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校内部分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清华大学发布通报,其中2名教职工被行政拘留。此事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再次呼吁清华彻底开放校园,破除稀缺性,对“黄牛”釜底抽薪。
针对校内部分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清华大学发布通报,其中2名教职工被行政拘留。此事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再次呼吁清华彻底开放校园,破除稀缺性,对“黄牛”釜底抽薪。
这类呼吁并不新鲜。名校是否不受预约不设门禁彻底对外开放,始终是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题。一方面,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是无数学子与家长心中的精神地标,不少人希望亲身感受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过度的参观打卡,确实会给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压力。
清华大学首先是教学科研单位。彻底对外开放,课堂秩序可能被打扰,科研安全风险可能增加,这是学校必须考虑的现实。高校同时是一个生活社区,众多师生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如果校园成为“开放公园”,车流人流骤增,安全隐患难以避免。
当然,公众合理诉求也不该被漠视。事实上,包括清华大学在内,国内不少采取相对封闭式管理的高校都在探索,比如实行预约制限时开放、定点参观。
还有观点认为,过去高校都面向社会彻底开放,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呢?需要看到的是,高校开放与否,需要因时因势而变。比如,过去,打卡地没有网红扎堆直播;过去,自媒体不发达,一些突发小事不会被无限放大……
校园安全与有序始终是底线。在这一前提和情境中,校园不能成为黄牛牟利的工具。社会需要对此多一分理解与尊重。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来源:潇湘晨报•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