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退休的长辈越来越多,大家聊养老时,“社区”成了高频词?毕竟咱爸妈这代人,大多更愿意守着熟悉的家、老街坊养老,社区养老正好补上居家养老的“短板”,从吃饭、看病到解闷儿、住得安全,把贴心服务送到家门口。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退休的长辈越来越多,大家聊养老时,“社区”成了高频词?毕竟咱爸妈这代人,大多更愿意守着熟悉的家、老街坊养老,社区养老正好补上居家养老的“短板”,从吃饭、看病到解闷儿、住得安全,把贴心服务送到家门口。
吃饭有着落,社区助餐暖到心坎里
老人自己做饭费时费力,点外卖又怕不卫生,社区助餐点直接把“热乎饭”变成日常。像北京搞“一刻钟养老服务圈”,2023年全市建成近1200个社区助餐点,不少老人花3-5块钱就能吃到两荤一素;上海对助餐点有补贴,企业供餐成本降了,老人一顿饭10块钱以内能搞定。不光解决吃饭难题,饭桌上还能和老伙伴唠唠嗑,孤独感都少了大半。
有些社区更贴心,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出“送餐上门”服务。比如杭州某社区和志愿者、外卖平台合作,每天准点把餐送到家,子女在外上班也能踏实不少。
健康有守护,医疗服务“搬”进社区
老人最怕生病跑医院折腾,现在社区卫生站、家庭医生成了“健康保镖”。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超70%,慢性病随访、上门体检、用药指导这些服务,在家门口就能搞定。
上海浦东有个社区,每周三家庭医生坐诊卫生站,给老人测血糖、量血压,还建了健康档案;成都部分社区给独居老人装了智能手环,心率异常、跌倒自动报警,急救车能最快赶来。对有基础病的老人来说,这些服务等于给健康上了“双保险”。
日子有滋味,文化社交不孤单
别以为社区养老只解决“吃喝拉撒”,精神头也得照顾到!社区养老驿站、老年大学成了“欢乐聚集地”:书法班、合唱队、手工课,想静想动都有选择;还有“银龄主播”教老人拍短视频,把广场舞跳成“网红款”。
北京朝阳某社区统计,每月有超20场文化活动,参与老人能占到社区老年人口的60%;杭州一些社区搞“老青结对”,年轻人教老人用智能手机,老人给年轻人讲过去故事,双向热闹。以前老人总说“退休后没事干”,现在社区把“无聊”全填满了。
居住更安全,适老化改造“小改动大安心”
家里台阶绊脚、浴室滑倒风险高……这些养老“隐形炸弹”,社区适老化改造能拆!住建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完成200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像卫生间装扶手、门口装感应灯、卧室换防滑地板,花几千块改造,政府能补贴一半甚至更多。
广州老人申请改造,自己只掏10%-30%的费用;青岛给失能老人家庭免费装智能监测设备,夜里起夜自动亮灯,子女手机还能收到异常提醒。这些“小改动”,让家变成真正的“安全港湾”。
社区养老不是“单打独斗”,背后是国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推动,是民政部“新建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硬要求,也是无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付出。现在你家附近的社区,有没有这些贴心服务?你觉得社区养老还能加什么“buff”? 评论区聊聊,说不定 ideas 能帮更多老人过上舒心晚年~
来源:阿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