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有人谈论穷养富养的问题,其实原生家庭的好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平等与信任,是交流的顺畅与彼此的理解。
经常有人谈论穷养富养的问题,其实原生家庭的好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平等与信任,是交流的顺畅与彼此的理解。
——冬平,《读者》(校园版)2021年第12期
曾经,养娃的顶配是“吃饱穿暖”。
今天,打开手机,满屏都在喊“释放天性”“快乐教育”“富养孩子”。
新名词像潮水一样涌进家长群,点赞、转发、跟风,一套操作行云流水。
可如果我们不去探索这些教育理念背后的真实意图,就盲目跟风,很容易把“教育”变成毁掉孩子的陷阱。
把无边界放任错当成“释放天性”
蒙台梭利早就警告过:“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边界内成为自己。”
当天性失去边界,孩子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失控。
很赞同一句话:
“当‘他只是个孩子’成为免罪符,孩子就敢做任何事。”
@浙江日报发布过一个视频,一位妈妈的做法让百万网友点赞。
视频里一个孩子不小心刮了路边的车。
妈妈知道后,没有指责、批评孩子,更没有逃避,而是主动带着孩子去找车主。
她带着孩子给车主道歉,并主动提出赔偿。
车主被这位妈妈的行为感动,婉拒了赔偿。
这位妈妈的做法,让孩子知道了责任的边界。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真正的枷锁,恰恰是从未体验过枷锁的人。
边界不是限制,而是让灵魂立得住的护栏。它为孩子建立起内在的秩序感,让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勇敢探索,成长为真正自律、负责的人。
把即时快感误读成“快乐教育”
当短视频、盲盒、满屏即时奖赏挤走思考深度,孩子的大脑就被冲刷成一片“只能浅尝,无法深潜”的浅滩。
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里,男孩被父亲反绑倒地——起因只是手机。
他先骗妈妈充值,再骗外公、外婆、舅舅;谎言被拆穿后,又借网贷、陷赌博,直至被警察带走。
父亲从派出所领回他,想没收手机,他竟挥拳相向。
镜头最讽刺的是:几步之外,另一个同龄男孩边打游戏边看热闹,头也未抬。
二十多年前,我的学生时代,网吧是“电子海洛因”;今天,手机成了新的“毒源”。
我随手搜索“沉迷手机的孩子”,结果铺天盖地:
初中女生以轻生威胁索要手机;
年幼的男孩对父母拳打脚踢只为继续玩游戏;
甚至有孩子因长期玩手机导致失明,或因模仿游戏暴力酿成悲剧……
一个个本该温和天真的面孔,变得狂躁、凶狠。
屏幕背后,是多少父母碎了一地的心?
当他们看见孩子的扭曲,会不会想起当初递手机的那一幕:
——“学习累了,玩一会儿放松。”
——“他哭闹要,图个清静,就给吧。”
那一刻,孩子是笑了,却也踏上成瘾的单程车。
他们忘了:手机可重启,游戏可重开,人生不会重来。
柏拉图说:“一切伟大都立于痛苦的彼岸。”
真正的快乐,是延迟之后的回甘,是汗水沉淀出的清甜。
延迟满足不是折磨,而是把“想要”淬炼成“配得上”。
把特殊待遇错解成“富养孩子”
生活里,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孩子爱吃的菜,一定摆到他面前;
想要的东西,哪怕超出家里经济条件,也要咬牙买;
犯了错,一句“孩子还小”就免掉所有惩罚。
殊不知,这些被误读的“爱”,正在孩子心里悄悄播下特权的种子。
当有一天,他误以为可以凌驾于社会规则之上,反被现实撞得头破血的,恰恰是孩子自己。
我们小区有个九岁男孩,自封“科比”,大家也这么叫他。 他的“出名”靠的不是球技,而是闯祸:打同伴、抢玩具、对老人骂脏话,几乎周周有更新。
那天,我带孩子在楼下打羽毛球,远远看见“科比”握着一把水果刀,气冲冲地朝一群同龄孩子跑去。
预感不妙,我连忙通知了那群孩子的家长。 原来,“科比”先欺负了一个小男孩,对方哥哥找来两个同学“撑场”。
见人多,“科比”掉头回家,拎了把水果刀又冲出来。 好在家长及时赶到,才没酿成大祸。
“科比”的奶奶赶到后,不由分说冲在场大人吼:“一群大人为难一个孩子,害不害臊!” 有了奶奶撑腰,“科比”更是嚣张,扬言要把这些家长也“捅了”。 众人见状,只得拉着自家孩子远远躲开。
闲聊中得知,“科比”一直由奶奶带,父母在外地打工。 奶奶格外护短,邻居们吃了亏也只能忍气吞声。 久而久之,“科比”愈发无法无天。
有天中午,楼下突然吵翻天。 奶奶让他大热天别再骑车,他偏不,张口就是脏话,甚至举起自行车朝老人砸去。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养育中最隐蔽的不幸,便是把特权当成爱。
一个习惯被特殊对待的灵魂,终将被普通的世界狠狠反噬。
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看见辽阔,也学会谦卑; 是给他选择,更教他承担。
特殊待遇只是一座镀金的牢笼,孩子越大,笼子越逼仄。
写在最后
纪伯伦提醒我们:“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而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诞生的孩子。”
我们能给的最好馈赠,不是无限纵容,而是清晰的边界、略带苦涩的等待,以及平视世界的规则。
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先成为儿童,而非成人欲望的俘虏。”
愿每位父母都能明白——
真正的天性,是在边界里自由呼吸,让童真与善良悄悄发芽;
真正的快乐,是在困难中仍不言弃,让耐力与韧性开出花朵;
真正的富养,是在规则下精神挺拔,让独立与自律长成脊梁。
当我们收回错误的爱,把规则、延迟和平等还给孩子,他们才能在真实的人间烟火里练就铠甲,生出翅膀。
多多转发今天的文章,愿你我以清明之心,为孩子播撒边界与自由的种子,让他们在风雨中昂首,成为自己的光。
作者:黄昏笺,在日落与灯火之间写信给世界,当最后一缕光落进纸里,就成了“黄昏笺”愿你展开时,仍有温度。
来源: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