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偷偷拨弄命运的指针?(32)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20:01 2

摘要:所以,即便收到读者朋友有共鸣或观点相同的留言,通常也仅能做简短答复,然后尽快去做晚锻炼,或处理家中当日急需处理事务。

写在前面的话:

我更新长篇连载的时间,基本是每日晚饭后至晚锻炼前这个时段。

更新完后,通常,本日脑力已呈基本耗尽状态,不宜再做深度思考。

所以,即便收到读者朋友有共鸣或观点相同的留言,通常也仅能做简短答复,然后尽快去做晚锻炼,或处理家中当日急需处理事务。

所以,就把留言区一些比较有共性的读者提问,和没有机会在留言区讨论的较有意义的话题,放在正文中讨论和回复吧。

在本连载(31)章的留言区,与读者朋友迭名,讨论过大表哥的情感生活心态和状态与他的思维底层逻辑。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有深度思考习惯,和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都是朋友迭名留言1

收到这条留言,因手头有急需处理的家事,只做了简短回复:大表哥在父母与妻子的高压之下,心态是比较扭曲的。

迭名友又回复如下:

读者迭名留言2

那么,接下来的文字,就通过一些案例来讨论一下,大表哥与大表嫂结婚后,对妻子,对父母,对弟弟妹妹,究竟是什么原则和心态吧。

涉及到这些问题的内容,可能一篇两篇是讲不完的,那就不拘篇幅,讨论到哪算哪吧。

一些一时想不起来的案例,后面想起来了再补充,然后我们再讨论——反正这篇连载的读者都是老粉,没有外人。

还有一位读者认为,大表嫂“”那样的女人”,我就不该对她提供友善的帮助。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首先声明,我本人既非贵,也未富,更不达。

但我的生活水准,处在容错率较高的模式,也就是说,并不需要“小器”到担不得任何一点“错”,也可以换句话说,我是一个有那么点担当和些许魄力的女汉子、耿直girl。

因此,窃以为,做人,当有些担当!

否则,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冰冷。

欢迎读者朋友们阅读后,留下见仁见智的观点。

接上篇:

这一集,讲讲大表嫂与两个表姐产生摩擦时,大表哥本人是什么态度。

大表哥头脑里充塞着两种思维模块:

传统文化思维模块和小市民思维模块,他的观念和行为标准,是由这两种思维模块拼接起来的。

注意,是拼接,而不是武装

传统文化思维模块占比80%,小市民思维模块占比20%。

这两种思想观念,在大表哥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中,并不和谐统一,而是非常扭曲的交织在一起,他按照他的需要,随机启用以上任一种思想。

铸造了大表哥认知和思维模式的人,共有三个:

大舅大舅妈和大表嫂。

大舅大舅妈给大表哥头脑里灌注的是传统思想。

这里有必要用几个简单的词汇,注解一下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也是了解大表哥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先决条件。

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讲究“入世担当,伦理秩序,中庸之道;无为而治,以柔克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逍遥自由;反对极端,追求平衡,道德至上”。

大表哥‬用‬这些思想‬,缓解焦虑,调适‬心态和‬‬面对苦难(如果他的境遇算是有‬苦难的话)。

大表嫂这几十年给大表哥灌注或着说渗透的,是小市民观念:自我中心、实用主义‌、明哲保身、斤斤计较、胸襟狭窄、情绪多变‌、缺乏担当和‬自省‌……

了解了大表哥思维模式认知特点,就容易理解他某些行为的底层思维逻辑内驱了。

以我对大表哥为人的了解,和我近几年跟他还算是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得知,可以说,大表哥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指导或引导过大表嫂,帮她提升认知和修养。

原因:

如果大表哥敢于或愿意这么做,那他就不是他了,大表嫂也就不是大表嫂了。

大表哥大学毕业工作后,每周都必须回父母家。

起初,需要回家帮着父母料理家里和公司的庞杂琐事,包括弟弟妹妹们的事。

大表哥的孩子出生后,大舅妈给他们带着孩子,他和大表嫂要回来看孩子。

那个时候,大表嫂还是愿意回来大舅妈家的——那几年,确切地说,是大表姐和二表姐还没有“混出模样”,逐渐自我膨胀变得嚣张跋扈之前,大舅妈和大表嫂处得波澜不惊,平平静静——大舅妈看在儿子和孙女儿的份上,愿意包容大表嫂。

