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熊壮:湘超的真正价值,在90分钟比赛之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2:35 1

摘要:9月28日晚,湘潭主场对阵长沙,湖南本土著名相声演员、资深球迷熊壮空降新湖南客户端“湘超球搭子”直播间,以轻松幽默的视角侃足球、聊美食。直播结束后,湘伴君也与熊壮展开了一场直面热点的思想碰撞。

【湘伴导读】

刚刚过去的周末,虽放假调休,但湘超火热。

9月28日晚,湘潭主场对阵长沙,湖南本土著名相声演员、资深球迷熊壮空降新湖南客户端“湘超球搭子”直播间,以轻松幽默的视角侃足球、聊美食。直播结束后,湘伴君也与熊壮展开了一场直面热点的思想碰撞。

9月28日晚,湖南本土著名相声演员、资深球迷熊壮空降新湖南客户端“湘超球搭子”直播间。

从“同城德比”的理想照进现实,到破解“地域黑”的怪圈,再到文旅部门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尖锐的观点,诚恳的剖析,层层揭开湘超作为体育赛事之外,承载的文化融合的更多可能。

湘超的定位或价值是什么?

“湘超是一个群众基础很大的赛事,也是串联人员流动的纽带,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平台。”

采访中,熊壮敛去了插科打诨的诙谐,认真地告诉湘伴君,作为文艺工作者,希望通过长沙、株洲和湘潭的“同城德比”,一起“把经济搞起来”。

他提到一个很微妙的细节。大部分外地游客来湖南旅游,最先想到的是在长沙“打卡”。

“完全可以和株洲、湘潭联动起来,一起‘做大做强’。”

熊壮认为,从文旅资源上说,长沙的省会资源、湘潭的红色旅游、株洲的工业特色,都相当有吸引力。

从交通出行看,随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市之间正加速形成“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交通圈”,游客基本可以实现“说走就走”“一天三市自由穿梭”。

俯瞰洞株公路长沙段。该路是长株潭一体化的三条干线公路之一。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通讯员 黄阳 摄

去年10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印发的《长株潭一体化重点任务清单》,首次提出谋划建设“一厅一道一园一廊四张网”,实施八大项目36个子项目。

细细梳理可以发现,无论是建设湖湘绿厅、环形绿道,还是打造绿心国家植物园、湘江科教走廊,其中都蕴含着“串联三地文旅资源”的深邃考量。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来看,湘超联赛,就是一个现成的载体。

其初心和价值恰恰在于,利用足球广泛的群众基础,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等实体经济收益,促进城市群内部的资源互补与协同发展。

“在体育比赛之外,湘超带来的应该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合奏。”熊壮说。

火爆赛事还有哪些成长空间?

湘超联赛已经进行到第三轮,虽然场上场下相当热血,网上造梗不断,而在热闹景象之外,我们也有必要关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

首先,是关于联动发展的观察。

部分球迷有从“轻松玩梗”滑向“地域攻击”的趋势,可能会破坏联动发展的氛围。

比如,湘超某场比赛中,客方球员不慎滑倒,解说一声调节气氛的笑声,变成了一场“偏袒主队”的质疑。

“大家有城市荣誉感可以理解,但这种‘非此即彼’的竞争心态,很容易陷入另一种极端。”

熊壮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苏超的口号是“十三太保争地主”,背后的逻辑是“在竞争中发展自己,在竞争中实现共赢”;而湘超的口号是“十三个充电宝干长沙”,背后的逻辑其实与“同城德比”、协同发展的理想并不一致。

“这暴露的是城市间的不信任,可能带来永无休止的‘团战’和‘内耗’,削弱整体竞争力”。在熊壮看来,长沙、株洲、湘潭共用“0731”的区号,更应该从地理的“近邻”变为心理与经济的“共同体”。

9月28日,长株潭城际铁路为“湘超联赛”特别开行S6943次球迷专列。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其次,是关于服务意识的探讨。

