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 (chikungunya virus, CHIKV)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小关节疼痛/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
人员流动频繁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
仍存在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
为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
提醒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
做好以下防控措施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 (chikungunya virus, CHIKV)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小关节疼痛/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基孔肯雅热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被带毒蚊虫叮咬后一般3~7 天就可出现症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01发热
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 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
02皮疹
80%的患者在发病后 2~5 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 ,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轻微脱屑。
03关节疼痛
发热同时,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
04其他症状
极少数患者出现眼部、心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哪些人需要格外警惕?
以下人群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需要特别注意:
▼ 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
▼ 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
▼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基孔肯雅热 vs 登革热:别傻傻分不清!
登革热也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那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有什么不同呢?
相同点
两者的传播方式及临床症状相似,均由伊蚊传播,热带亚热带多发,初期均有高热、头痛、肌肉痛;两者的主要防控措施都是通过清理蚊媒孳生地、杀灭成蚊等方式阻断传播。
不同点
两者的病原体不同,登革热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登革热短,但关节痛更剧烈且持久。
(白纹伊蚊;图源: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怀疑得了基孔肯雅热,该怎么办?
近期被伊蚊叮咬过,近期被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治疗期间应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预防基孔肯雅热
关键在于防蚊灭蚊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清除蚊虫孳生地
伊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繁殖,哪怕只是一点点积水,都可能成为它们的 “育儿所”。
因此,需要清除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花盆、缸、罐、盆、碗、桶、花瓶、托盘、轮胎等。种养的水生植物每隔3天就要换水清洗,并做到花盆托盘不积水。
(图源: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做好物理防蚊措施
在家里安装纱窗、纱门,有效阻挡蚊子进入室内。尽量减少在蚊子活动高峰时段(清晨和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蚊子较多的地方逗留。
外出时,尽量穿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降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
合理使用化学驱蚊/灭蚊产品
在户外活动时,可以将驱蚊剂喷洒在衣物上或者裸露的皮肤上(婴儿不宜)。
在室内,可以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来驱赶或杀灭蚊子,使用电蚊拍也能有效消灭室内的蚊子。
(图源: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出行 & 日常防护要点
出行防护措施
若您计划前往已知存在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地区(如东南亚、非洲、我国广西南宁、广东佛山、江门、广州、深圳等涉疫地区),请特别注意:
1、出行前
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风险,备好防蚊用品,准备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携带有效的驱蚊剂。
2、途中
及在外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大量皮肤裸露,必要时使用驱蚊剂,将驱蚊剂涂抹于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尽量避开蚊虫高峰时段和地点,伊蚊多在清晨(上午7—9时)和傍晚(下午5—7时)活动频繁。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竹林、水塘、溪边等伊蚊栖息地长时间逗留。
3、返程后
从疫区返回后,应持续12天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如果您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也不要自行服用药物(尤其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因为它们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就诊时,务必主动并清晰地告诉医生你近期(过去2周内)的旅行经历,特别是是否去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
日常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
● 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暴露。
● 正确使用含避蚊胺、埃卡瑞丁、柠檬桉油、对薄荷烷二醇的驱蚊剂。
● 居室装纱窗纱门,睡眠挂蚊帐。
● 衣物、帐篷可用0.5%氯菊酯处理增强防护。
2、清除孳生地(核心!)
● 翻盆倒罐:及时清理闲置瓶罐、泡沫箱等,废弃容器彻底清除,储水容器加盖。
● 勤换积水:水培植物(如富贵竹)每3-5天彻底换水并冲洗根部容器。
● 疏通清理:定期疏通屋顶排水槽、阳台地漏、院内沟渠,填平竹筒树洞。
● 管理死角:检查清理饮水机水槽、冰箱底盘、空调冷凝水、轮胎积水,可向积水处投放灭蚊剂。
3、环境卫生和设施改造
● 保持环境清洁
清除垃圾、杂物,减少蚊虫栖息场所。定期疏通地下室、屋顶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
● 优化设施设计
雨棚改为斜坡式,避免积水。污水井可安装防蚊闸或改造为弯曲管式,防止蚊虫进入。
出现这些情况请立即就医!
如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活动史。
防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需以“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为核心,采取科学灭蚊措施,有效降低蚊媒密度,阻断疾病传播。
来 源:儋州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健康南海、福建疾控、大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总监制:陈海清
审 核:翁壮岛
审 校:刘墨研
来源:乐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