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股别瞎跟风!长江长鑫“双料供应商”才是硬通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6:08 1

摘要:“前几天跟风买了某存储概念股,说是沾边产业链,结果跌了15%!”2025年9月底,股民张先生看着账户里的浮亏懊恼不已。随着长江存储完成股改、长鑫存储16nm DRAM技术突破的消息接连传出,A股存储概念板块掀起一波炒作热潮,近百家公司被贴上“存储关联”标签,部

存储股别瞎跟风!长江长鑫“双料供应商”才是硬通货,三类企业藏真机会

“前几天跟风买了某存储概念股,说是沾边产业链,结果跌了15%!”2025年9月底,股民张先生看着账户里的浮亏懊恼不已。随着长江存储完成股改、长鑫存储16nm DRAM技术突破的消息接连传出,A股存储概念板块掀起一波炒作热潮,近百家公司被贴上“存储关联”标签,部分企业甚至仅凭“曾与原厂有过技术交流”就迎来股价异动。

事实上,存储产业链的价值分化极为显著。在国产存储从“技术突破”向“规模量产”跨越的关键期,真正具备核心价值的,是那些深度绑定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两大巨头的“双料玩家”。它们不仅是国产存储自主化的“基石企业”,其成长逻辑也远比单纯的概念炒作更具确定性。

一、概念狂欢下的陷阱:哪些“伪关联”正在收割散户?

存储概念的炒作热潮中,不少企业通过模糊表述蹭上热点,但细究合作实质,大多属于“弱关联”甚至“无关联”,根本不具备持续成长的支撑。这些“伪核心”企业主要有三类表现形式。

(一)“擦边球”式关联:从“交流”到“供应商”的夸大宣传

这类企业往往仅与存储原厂有过技术交流、样品送测等初步接触,却在公告或互动平台中将其包装为“深度合作”。某电子元件公司在投资者问答中称“与长江存储有业务沟通”,被市场解读为“进入供应链”,股价单日上涨8%,但随后披露的信息显示,双方仅在2024年有过一次技术对接,并未产生实际订单。

更隐蔽的“擦边”手法是“间接供货”的模糊化表述。一些企业宣称“产品通过下游客户进入存储产业链”,但实际上只是给模组厂提供非核心零部件,与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直接关联度几乎为零。这类企业的业绩与存储原厂的扩产、技术升级基本无关,股价上涨纯粹依赖市场情绪推动,一旦热度退去便会快速回落。

(二)“一次性”合作:缺乏持续订单的“昙花一现”

部分企业曾在存储原厂发展初期获得过小额订单,但因技术迭代慢、性价比不足,未能进入后续量产供应链,却仍以“供应商”身份蹭热点。某精密部件公司2023年为长鑫存储提供过一批辅助设备配件,订单金额仅200万元,占当年营收比例不足1%,但在2025年存储概念热炒中,该公司仍以此为由宣称“深度参与国产存储建设”,引发股价异动。

这类企业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持续供货能力”。存储芯片制造对设备、材料的稳定性、一致性要求极高,一旦进入量产供应链,通常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而“一次性合作”恰恰说明其产品未能通过严苛的量产验证。投资者若仅以历史合作记录作为判断依据,很容易陷入“概念陷阱”。

(三)“股权绑定”噱头:参股比例低到可忽略的价值虚增

市场对“股权关联”的炒作尤为狂热,不少投资者认为“参股存储原厂就等于躺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某地产公司因母公司持有长鑫存储0.3%的股权,被划入“存储概念股”,股价在一周内上涨20%,但该股权比例对应的分红收益不足公司年利润的1%,且不涉及任何业务协同,对公司基本面毫无实质影响。

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股东结构中,类似的“小比例参股”企业多达数十家,其中多数属于财务投资,并未参与核心业务。即便像兆易创新这样持有长鑫存储1.88%股权的企业,其核心价值也并非来自股权增值,而是与长鑫存储签订的长期代销协议。单纯的“股权沾边”远非核心竞争力,更无法支撑股价的持续上涨。

二、真核心的标尺:长江长鑫“双料合作”的三重含金量

在存储产业链中,能否同时成为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供应商,是衡量企业核心实力的“黄金标准”。这两家巨头分别聚焦3D NAND和DRAM两大领域,技术路径、工艺要求存在差异,能同时满足其需求的企业,必然具备行业顶尖的技术实力和量产能力,其合作含金量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技术壁垒:通过双重验证的“国产替代标杆”

长江存储的3D NAND采用独特的Xtacking架构,232层堆叠工艺对设备精度、材料纯度的要求极高;长鑫存储的16nm DRAM则在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环节有严苛标准。能同时进入两者供应链的企业,其产品必须突破多项技术瓶颈,达到“可替代进口”的水平。

