑智算互联、企业入算、协同训练和推理等新业务场景,实现算网边端的高效协同,保证敏感数据安全,助力运营商网络价值加速变现,满足用户高效安全用算、降成本不降算效的需求,为各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时隔半年,产业界的创新实践已在多地开花结果,运营商正积极将传统基础网络升级为“AI-ready”网络,面向政企客户提供“算力+网络”一体化服务。

中国电信联合华为发布了边云协同算网解决方案,为用算企业提供算网一体化服务,解决了企业在数据安全与算力扩容方面的核心痛点。中国电信还同步发布了智算广域网的最新实践成果:上海电信为中远海科、北京电信为安贞医院分别提供定制化算网一体化服务,在百公里拉远场景下,带宽收敛达到320:1的情况下,训推算效损失仍控制在5%以内,同时实现企业核心数据全程不出域,满足客户对数据安全与算力弹性扩容的双重核心诉求。

以甘肃移动为例,其联合华为合作创新工厂启动“AI WAN城域家宽解决方案创新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BRAS智能板全域部署,并构建“智能板+ADO运营平台”的一体化架构。这一创新实现了网络运营的全面智能化,打造出“流量确定、体验确定、运维确定”的网络新体验,有效提升了网络质量与经营效益。

天津移动也积极探索,其基于数联枢纽平面和SPN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打造“三新”数联网服务,为破解数据要素流通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安全内生体系和APN6协议升级,形成数据、网络、管道、路径等多重安全防护和数网协同机制,确保数据接入零风险、传输零泄露、全流程流转可追溯,并为不同安全等级需求的数据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跨行业、跨运营商、跨技术领域的全域可信高速安全互联。

同时,PT展期间,两项重要成果的发布进一步推动AI WAN技术落地与生态构建——《基于智能IP广域网(AI WAN)的存算分离与云边协同训推技术研究报告(2025年)》正式发布,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互联网中心主任高巍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该报告聚焦政企模型微调训练、推理等业务场景,围绕企业安全用算需求,提出了基于AI WAN的存算分离与云边协同训推技术方案,可满足“企业原始数据不出域、安全租用云端算力、降低用算成本”三大核心诉求。具体来看,在存算分离模型微调训练场景下,针对企业敏感数据园区外“不落盘”需求,能保障100km、400km拉远距离下算效达97%以上;在云边协同推理场景下,推理性能算效可超95%,满足企业推理数据不出域的安全诉求。

此外,第三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AI WAN赛道也在研讨会期间正式启动,该赛道旨在凝聚产业各界智慧与力量,推动IP广域网络与AI技术深度结合,加速AI WAN在各行业的创新示范与规模化应用。

03

结语:拥抱AI WAN

不止是技术选择,更是战略必然

当前,业界已形成普遍共识:一个智能、无损、确定的网络,是降低AI集群计算成本、缩短业务上线周期的关键,更是“东数西算”等国家宏观战略高效落地的技术基础。

由此可见,拥抱AI WAN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选择,而是提升未来行业竞争力的战略必然。未来,产业界仍需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协同合作,共同推进三项核心工作: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积极探寻产业发展新模式、持续开拓场景化应用新空间,最终推动AI WAN成为数智化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

-END-

北京PT展需要新活力

作者:孟月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视频制作|蒋雅丽 黄杨洋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来源:通信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