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邱志杰、张子康总策划;寇疆辉联合策划;张锰、王帅策展;王爱君学术主持;赵素梅、龚雪、牛亚倩为执行策展人的“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年度展”将于2025年10月25日在河北省廊坊市新绎美术馆开幕。
天津美术网讯 由邱志杰、张子康总策划;寇疆辉联合策划;张锰、王帅策展;王爱君学术主持;赵素梅、龚雪、牛亚倩为执行策展人的“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年度展”将于2025年10月25日在河北省廊坊市新绎美术馆开幕。
展览由新绎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承办,天津美术学院教务处、天津美术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科技艺术系为支持单位。这个展览是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自2019年启动的年度展第七届呈现,也是“潮启”学术标识体系下的重要实践,更是深度馆院协作的艺术突破。
“潮启”作为天美实验艺术专业的标识性学术符号,其概念源于天津海滨在地性——将年轻艺术家比作“蓄势海浪”,诠释其积累能量、走向社会的状态;谐音“潮起”却以“启迪、开启”之意求超越。2023年“现在,马上,不久的将来”实验艺术展作为“潮启”体系的开篇之作,首度以现代诗化语言引入时间概念,将“潮启”的内涵从“蓄势”延伸至对艺术与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层思考,为整个学术符号奠定了探索基调。
本届展览副标题“NOT FOUND”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它聚焦年轻创作者在创作中面临的真实困境,将此前对“不确定性”的抽象思考落到具体创作场景中,既强化了艺术与未来的不确定关系,更让在憧憬探索可能的同时,正视未知风险的议题从理念层面变得直观可感。
前六届展览由实验艺术学院自主主办,为本届积淀了深厚学术基础。本届依托新绎美术馆的资源拓展边界,汇集了实验艺术学院3个专业39位(含小组)艺术家的41件(组)作品。展品多停驻于“检索问题-明确态度-探索方案-落地实践”循环递进的的逻辑,而参展艺术家的创作,恰好停驻于这一逻辑的初始阶段,如事件“岔路口”。展览核心非呈现结果,而是传递在未知中探索、在不确定中挖掘可能性的态度,成为连接学院实践与当代艺术生态的桥梁。
展览总监:陈艳芳。
展览统筹:李宝泰、李知遥。
展览执行:周屹、谭鹏、张艺赢、郭琳、黄丹、黎夏童、华赟、庞熙哲、杨美硕、赵心怡、朱一丹、康语淇、秦若鑫、欧阳鸿发、孟成旭、许佩霖、曹骏、李承澐、仲星望。
策展研究团队:赵素梅、王庼、李知遥、韩淑英、李军。
指导教师(按姓氏拼音排序):陈红汗、冯凯旋、高岩、韩淑英、侯昊、贾淳、蔣旎、李军、李小涛、李馨同、李知遥、刘晓姝、马良、潘宝会、孙鹏、王爱君、王庼、王帅、王雅君、徐松波、张锰、赵素梅。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骏、曹以恒、陈果、陈珊、郭楚微、郭静秋、郝锐昌、洪珂涵、黄丹、黄佳、黄馨瑶&陈珊&孙渼琦&曾佳琪、江璟雯、金知颖、黎夏童、李晓兰、李晓雨、李欣池、李芷暄&许佩霖、刘梦祥、吕若嘉、孟秋涵&王馨悦&刘宛霖、牛亚倩、庞熙哲、曲薇洁、孙媛、王懿宁、王逸秋、王子辰、吴乐扬、吴世庚&杨莹、徐玫馨、杨白玫、杨鸿雁、杨美硕、杨鑫&张子涵、章杭琳、张凌泽&郝帅炜&檀星辰&李卓然、仲星望、朱一丹。
《惊雷》 杨鑫
序 言
张锰
2025年的秋天,潮启系列年度展迎来第七届绽放,这场由新绎美术馆主办,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实验艺术学院承办的展览,以“NOT FOUND”为名,意在揭示:艺术最动人的部分,往往藏匿于创作的裂缝之中——那是答案之外的追问,是完成之前的试探,是结果之下涌动的无限可能,或许正是艺术最本真的模样。
作为学院教学成果与学术研究的重要窗口,它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承载着年轻艺术家的思考与实践。本届展览在过往六届的积淀之上,依托新绎美术馆的支持进一步拓展边界,它们并非宏大的宣言,也尚无成熟的定论,却以其鲜活的、甚至是笨拙的真诚,回应着当下纷繁而具体的现实。艺术创作常被想象为一个线性的、奔向完美结果的过程。但本届展览更想展示的,是创作之初的“岔路口”。在这里,艺术家们像最初的探险家,手中没有地图,只有敏感的知觉和追问的勇气。一件影像的素材拼贴,记录着艺术家对社会现象最敏锐的感知;一组装置的材料实验,已暗藏着对材料语言的全新探索;一幅绘画的情绪痕迹,传递着思考最原始的张力。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对未知的开放探索;没有固定路径,只有对可能性的反复叩问。
我们常常习惯于在展览中寻找“完整的创作结果”,却忽略了艺术创作中“过程”的价值。本届展览的核心,正是跳出“结果导向”的认知惯性,着重传递一种对待艺术、对待世界的关键态度——在未知中持续探索,在不确定中挖掘可能性。这种充满实验性与生长性的状态,与初入艺术领域或仍在探索期的年轻艺术家高度契合:他们不被成熟风格束缚,不被市场逻辑裹挟,以个体的敏感与勇气,在创作的“岔路口”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这些作品如同艺术的“源代码”,我们从中看到的不是完美的程序界面,而是构建未来的原始指令和无限潜能。这些隐藏在“完成”背后的思考,构成了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生态之间最富活力的连接带。它们或许尚未长成参天大树,但这片充满可能性的“幼苗区”,恰恰是连接学院实践与当代艺术生态的桥梁——学院的价值,正在于守护这份宝贵的“未完成”,让教学成果不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成为滋养当代艺术生态的源头活水;让年轻艺术家的探索不再是孤立的尝试,而是融入艺术发展脉络的重要部分。
“探索的、未完成、正是价值所在”——这不是对“不完美”的辩解,而是对艺术本质的回归。当我们放下对“结果”的执念,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些充满可能性的创作,或许能在其中看到艺术最本真的魅力:它不是对世界的固化呈现,而是对未知的永恒追问;不是对答案的终极探寻,而是对过程的持续热爱。
此刻,潮启2025的帷幕已然拉开。我们邀请您,以一种“考古学家”般的好奇,去细细勘察这些创作的现场;以一位“同行者”的默契,去感知那些闪烁在过程中的思想火花。在这些“NOT FOUND”的地带上,我们共同发现的,或许正是艺术最本真、最鲜活的模样——一种永恒的探索精神和生长的力量。
张 锰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
部分参展作品
《简单工作》牛亚倩
《蜕生》吴乐扬
《班味》洪珂涵
《海,海,海》黎夏童
《留痕》李欣池
《秩序》李晓雨
《紧张》朱一丹
《锈叶考》 郭楚微
在展览之外,新绎美术馆也将推出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包括面向多个受众群体的艺术讲座、结合身心体验的疗愈工坊等。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些多维度的交流形式,让观众不仅能观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也能在互动与思考中生成属于自己的感受与回应。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年度展”将在新绎美术馆展出至2026年3月22日。
来源:酷兔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