华海清科的CMP抛光设备就是典型案例。该设备是3D NAND多层堆叠和DRAM精密制造的关键环节,华海清科不仅成为长江存储唯一的国产CMP设备供应商,其产品还通过了长鑫存储的16nm制程验证,成为国内唯一能同时满足两大巨头需求的CMP设备企业。这种“双重验证”意味着其技术已对标国际巨头应用材料,打破了海外企业的垄断。

类似的还有盛美上海的清洗设备,在长江存储产线市占率达60%,同时也进入长鑫存储的16nm DRAM产线,其18腔体新品因适配性强,单台售价高达1800万元,仍供不应求。能通过两大原厂的技术验证,本身就证明了企业的技术壁垒,这是普通概念股无法企及的核心优势。

(二)订单确定性:绑定扩产红利的“成长压舱石”

2025年,长江存储规划产能超10万片/月,长鑫存储也在推进二期扩产,两大巨头的扩产计划将直接拉动上游设备、材料需求,而“双料供应商”无疑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与单一原厂合作相比,双重绑定能有效分散风险,更能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北方华创的设备订单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确定性。其刻蚀机已通过长江存储294层NAND产线验证,同时也是长鑫存储16nm DRAM产线的核心设备供应商,2025年仅HBM相关设备就获得20台插队排产订单。按照每扩产1万片月产能需采购约50台刻蚀设备计算,两大巨头的扩产计划将为其带来持续的订单增量。

材料领域的安集科技同样如此。作为长江存储CMP抛光液的第一大供应商,其14nm以下新品溢价达30%,同时也进入长鑫存储的供应链。随着两大原厂先进制程产能释放,抛光液需求将同步增长,按照单万片月产能需约300吨抛光液计算,安集科技的营收增长具备极强的可预见性[__LINK_ICON]。这种与行业龙头深度绑定的订单结构,是业绩稳定增长的“压舱石”。

(三)生态话语权:参与标准制定的“长期受益者”

存储行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和产能的竞争,更是生态的竞争。长江存储的Xtacking架构正在改写全球3D NAND的技术标准,长鑫存储的DRAM技术也在逐步建立自主生态,而“双料供应商”往往能深度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形成“技术协同-产品迭代-生态绑定”的良性循环。

精智达与长鑫存储的合作就超越了单纯的“供货关系”。双方联合开发的存储测试机,帮助长鑫存储将DRAM良率提升5个百分点,这种“联合研发”模式让精智达深度参与长鑫存储的技术迭代过程,其产品也自然成为后续产能的“标配”。同样,德明利与长江存储在混合键合技术上的联调,直接推动其PCIe 5.0主控传输速率翻倍,这种技术协同让企业在生态中的话语权持续提升。

参与生态建设的企业,其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与原厂的“技术绑定”上。当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成为全球存储市场的重要玩家时,这些深度参与其生态建设的“双料供应商”,也将随之获得全球市场的入场券,成长空间远超单纯的“国产替代”阶段。

三、产业链寻宝:三大核心环节的“双料玩家”图谱

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供应链涵盖设备、材料、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其中设备、核心材料和先进封装三大环节的“双料供应商”最具价值,它们构成了国产存储自主化的“核心骨架”。

(一)设备环节:国产替代的“主力军”

设备是存储芯片制造的“重器”,长期被应用材料、东京电子等海外企业垄断,而能同时进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供应链的国产设备企业,正逐步打破这种垄断格局,成为国产替代的“主力军”。

除了前文提到的华海清科、盛美上海、北方华创,拓荆科技的PECVD设备同样值得关注。该设备是3D NAND薄膜沉积的核心设备,拓荆科技不仅是长江存储该设备的独家国产供应商,招标份额达55%,其产品也已进入长鑫存储的验证尾声,即将批量供货。PECVD设备单台价值超千万元,随着两大原厂扩产,其订单增长确定性极强。

芯源微的涂胶显影设备也实现了“双重突破”,发往长江存储的设备已结束工艺验证,进入产能测试阶段,同时也通过了长鑫存储的初步验证,成为国内少数能同时满足两大巨头需求的涂胶显影设备企业。这些设备企业的崛起,不仅降低了国产存储的设备进口依赖,更推动了整个半导体设备产业的技术升级。

(二)核心材料:技术突破的“关键拼图”

存储芯片制造对材料的纯度、性能要求苛刻,核心材料的自主化是存储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拼图”。在这一领域,一批“双料供应商”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雅克科技是典型的“双料材料龙头”,其光刻胶和前驱体产品不仅进入长江存储的采购体系,占比达35%,还通过了长鑫存储的认证,成为其KrF光刻胶的核心供应商。随着3D NAND层数提升和DRAM制程演进,光刻胶需求将持续增长,雅克科技凭借“双料供应”优势,有望在国产替代中抢占更大份额。