主要是那个时候,大舅妈还年轻,经历的打击、孩子们带给她的伤心和失望也少,心绪还没有败坏。

大表哥把孩子接回去上初中后,大表哥仍然每周都要回大舅家——他是大舅的长子,大舅公司经营上的事情,项目上的事情,都需要他处理和参与,大舅家里的事,弟弟妹妹们的事,他也得管,比如辅导二表姐的女儿和二表哥的学习等,还有亲戚们之间的酬答往来,他也得参与。

但是作为大表哥的妻子,即便不考虑她与两个小姑子的关系如何,她也是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每周两天宝贵的休息时间,都不陪着自己,而是去她难以融入的婆婆家的。

这样,大表哥必然要受许多夹板气。

大表哥这大半辈子,对父母和妻子“加”到他身上所有的事情,不论公平与否,不论能否承受,从不表态,只尽量去满足、去承受——日日奔波在妻子和父母之间“赎罪”——他既往获得的经验使他明白,反抗、分辨、推脱无用。

而且也别忘了,他不得不娶大表嫂之前,跪在大舅跟前的誓言——他承诺的,他要求自己说到做到。

但是他也没有想到,娶了大表嫂这样的女性,意味着将拥有一份怎样质量的婚姻生活。

首先,大表嫂严防所有大表哥能接触到的女性——从单位的到邻居的,到有可能随机偶遇的。

“严防”到什么程度,如果我做详细描写,咱婶儿是不会给通过的——社会需要好声音、不能传播不良社会风气,明白吗?

所以,大家脑补就好。

但也有个别细节或许可以讲:

比如,大表哥不被允许穿单位发的衣服之外所有的衣服。

这一点,是大表嫂不想让大表哥太出众吸引到其他女性。

注:他们单位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发。

当然,大表哥回父母家,大表嫂还是会让大表哥换上日常装的。

大舅大舅妈却是非常注重子女的穿戴气质形象的,注重到什么程度呢?

每个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一人一块名表,再竭尽所能的购置两套体面衣服。

从孩子们的行李箱到日用品,大舅妈都一一用心挑选。

大表哥上大学的时候,大舅家里的条件还不是很好,大舅把他跟大舅妈结婚的时候,他父母,也就是我的姥爷,给他的某世界名表摘下来,亲自给大表哥戴到了手腕上。

大舅妈把跟大舅结婚时大舅穿的衬衣改小(大舅高壮,大表哥瘦),给大表哥穿上。

大表哥大学毕业工作后第一年去某国学习,那个时候,出国人员单位是要给置装的。

单位给定做了一套灰色西服,据说那套西服一千多块。

大舅妈又给大表哥定做了一套深蓝色的,也是一千多块——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基本工资才多少钱。

大舅妈把自己和大舅结婚时置办的那些衣服,在孩子们长大后,改了好多件给孩子们穿。

大表哥大表姐二表姐小时候穿的小大衣、小斗篷和小棉猴,大舅妈家现在还保存着,都是姥姥给做的,那个面料,那个做工,别提了……

如此讲究体面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大表嫂为了预防大表哥“被”别的女人看上,除了他回父母家的时候,平时绝不允许他穿工作装之外的衣服。

就算是被允许穿去父母家的衣服,也只有那么几件,穿了又穿。

后来,大舅妈和两个表姐,只得经常给大表哥买衣服。

即便如此,那些衣服,大表嫂平时也不让大表哥穿。

大表嫂去世后,二表姐和二表哥给大表哥更换了全部的行头,哇,好一个漂亮的小伙子!

