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引擎”护航文博盛会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以现代电力力量为丝路文明传承注入新动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5:56 1

摘要:畅游如意甘肃,共赴文博盛会。9月20日至22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作为盛会坚实的“电力后盾”,国网酒泉供电公司以最高标准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圆满实现盛会“零停电、零差错、零故障、零投诉”的“四零”保电目标,用“满格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通讯员 万玉 杨丹琪 尚丽娜

畅游如意甘肃,共赴文博盛会。9月20日至22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作为盛会坚实的“电力后盾”,国网酒泉供电公司以最高标准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圆满实现盛会“零停电、零差错、零故障、零投诉”的“四零”保电目标,用“满格电力”为这场彰显中国特色、甘肃风采的国际文化交流盛会保驾护航,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敦煌,共同见证丝路文明与现代力量的交融共生。

敦煌文博会,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目前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核心的综合性国际平台。本届文博会以“加强文化交流 促进文明互鉴”为核心理念,精心策划了7大类17项活动——每一项活动都承载着文明对话的深切期许,每一个瞬间都传递着丝路精神的温暖力量。

盛会背后,是电力保障的精密布局与硬核支撑。本次文博会涉及核心场馆16处、关键保电站所14个、重要保电线路50条,供电保障范围广、链条长、标准高。自筹备阶段起,国网酒泉供电公司便将保电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构建起“党政牵头、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高效工作体系,推行“逐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的管理机制;建立每日会商研判机制,以“动态调整”精准应对各类“复杂变量”;创新构建“保电核心区域、重要场馆、全市非核心区域”三层保障圈,同步配套编制保电手册51本,将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指南;结合敦煌区域电网运行特性、设备检修计划与用户服务需求,划分5个专业小组,绘制供电保障“排兵布阵图”,实现资源精准调配。截至盛会落幕,累计投入专业保障人员超5000人次、保电车辆43台次,组建66个现场驻守小组24小时在岗值守,以“人、车、册”多维全方位覆盖,织密盛会电力“安全防护网”。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文博会的电力保障首次注入“绿色智慧”新动能——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的“全域零碳”现代智慧配电网示范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该工程集成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充电桩与能量管理系统,构建起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与市电、应急发电车协同形成“多元矩阵保电模式”。这不仅是一次电力技术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双碳”目标与文化盛会的深度耦合:白天,屋顶光伏板吸收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为场馆运转提供绿色动力;夜晚,储能系统释放电能,配合应急发电车形成“双重备份”,确保供电零中断。这种“绿色+智慧”的保电模式,既为盛会注入低碳基因,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能源转型与智慧电力领域的创新成果,让“零碳文博”成为本届盛会的鲜明亮眼标签。

电力保障的温度,不仅聚焦于核心场馆的稳定供电,更延伸至每一个承载文化体验的细微角落。为让这份独特的“文化体验”不打折扣,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在保障核心场馆供电的同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各大“文化打卡地”:在莫高窟景区,依托智能监控系统远程实时监测变电站及环网柜运行状态,实现“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派驻专业巡视组现场驻守,协助景区开展用电隐患排查治理,以“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守护千年石窟的电力安全。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周边,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开展线路智能巡检,借助高空视角与红外探测技术,为夜间演出的璀璨灯光筑牢“空中护航”屏障。在沙州夜市,保电人员每晚穿梭于热闹的摊位之间,实时了解周边酒店、餐饮商户及摊位的用电需求,及时响应供电诉求,让可靠电力成为夜市烟火气背后最坚实的“隐形守护者”。

金秋时节的敦煌,因文博盛会更显璀璨;璀璨盛会的背后,因可靠电力更添安心。从莫高窟的千年壁画到鸣沙山的月下演出,从文化展馆的精品陈列到沙州夜市的灯火辉煌,每一处文化场景的精彩绽放,都离不开电力的默默守护与赋能。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为指引,以“满格担当”搭建起支撑文化交流的坚实电力桥梁,不仅圆满保障了这场国际盛会的顺利落幕,更以现代电力力量为丝路文明传承注入新动能,为敦煌在世界舞台上的璀璨绽放,持续注入源源不断的“电网动能”。

来源:甘肃经济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