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公关火上浇油:回避后厨问题,真诚比故事管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5:13 1

摘要:最近西贝这波公关操作,说拧巴都算客气的,简直像你发高烧躺床上想喝口热水,你对象却凑过来跟你回忆第一次约会,完全没get到你要啥。

最近西贝这波公关操作,说拧巴都算客气的,简直像你发高烧躺床上想喝口热水,你对象却凑过来跟你回忆第一次约会,完全没get到你要啥。

消费者纳闷俩事儿,菜卖得贵就算了,到底是不是现做的也不说清,结果西贝倒好,发了个“一岁小孩在店里学会吃饭”的故事,这波转移话题的操作,看完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大家纠结的根本不是“西贝有没有温情”,是“我花的钱到底值不值,菜是不是跟宣传的一样”。

之前西贝一直说自己是“家庭厨房”,菜都是“手作”的,不少人愿意多花点钱,就是图个放心。

结果现在有人说后厨是工业化操作,菜也不是现炒的,大家自然想让西贝给个准话。

可西贝呢,偏偏绕开这些核心问题,去讲小孩吃饭的事儿。

这就像你买个家电怀疑是翻新的,找商家要说法,商家却跟你说“我们售后师傅帮老人修过家电”,根本不搭边。

之前海底捞也出过食材存储的问题,人家24小时内就把后厨监控公开了,还说了怎么改,没几天口碑就缓过来了,反观有些快餐品牌,被曝预制菜冒充现做后,也学西贝这套转移话题,结果门店人少了一大半。

搞不清西贝是不是觉得“讲点温情故事就能蒙混过关”,评论区里全是让“查后厨、开发票”的声音,官博却还在发小作文岁月静好。

很显然,这种回避的姿态,比问题本身更让人不舒服,你明明知道大家不高兴,却连正面回应都不愿意,这不就是把人当空气嘛。

光回应跑偏还不算,更让人生气的是,西贝这波操作戳中了消费者最在意的点,信任没了。

本来大家愿意为西贝的高价买单,是相信它“天然、手作”的承诺,现在承诺可能打了折,那种感觉就像你买了全价演唱会门票,结果主唱全程对口型,气的不是唱功,是被糊弄的委屈。

没人规定餐饮不能卖高价,只要值那个钱就行,之前我看某平台整理的信息,西贝一道西红柿浇汁莜面,比别家正餐店贵不少,比快餐更是贵出一大截。

但之前大家认这个价,是因为西贝一直说自己的菜是现做的,食材也讲究,相当于为“放心”付了溢价。

现在“后厨工业化”的疑云出来,等于之前的“放心”可能是假的,这就像你买了件号称“纯羊毛”的外套,结果发现是混纺的,哪怕衣服穿着还行,也会觉得上当了。

之前有个母婴品牌,也是宣传“天然”结果含添加剂,后来就算降价,买的人也少了很多,因为信任这东西一旦碎了,补起来特别难。

西贝好像没搞懂,大家吵的不是“贵”,是“不值”,是“被欺骗”。

消费者最想听的其实特别简单,就是一句实话,到底哪些是现做的,哪些是预制的,为啥卖这么贵。

可西贝偏偏不这么说,反而用温情故事堵嘴,这操作,只会让更多人觉得“它肯定心虚了”。

按说吃一堑该长一智,但西贝这公关毛病好像没怎么改,背后其实是模式没理顺。

它想跟快餐一样搞工业化、标准化,这样成本低、效率高,又想顶着“家庭厨房”的名头卖高价,赚“手作”的溢价,这种两头占的想法,在现在信息透明的时代,根本藏不住。

之前西贝也出过几次舆情,比如疫情时涨价,后来被骂到道歉,还有后厨员工没戴手套操作,回应也只是说“加强培训”,没真把后厨亮出来。

这次又是老样子,躲着核心问题讲情怀,难怪大家觉得它“屡教不改”。

你看麦当劳、肯德基,人家明明白白说自己是快餐,用的是预制食材,定价也符合定位,反而没那么多争议,还有太二酸菜鱼,虽然也是连锁,却会说清楚“哪些是预制的但会现煮”,价格和定位匹配,大家也能接受。

西贝呢,既想享受工业化的便利,又想拿手作的溢价,这种矛盾的模式,早晚要出问题。

如此看来,西贝要解决的根本不是“怎么写公关稿”,是“怎么选方向”。

要么就大大方方承认用了预制菜,把价格降下来,做成“好吃不贵的国民食堂”,要么就真把“手作”落到实处,24小时直播后厨,把食材来源、制作流程都亮出来,用透明支撑高价。

想两头都占,怕是行不通了,说到底,现在的消费者没那么难伺候,大家反感的从来不是“问题本身”,是“被糊弄、被无视”。

透明才是最管用的营销,西贝要是能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选一条路坚定走下去,说不定还能把信任找回来,要是还像现在这样回避问题,那这波火上浇油的操作,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

来源:鉴史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