兴福电子的湿化学品同样实现了“双重供应”,其电子级磷酸、硫酸通过长鑫存储认证后,月供应量翻倍,同时也进入长江存储的供应链。湿化学品是半导体制造的“血液”,用量大且需求稳定,两大原厂的扩产将直接拉动其销量增长。这些材料企业的技术突破,为国产存储筑起了“材料安全屏障”。

(三)先进封装:性能提升的“核心支撑”

先进封装是提升存储芯片性能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HBM、3D NAND等高端产品领域,封装技术直接决定产品竞争力。能同时为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提供先进封装服务或材料的企业,正成为产业链的“香饽饽”。

通富微电在先进封装领域实现了“全面覆盖”,其HBM2E封测已小批量量产,同时承接了长江存储3D NAND和DRAM的全系列委外封测订单,也是长鑫存储DRAM封测的重要合作伙伴。随着HBM和高端存储产品需求爆发,其封装业务将迎来快速增长。

华海诚科的颗粒状环氧塑封料(GMC)更是“不可替代的双料供应商”,该材料是HBM封装的核心材料,国内仅华海诚科实现量产,不仅供应给长江存储的HBM封装产线,还成为长鑫存储的独家国产供应商。这种“独家供应+双重绑定”的优势,让其在高端封装材料领域具备极强的定价权。

四、理性视角:如何避开炒作陷阱,看懂核心价值?

面对存储概念的炒作热潮,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跳出“概念狂欢”,从本质上判断企业的核心价值。以下三个维度,是识别“真核心”与“伪概念”的关键。

(一)看合作深度:从“有没有”到“强不强”

判断企业与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合作价值,不能只看“有没有合作”,更要看“合作有多深”。核心指标包括:是否进入量产供应链、订单金额占比多少、是否参与联合研发、合作是否有排他性或优先性。

那些仅处于“送样验证”阶段、订单金额占比不足1%、未参与任何研发的企业,其合作深度远远不够,很难享受行业增长红利。而像华海清科、盛美上海这样,已实现批量供货、订单占比高且参与联合研发的企业,才具备真正的核心价值。投资者可通过公司公告、行业研报等渠道,核实合作的具体细节,避免被“模糊表述”误导。

(二)看技术实力:从“能供应”到“不可替代”

存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企业的技术实力直接决定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判断技术实力可关注三个指标:是否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是否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是否能跟上原厂技术迭代节奏。

安集科技的CMP抛光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指标对标陶氏化学,且能跟上长江存储从128层到232层NAND的技术迭代,这种技术实力使其成为“不可替代”的供应商[__LINK_ICON]。而那些依赖技术授权、产品性能落后于国际水平、无法适配原厂新技术的企业,即便获得短期订单,也难以长期立足。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专利数量、核心技术人员背景等,从根本上判断其技术竞争力。

(三)看成长逻辑:从“靠概念”到“靠业绩”

概念炒作带来的股价上涨往往是短期的,只有具备清晰成长逻辑、能转化为业绩增长的企业,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存储产业链企业的成长逻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原厂扩产带来的订单增长、国产替代带来的份额提升、技术升级带来的溢价能力。

北方华创的成长逻辑就非常清晰: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的扩产直接拉动设备需求(订单增长),国产设备替代率从30%向50%提升(份额提升),先进制程设备溢价30%以上(溢价能力),这三大因素共同支撑其业绩持续增长[__LINK_ICON]。投资者应避开那些只有概念、没有业绩支撑、成长逻辑模糊的企业,聚焦于能将产业链红利转化为利润增长的“真核心”。

结语:存储自主化浪潮中,价值投资应回归本质

长江存储的股改落地、长鑫存储的技术突破,标志着国产存储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场产业升级浪潮中,存储概念的炒作只是“表面热闹”,真正推动产业进步、具备持续成长能力的,是那些深度绑定两大巨头的“双料供应商”。

它们是国产存储设备自主化的“开拓者”,是核心材料自主化的“突破者”,是先进封装技术的“创新者”,更是国产存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压舱石”。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在概念炒作中追涨杀跌,不如静下心来研究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看懂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合作含金量,找到那些能真正享受产业成长红利的“真核心”。

国产存储的自主化之路注定漫长,但每一步突破都在孕育新的机遇。当市场情绪退去,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双料供应商”,终将在产业升级中实现价值回归。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理性看待概念炒作,聚焦企业本质价值,才是在市场波动中站稳脚跟的根本之道。

来源:聪颖葡萄JHcuUa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