比如,各地在文旅发展上可以进一步转换思维意识,逐步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淄博烧烤爆火的时候,熊壮在当地观察到,烧烤一条街上,很少有相关职能部门的直接干预,但街口停着4台消防车随时待命,来往的通道时刻有交警指挥,游客可以随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告状”。

“湘超的热度很高,但经济效益的转化还有空间。”在熊壮看来,各地政府部门可以试着转换观察和服务的视角。

比如,在联动全市酒店、餐饮、娱乐、景区等消费场景的基础上,是不是可以当一个“官方探店人”,手把手地教游客去哪里玩、怎么玩?

这其实,是一种沉浸式、陪伴式、个性化的服务承诺。意味着相关管理部门的角色,要从“公告板”变为游客身边最懂行的“本地朋友”。

最后,是关于商业逻辑的沉淀。

比如,各地都比较聚焦90分钟比赛的输赢,对90分钟之外的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挖掘得还不够。

今年7月,熊壮去苏超看了一场常州与扬州的比赛。赛后,坐在常州的夜宵摊上,他问店主有没有抢票。店主回答“我们不抢”。

熊壮告诉湘伴君,知道店主不抢门票的原因后,相当汗颜:“店主说,每场有大约3.5万张主场门票,但本地人不会疯抢,都希望留给外地游客,‘因为有人气才有消费’。”

由此观之,对比江苏“顾客至上”的思维和“我要挣钱”的务实,湘超的商业逻辑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沉淀。

何以“破局”?

90分钟内的输赢,转眼就会被人遗忘;但90分钟之外,关于格局、团结与智慧的大考,将深远地影响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

答案,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其一,破局先破“躁”,从自嘲中看清方向。

当“乱世打仗、盛世打工、没事打架”的调侃在网上流传,背后是湖南人对“内耗”现象的几分自省。

熊壮说:“足球的魅力不在相互diss,而在竞技的热血与交流的温度。”

就像上海的写字楼里,支持申花与上港的同事,能在赛场边为各自球队呐喊,也能为同一个项目默契协作;也像成都“蓉城德比”的看台上,球迷会为对手的进球鼓掌,赛后还能相约一顿火锅。

9月28日晚,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湘潭队主场迎战长沙队,两队球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抢。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放下“非赢即输”的执念,才能看清一场比赛的价值。其背后的尊重、联结与成长,或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把握的“赛场”。

其二,破局要敢“融”,从“放不开”到“一起干”。

湘超赛场,应当成为打破地域隔阂的“试验田”。其核心在于,从“单打独斗”的竞争逻辑,转向“抱团发展”的竞合逻辑。

长株潭地区不妨大胆尝试资源互通,比如在湘潭主场,邀请长沙的知名乐队开场助阵,邀请株洲的戏曲名家中场献艺,让文体活动成为三地融合的前沿窗口。

更重要的,是要培育一种“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的成熟体育文化。

就拿蒙超来说,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约2400公里,南北跨度约1700公里,但主客场距离没有成为地域隔阂的理由。熊壮感叹说:“当客场球迷穿过草原和崇山到达主场时,这场比赛其实就已经‘赢’了。”

这种基于尊重与包容的体育精神,才是赛场应有的底色。

就湘超而言,与其想着“干掉老大”,不如通过赛事和文旅联动把“蛋糕”做大。这种“一荣俱荣”的共识,才是区域发展的长久之计。

湘超是一张试卷,格局是最终的答案。它考验的是各地能否打破地域壁垒,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协同;能否转变管理思维,以优质的服务激活经济;能否培育成熟文化,以包容的心态凝聚人心。

当我们从“争当主角”转向“共唱大戏”,才能将赛场的热情转化为发展的动能,让“同城德比”的呐喊,汇成湖南经济向前奔涌的合奏。

【湘超粉丝福利来了】

关于湘超,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人获得由湖南笑工厂提供的门票两张

来源:湘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