这是后话,后面再讲。

大表哥对于施加到他身上的这些,他是不反抗的——这是他的聪明之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得为父母和弟弟妹妹做事呀。

大表哥的收入全部交给大表嫂,他们那个单位的收入,可是比地方上收入高很多的,各种福利更是周到。

但是大表哥还有自身的使命。

所以他从一毕业,就兼起来第二职业,每天晚上先做第二职业,做完第二职业做家务。

某次,大表哥的女儿注射疫苗的时间到了。

大表哥女儿一直在大表哥单位的医院接种疫苗。

大舅妈就带着孙女,去了大表哥家,准备第二天一早拿上疫苗卡,去给孙女接种疫苗。

大舅和大舅妈平时几乎不去大表哥家的。

第二天,给孙女接种完疫苗,大舅妈回家后,关上卧室的门,捂着嘴,无比难过地哭了许久许久——为了心疼儿子而哭,并不是为儿媳慢待自己而哭。

那一天,大舅妈在大表哥家吃了一顿晚饭,住了一个晚上。

大表哥从冰箱里拿出冷冻的鸡和鱼虾、牛肉,放到水池浸泡融化。

但大舅妈做饭的时候,水池里除了一只鸡,其他都没有了。

大表哥问。

大表嫂说,我放回去了,人老了不能吃那些东西,容易过敏还不好消化。

画外音:那时大舅妈才五十多岁,哪就老了呢,老了不是更要吃有营养的东西吗?

吃饭的时候,大表嫂还没等其他人拿筷子,立刻先把两只鸡腿和鸡翅,夹到自己和女儿的碗里。

然后动作极其熟练地,把鸡头鸡屁股鸡脖子,夹到大表哥碗里。

并不招呼大舅妈多吃点啊什么的。

大表哥有点尴尬地对大舅妈笑了笑,说,我们家,我负责打扫边角料,边角料好吃,呵呵呵……

大表嫂吃饭的时候,喜欢把肉汤菜汤和米饭拌到一起,并且每次吃饭,都要留一个狼藉的碗底儿不吃完,然后,把这个碗底儿,咵一下,卡到大表哥碗里。

她女儿剩下的饭,不管吃成什么样子,大表嫂也同样卡进大表哥碗里。

大表哥又尴尬地对大舅妈笑了一下,说,我们家,我负责打扫剩饭,吃剩饭好,有汤有饭,入味儿,呵呵呵……

吃完饭,大表嫂横躺在沙发上,眼睛不眨地追剧。

谁也不能打扰她追剧。

就是说,她追剧的时候,谁也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她听泡沫剧对白,包括她女儿。

大表哥默默收拾桌子。

收拾完桌子,又洗碗。

动作极其熟练自然。

大舅妈抢过儿子的围裙自己穿上,让大表哥看着孩子,自己洗了碗和锅,收拾了厨房。

大舅妈收拾完,大表哥陪着大舅妈轻声细语说了会话,就去书房做他的兼职。

夜里,大舅妈醒来去洗手间,看到书房的灯还亮着,就过去关灯——平时大表哥一个人睡书房。

推开书房门,大舅妈一看,房间里烟雾腾腾,大表哥还没睡,正坐在写字台前,一边吸yan ,一边把头埋在一堆图纸里测算数据呢。

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脑,所有的数据,全靠人工测算。

字台上的烟灰缸里,横七竖八,戳了十几二十支yan 头。

一堆图纸里,放着一保温杯浓茶,大表哥提神用的。

那个保温杯里的茶锈,厚厚的一层,似乎从买来的第一天,就没有洗过。

大舅妈回到家后,关上卧室的门,捂着嘴,哭了好久——怕吓着孙女,也不希望大舅担心。

大舅妈跟两个表姐说:你知道当娘的看到这场面,心里是啥滋味儿啊,当娘的心疼得哪受得了啊,我的儿子啊,命可是太苦了。

后来,大舅知道了这件事,跟大舅妈说,没事没事的,男孩子就是得受点苦,磨练磨练,这算啥,别难过了,只要孩子们过得好,咱们大人就当啥也没看见。

大表哥每次回大舅妈家,每天晚上,都跟大舅在书房沙发上坐着聊天。

聊很久很久。

有时,凌晨五点,爷俩才各自上楼睡觉。

他们聊天的内容,除了大舅公司的经营状况、面临的问题,大表哥弟弟妹妹们的学业或工作状况,以及家庭未来的规划,其他主要是聊经史子集中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其实在我看来,大部分是大舅借助典故,给大表哥分析或者说灌输,对待工作家庭的原则,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种父子聊天,持续了几十年,至今仍然没有间断。

