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77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洛洛静卧在狙击阵地,身披的吉利服在戈壁环境中完美隐匿。他紧握狙击步枪,目光如炬,仿佛整个世界都凝聚在准星中央。
高原戈壁,风卷着沙砾掠过苍茫天地。半公里外的靶标在热浪中微微晃动,与远处嶙峋的山岩几乎融为一色。
第77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洛洛静卧在狙击阵地,身披的吉利服在戈壁环境中完美隐匿。他紧握狙击步枪,目光如炬,仿佛整个世界都凝聚在准星中央。
“风向正东,风速六米!”戈壁的阵风让靶标晃动更加剧烈。洛洛屏住呼吸,指尖在扳机上微微施压。三声枪响打破旷野的寂静,随后是利落的战术移动——占领阵地、搜索、射击,所有动作在四十秒内完成。电台里很快传来确认:“三发全部命中!”
“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不需要第二次机会。”洛洛转身对观战的战友说道,随手捡起一截枯枝,在沙地上画出弹道曲线。那些蜿蜒的线条,恰似他八年军旅生涯的轨迹——从当年那个在单杠上挣扎的新兵,到后来在国际赛场一展身手拿下“最佳射手”的荣誉。
时光倒回2016年深秋,刚下连的洛洛站在单杠前,作训服被汗水浸透。同年兵陆续完成12个引体向上考核,唯独他悬在杠上,涨红的脸庞青筋暴起,双臂却像灌了铅一样拉不上去。“报告!请求下次补考!”倔强的呐喊声让班长把准备出口的批评咽了回去。那天傍晚,他在单杠下徘徊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像柄不肯入鞘的利剑。
也是从那天起,洛洛的作训服左兜里就一直揣着握力器,教育本里也夹着自制的训练计划表。
常常是午休的哨声吹响了,他仍在器械场与单杠“死磕”,手上的创可贴被鲜血一次次浸透,在烈日下泛着暗红。
三个月后的单杠场上,当旁边计数的战友数到“20”还没停下时,连长才欣慰地发现,这个总在角落加练的“吊车尾”,不知不觉间体能素质已超过了几个同年兵。
此后,他继续刻苦训练,考核成绩也慢慢跻身连队前列。
然而,挫折总是不期而至。
2018年,洛洛参加国际侦察兵比武选拔,前几次考核中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前五名,如此的“一路顺风”似乎让他有点“飘”。最后一次淘汰时,洛洛在射击课目中因为疏忽,一发关键弹脱靶,惨遭淘汰。那一刻,他的心情跌到谷底。
落选的通知像盆冰水浇在心头,洛洛没有抱怨,转身扎进了战术训练场。为了练就更加过硬的射击本领,洛洛决定“回炉”重铸。训练中,他始终坚持多吊几块砖,多挂几个水壶。体能训练后,他用颤抖的双手夹黄豆、在枪管上叠弹壳、用针线穿米粒……右手食指、左手虎口磨出了茧,肘部磨破,结痂,再磨破,再结痂。
来年5月,比武通知再次传来。这一次,洛洛一路闯关,顺利入选。
征战国际赛场时,洛洛背着四十多斤的背囊冲在小队最前面。
密林渗透课目中,他为掩护战友被荆棘划破手臂,鲜血染红迷彩服仍坚持完成地形测绘;武装泅渡考核时,小腿抽筋的瞬间,他咬牙把装具捆在腰间,以侧泳姿势游完全程。
15天的比武,洛洛和战友们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单课目两个第二、三个第三,综合排名第三的好成绩。洛洛也因为射击取得第二名被评为了“最佳射手”。
走下领奖台的洛洛没有停歇,成为了单位的射击教练员。
2023年冬天,为进一步摸透高海拔弹道规律,他带着几名战士在雪山风口一趴就是整天。风速7级,偏右2密位......翻开随身携带的记录本,洛洛清晰地记得,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有很多是用冻僵的手指写的。
如今,营里的龙虎榜上,洛洛姓名后面跟着长长一串纪录:武装五公里19分30秒,单杠二练习40个,多种枪械射击优秀率100%......但最让战友们叹服的,是洛洛作训服右臂处那道伤疤——某次崖壁攀登课目训练时,他脚下一滑,瞬间用手抓住了岩缝,碎石也在手臂犁出一道血痕。
“当兵的人,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每当班里新兵问及伤疤来历,洛洛总会笑着讲起自己的奋斗经历。
夕阳下的战术训练场上,这个曾连单杠都拉不上去的男孩,正带着侦察班进行战术训练,身影与八年前那个在烈日下倔强加练的身影渐渐重叠。
战靴扬起的尘土中,一串坚定的脚印向着远方延伸,如同永不褪色的青春印记。
文图/付裕、向鸿、梁锦涛
■欢迎积极投稿,邮箱:jiankesan001@163.com;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剑客呗
来源:三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