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标准所发布《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报告(2025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6:56 1

摘要: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算力网络已成为支撑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资源按需灵活调度的关键承载底座,其运载力质量对算力运送及调度效率至关重要。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质量,强化

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算力网络已成为支撑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资源按需灵活调度的关键承载底座,其运载力质量对算力运送及调度效率至关重要。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质量,强化算力接入网络能力,提升枢纽网络传输效率。2025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要强化算力通信网络质量监测评估,持续增强网络运载能力。为落实文件要求,全面掌握我国算力网络运载力发展情况,亟需持续开展运载力量化评估,以测促建,推动运载力提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长期深耕通信网络技术与业务研究领域,在工信部的指导下,持续支撑开展算力网络质量监测工作,牵头制定并发布《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技术要求》标准规范,开发算力网络运载力监测系统。2025年,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联合3家基础电信企业,深入开展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全国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报告(2025年)》。2025年9月25日,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全光运力·毫秒用算论坛上正式发布该报告,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张海懿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

报告系统化提出算力网络运载力评估体系2.0,并基于该体系对我国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算力网络运载力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数据涵盖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载力关键指标。为进一步提升算力网络运载力质量、促进算力应用创新,报告提出3点行动倡议,期望与产业各方携手,以算力应用需求为指引,凝心聚力,统筹规划运载力建设,扎实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报告核心观点

1. 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体系2.0涵盖2大维度8大指标

针对枢纽间网络与算力接入网络两大场景,为推动优化城域算力接入网络质量、畅通城域全光毫秒用算通道,报告优化了算力接入网络能力相关评估指标,完善形成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体系2.0,共包含8个关键评估指数,涵盖枢纽间5ms/20ms时延圈、枢纽间直连光缆、枢纽间光层直达链路带宽、枢纽间IP层直连带宽及带宽利用率、高速光传输网络端口数量、1ms时延圈、综合接入点OTN覆盖率、重要站点全光交叉(OXC/ROADM)部署率。

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体系2.0

2. 算力网络运载力整体发展良好,广东等综合运载力水平位列前10

综合评估时延达标率、高速光传输网络端口数量、光层直达链路带宽、IP层直连带宽和综合接入点OTN覆盖率5个运载力指数,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湖北、河北、北京、四川、云南的运载力水平位列前10。

3. 算力网络运载力各分指数统计结果较好,100G OTN及全光交叉部署有待提升

枢纽间时延方面,一是各枢纽集群间均已实现光层20ms互连,互连时延性能相较2024年同期稳中有升。二是各枢纽均已形成覆盖周边省市的5ms时延圈,以及覆盖全国主要省市的20ms时延圈,覆盖能力相较2024年同期小幅增长。

算力枢纽间光层/IP层互连时延情况

光网络方面,一是面向枢纽间网络传输需求的光缆建设有序推进。2025年上半年运营商新建光缆总长度为6164皮长公里,其中用于枢纽的占比达77%。二是枢纽间光层直达链路配置带宽充足,相较2024年同期增长明显。三是200G及以上高速光传输网络端口占比增长。400G端口数量相较2024年同期增加8644个,增幅显著。

IP网络方面,各枢纽集群地市到全国106个重点地市间的IP层配置总带宽达到412T,韶关、乌兰察布等部分新建枢纽的配置带宽仍较小。

OTN部署方面,全国综合接入点OTN平均覆盖率达69.84%,其中综合接入点100G OTN平均覆盖率为12.98%,有待进一步提升。

全光交叉部署方面,全国重要站点全光交叉部署率平均为20.78%,整体提升潜力较大。

报告目录

一、算力网络运载力评估背景

二、算力网络运载力评估体系2.0

(一)枢纽间运载力指数

(二)算力接入运载力指数

三、算力网络运载力评估分析

(一)运载力指数综合评估

(二)枢纽间时延情况

(三)枢纽间直连光缆

(四)枢纽间光层直达链路及容量

(五)枢纽间IP层直连带宽及带宽利用率

(六)高速光传输网络端口数量

(七)综合接入点OTN覆盖率

(八)重要站点全光交叉部署率

四、总结展望

主要专家简介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赵星

主要从事光网络智能管控、网络+AI、网络智能体、自智网络等相关技术研究、咨询、标准化及新技术测试验证等工作。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工程师

孟海军

主要从事光网络智能管控、网络数字孪生相关技术研究、标准化及新技术测试验证等工作。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传送网和算力网络的标准化研究及新技术测试验证等工作。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光网络技术与应用研究部主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博士

徐云斌

CCSA TC7 WG2工作组组长,SDN/NFV/AI标准与产业推进委员会(CCSA TC610)自智网络工作组传输专业子组组长,主要从事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光网络智能化及数字孪生等相关技术研究、咨询、标准化及新技术测试验证等工作。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撰写团队联系方式:

中国信通院

技术与标准研究所

zhaoxing@caict.ac.cn

来源:中国信通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