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武五年的冬天特别冷。南京皇宫里,朱元璋盯着西域地图直嘬牙花子。北元势力还在草原上晃悠,吐蕃各部又开始闹腾。最让他头疼的是,这帮人仗着青藏高原的天险,觉得明军根本爬不上去。
朱元璋为啥非要派个22岁的小伙子去收拾吐蕃?这事儿《明史》就写了十四个字:“五年十二月庚子,邓愈为征西将军,征吐番。”
洪武五年的冬天特别冷。南京皇宫里,朱元璋盯着西域地图直嘬牙花子。北元势力还在草原上晃悠,吐蕃各部又开始闹腾。最让他头疼的是,这帮人仗着青藏高原的天险,觉得明军根本爬不上去。
“让邓愈去。”朱元璋突然拍板。底下大臣都愣住了,邓愈确实能打,可今年才22岁啊!
但朱元璋有他的算计。他掰着指头跟太子朱标算账:“徐达要盯着北元,汤和在修长城,冯胜在辽东。邓愈这小子15岁就带兵,打陈友谅时冒着箭雨第一个登城,洪都保卫战带着三千人守了三个月...”
更重要的是,邓愈有个绝活,特别会带骑兵。他麾下的骑兵能在七天里奔袭八百里,这正是高原作战最需要的。
接到圣旨时,邓愈正在甘肃练兵。看着诏书上“征西将军”四个字,他深吸一口气。这一仗要是打输了,大明西部门户洞开,蒙古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第二年开春,邓愈带着五万精锐从河州(今甘肃临夏)出发。探马来报,吐蕃联军在青藏交界处设了三道防线,领头的土司放出狠话:“让汉人也尝尝高原的厉害!”
邓愈却玩了个花活。他故意大张旗鼓地修建营寨,做出要长期对峙的样子。暗地里派先锋沐英(对,就是后来平定云南的那位)带着轻骑绕道祁连山。这招声东击西,完全复制了他当年打张士诚的战术。
果然,吐蕃人上当了。他们正忙着加固防线,沐英的骑兵突然从背后杀出。当时正值雨季,高原上道路泥泞,明军士兵个个嘴唇发紫,战马也直喘粗气。但邓愈下了死命令:“就算爬,也要爬到预定位置!”
在海拔四千米的山口,明军实在走不动了,邓愈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伤兵,带头徒步登山。士兵们一看主帅都这样,嗷嗷叫着往上冲。
这场仗打得特别快。邓愈采取“斩首战术”,专挑吐蕃联军的指挥系统打。不到三个月,明军横扫青海、甘肃的吐蕃势力,收服部落三十多个。最远打到了昆仑山脚下,这是中原王朝自唐朝之后,第一次重新控制这片区域。
但有意思的是,邓愈没在吐蕃驻军。他把投降的土司都请来吃饭,当场封官许愿:“你们继续管自己的地盘,按时进贡就行。”有个土司不服气,问要是蒙古人再来怎么办?邓愈笑着指指身后的火炮:“你们指路,我们来打。”
回朝受封时,朱元璋乐得直拍邓愈肩膀:“这小子给咱省了多少军费!”确实,用最小代价稳定西部,让大明能集中精力对付北元。更妙的是,邓愈在吐蕃各部间搞起了茶马互市,用茶叶换战马,既安抚了当地人,又解决了明朝缺马的难题。
现在想想,朱元璋这步棋真绝。不用开国名将,偏偏选中年轻的邓愈,看中的就是他敢打敢拼还能灵活处事。要是派个老将去,说不定现在还在高原上啃冻馍呢。
来源:微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