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同事翻着一本沟通书,笑着对我说:“这些不过是套路,多练就会了。”说实话,我也曾被那些高情商的套路吸引过,以为会说话就能解决一切。直到年纪到了,疲惫感反而越来越重,我才意识到,与其练出一套话术,不如先把四种容易把人推开、也毁掉自己信用的低情商行为扔掉。避免
40岁才明白:别再学“高情商”套路了,先避开这4个职场毁人招
前几天同事翻着一本沟通书,笑着对我说:“这些不过是套路,多练就会了。”说实话,我也曾被那些高情商的套路吸引过,以为会说话就能解决一切。直到年纪到了,疲惫感反而越来越重,我才意识到,与其练出一套话术,不如先把四种容易把人推开、也毁掉自己信用的低情商行为扔掉。避免这些,比学神同步的台词更管用。
首先,好为人师式的“长篇大论”最伤人。记得我朋友小李,主管老王每次见他就开始讲道理,把所有问题都解释成可以用经验解决的“公式”。结果小李在团队里越来越沉默,遇事不愿求助。说到底,大多数成年人不是缺知识,而是缺被理解。现在我遇到想训诫我的冲动时,会先停一秒,问一句“你想听我的看法还是先把情况说完?”这句确认,能把尴尬变成有效交流。
其次,替别人做决定的“好心独断”容易把人赶走。隔壁部门张姐,总爱替同事选项目、定方案,理由很简单:“我看得更远。”但她的好意经常把人推进被动接受的境地。心理上,人人都想保留选择权。你想帮忙,就把建议当备选提供,而不是强制的剧本。说白了,尊重他人的选择感,才是真正的聪明。
再者,八卦和负能量传播,比你想象的更具破坏力。我的一个老同学阿峰,爱在茶水间吐槽领导和同事,初衷只是发泄,但久而久之,负面情绪像病毒一样扩散,团队氛围被拖垮。相比之下,我隔壁的产品经理小赵遇到压力会说一句“现在我需要五分钟”,然后回去整理思路再沟通,他的冷静和可控情绪反而带动了周围人的稳定。逆商,并非天生,能学会情绪管理的人更容易被团队信赖。
最后,口头承诺不兑现是人际信任的最大杀手。我以前也犯过这种毛病,到了关键时刻无法兑现,才知道那些“改天”“有空”“凑个时间”的话,是在悄悄透支别人的信任。修复的办法很简单:给出可执行的小步骤并按时完成。比如约吃饭,不要说“下次”,直接说出三天内的具体时间并记下来。行动远比漂亮话更值钱。
说到底,人际关系不是表演秀,不必全程上镜。不要把高情商当成一套表情包去演,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不伤害别人、保持选择权、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兑现承诺上。我的经验是,把“先问一句、少说一句、做一件事”当成日常习惯,慢慢的,别人会主动靠近,你也少了很多疲惫。
未来的职场会更看重真实和可持续的信任感,而不是会说话的演员。你若能把这几件“小事”做好,十年后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说实话,我不是情商专家,只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社交姿势的普通人,愿这些真实的例子和小习惯能省你一些弯路。
你在职场上遇到过哪种让你印象深刻的“低情商”行为?你是怎么处理的,说说你的故事吧。
来源:清新春风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