四月初,大舅小中风出院回家休养,我去大舅家看大舅那天,他们爷俩,一个躺在床上,一个坐在床边,还聊了很久。

期间,大表哥数次把大舅扶起来,搀扶到洗手间解手。

大舅上洗手间的时候,大表哥并不离开,而是一直等着。

然后把大舅搀扶出来,扶大舅躺下,爷俩继续聊。

大表哥始终对父母恭恭敬敬,非常柔顺。

但大表哥在父母跟前,永远正襟危坐,从不弯腰塌背放松地依靠在沙发或椅子上。

不过,大舅也是这样。

其实他们家人,不,也包括我们家人,我自己,我们就算在自己的家,也不会懒散地坐着——压根没养成那个习惯。

但大表哥的正襟危坐,额外含着一份对大舅的恭敬和敬畏……

这些年的多少日日夜夜,他们爷俩,一聊就是大半夜,大表哥得被渗透他父亲的多少观念啊。

大舅每一次跟大表哥看似轻松的聊天,其实,都是有自己想法和观念的。

比如,两个表姐跟大表嫂产生摩擦,大表哥不知该如何处理的时候,大舅就会引经据典,讲史书上某个时代的某个人,是如何看待这类事情的,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应对家庭矛盾,做长子的在家庭中承担着怎样的责任,兄长应当怎样照顾弟弟妹妹,为父母分担压力等……

大舅给大表哥讲他自己是怎样在家里做长兄的,讲自己是怎样照顾弟弟妹妹的,讲自己在那个特殊年月,在十分艰苦的工作环境里,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

艰苦的环境,把大舅这个书生,磨练成了硬汉。

1976年的某一天,大舅带着工人在野外作业,物料倒塌,大舅左手的小手指,被za掉了一节。

大舅忍着剧痛,把工作服里面的口袋撕下来,把伤指包上,一声没出,直到关键步骤完工,把工人安顿好,才单手骑着自行车,回到单位医务室,消毒缝针包扎。

就这样,在单位一点点积攒好的表现,慢慢“长级”。

大舅的父亲,对大舅也是极其严厉的,要求他该怎样替父母分担家庭重任,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这一点确实没假,因为我妈就是大舅的妹妹,大舅大舅妈对我妈我爸,包括对我和我哥,都非常非常好。

所以,在大表嫂与两个表姐产生矛盾的时候,大表哥能怎样表现呢?

这里有一个重点,大表嫂可不是大舅妈那种知书识礼,一辈子无怨无悔为家庭尽忠职守的女人啊。

所以,大表哥的心,是很难的,很苦的。

大表哥对此,通常大部分一言不发,目视虚空,正襟危坐,默默吸yan 。

有时,会突然发作,怒吼他的弟弟妹妹。

但是随后,又流着泪,悄悄给他弟弟妹妹赔罪认错……

每一个大表嫂对大表哥“发难”的日子,大表哥都默默坐着,目视虚空,一言不发……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秋毫必察谁能友,清水无鱼理自明。

大表哥在这样的环境里,默默地修炼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解脱道”。

他从来没有跟大表嫂同睡同起同行同坐过。

年轻的时候,他要做第二职业,做完第二职业,还要搞卫生,搞完卫生,还要喝茶喝点八加一,沉思,发呆,放空自己。

到了一定年龄不需要再做第二职业了,大表嫂身体不好,不愿跟大表哥住一个房间。

大表哥早就养成了每天做完家务,喝点八加一喝茶,沉思放空自己,凌晨一两点钟才睡觉。

但大表哥日复一日的沉默里,其实是有很多内容的。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来源:江畔舟如月m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