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9日,始祖鸟与知名艺术家合作,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之巅点燃烟花,试图以一场“高山烟花秀”的宏大叙事,强化其高端定位与“亲近自然”的品牌形象。然而,这一高调举动并未带来预期的品牌升华,反而触发了一场公关危机。
2025年9月19日,始祖鸟与知名艺术家合作,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之巅点燃烟花,试图以一场“高山烟花秀”的宏大叙事,强化其高端定位与“亲近自然”的品牌形象。然而,这一高调举动并未带来预期的品牌升华,反而触发了一场公关危机。
图片来源:网络
公众并未因这场视觉艺术而震撼,反而对脆弱的高原生态可能遭受的不可逆破坏表达了强烈担忧与批评。尽管品牌事后迅速道歉并承诺补救,但公众对于生态损伤能否真正恢复的质疑仍未平息。
与其将此次事件简单定义为公关失误,不如视其为品牌身份迷失后的必然结果。始祖鸟试图以“宏大叙事”来说服用户,却偏离了自身“敬畏自然”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辜负了公众对艺术家应有的环保自觉与品牌的公共责任期待。
这一案例也折射出当下许多品牌共同面临的困境:营销若脱离用户认同的价值内核,不仅难以建立共鸣,反而会加速品牌形象与公众认知的断裂。当企业成长至一定阶段,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品牌负责人,都必须摒弃精英主义的傲慢,以平等、真诚的姿态与当代消费者进行沟通,否则,信任的裂痕将不可避免。
高端品牌贩卖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精神契约”。
始祖鸟的成长历程,本身是高端品牌的典型范本。即便在消费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它依然凭借高溢价与独特的身份象征保持高速增长,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甚至连产品吊牌也曾被炒至上百元——在品牌塑造与营销方法上,始祖鸟一度被视为行业标杆。
其成功根源,并非只因产品性能出众,而在于它始终以“同行者”的姿态出现——与户外爱好者并肩而行,倡导并践行一套朴素的自然法则:对自然谦卑、对足迹负责、对生命敬畏,具体体现为轻装、低扰、无痕山野、尊重在地文化。这种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精神契约”,既强化了品牌与户外文化的精神联结,也使得崇尚自然、追求纯粹体验的中产群体,演变为支撑始祖鸟长期发展的核心消费人群的基本盘。
然而,烟花“炸山”事件,让这个价值连接出现了裂痕。品牌以一场宏大的表演去“再诠释”用户早已践行的朴素价值,却在过程中,将核心消费者置于被观看的位置,将自然生态简化为视觉符号,将神圣的喜马拉雅降维为叙事背景——这不仅是一种叙事错位,更是一次价值背叛。
这种叙事背叛,直接否定了用户所信奉的“无痕山野”,把共同价值观转化为品牌的单向布道。
而在旁观者眼中,一个高端品牌以破坏自然的方式博取关注,同样不值得尊重。
今天的消费社会,已经从“符号消费”进入“消费主权时代”。当消费者掌握了前所未有的主导权,他们不再接受居高临下的精英叙事,而是看重一种具体、可验证的“同行者价值”。社交媒体让他们具备了即时监督和价值拆解的能力,任何与理念不符的表演性动作,都会被迅速揭穿。
这意味着,品牌必须学会在消费者面前保持谦卑。正如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提醒我们的:当社会被壮观的景观操纵时,真实会成为奢侈品。始祖鸟的“炸山式”营销,正是用景观替代真实,用话语覆盖共情,这才是它遭遇反噬的根源。
在高度透明、去中心化的传播环境下,品牌最稀缺的已不再是声量到底有多大,而是你在消费者面前的“言行合一的可信度”。
高端品牌的本质,是在发行一种“信用货币”——用户通过支付溢价,换取的不只是产品,而是一份由品牌承诺的价值观体验。如布迪厄在《区隔》中指出,消费是一种区隔的工具,品牌身份因此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性资本。长期以来,始祖鸟所发行的货币是“专业”“敬畏”“可持续”,这让它从一个功能性品牌迅速跃升为中产群体的户外奢侈符号。
但是,这次烟花事件,却像是一场“价值通胀”。它为了制造短期声量,擅自滥发了一种名为“艺术崇高”的新货币,背后却缺乏“环保”这一核心储备的支撑。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品牌信用急速贬值。品牌资产专家阿克(David Aaker)提醒过,品牌资产是一种“基于信任的长期积累”,一旦信任缺乏支撑,再宏大的叙事都会变成“信用泡沫”。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说过:“在符号泛滥的时代,意义会像货币一样贬值。”这正是始祖鸟面临的困境,当品牌沉迷于话题制造、视觉冲击和身份炫耀时,它就已经开始背离自己的根基。对消费者而言,如果他们所珍视的“荒野精神”,能够被一场烟花轻易置换,那么品牌的溢价逻辑也就不再成立。
换句话说,当品牌不再真诚地与用户同行,而是希望以景观化的方式制造眼球和注意力时,其价值认同体系必然发生动摇。始祖鸟在它所宣称的价值观与实际行为之间,出现了断层。
这也提醒所有高端品牌:真正能保值的,不是声势浩大的“景观叙事”,而是那份与用户共享、且言行一致的长期信任。
始祖鸟事件揭示了一个尖锐的矛盾:流量营销与品牌价值的错位。烟花秀看似是一场壮观的品牌宣言,实则是一次对流量的急切追逐。然而,它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真正托举品牌登上巅峰的核心消费人群,到底需要什么?
或许,始祖鸟期待借助这一事件触达更多外围人群,但它忽视了,那群因“敬畏自然”而与品牌结盟的核心户外爱好者,才是其价值体系的根基,结果不仅没有赢得新的共鸣,反而使泛流量群体成为最尖锐的批评者,更让原本的忠诚拥护者感到了背叛。
在高端消费领域,最稀缺的资源从来不是短暂的注意力,而是深厚的信任积累。流量只是阶段性的筹码,信任才是终极的资产,任何以透支信任为代价换取声量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在动摇品牌的立身之本。
喜马拉雅烟花秀是品牌“流量追逐”策略的极端体现:它虽实现了瞬间刷屏,却因脱离核心用户的价值认同,最终只收获了泛流量的质疑与负面反噬,反而为品牌带来了需要更多的营销动作,才能弥补的信任赤字。
因此,真正的高端品牌建设,必须回到最本质的问题——如何与核心用户保持价值共鸣。因为一旦失去这群人,再宏大的叙事与再昂贵的表演,也只能沦为空中楼阁。
给所有高端品牌的警示
始祖鸟“炸山”事件,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失误,更是对所有追求高端化企业的警示。
在信息高度对称的当下,品牌价值观与行为的一体化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的必答题。每一个商业决策都在接受公众的严格审视,真实、真诚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对话必须具备的通行态度。
精英主义的傲慢不可取,试图以居高临下姿态单向“教育”或者首说服消费者的品牌,终将被市场淘汰,品牌的真正价值,在于成为某种价值观的可靠守护者,而非华丽叙事的投机创作者。
谁托举你,就该敬畏谁,品牌始终要尊重和聚焦核心消费人群。无论品牌站得多高,都不能忘记是谁用信任将其托起,永远不要踩在核心用户的认同价值之上,去追逐虚幻的流量星辰。
真正的长期主义,是持续夯实核心用户基石,与他们携手成长,而非为了取悦瞬息万变的流量而背离初心。
这场喜马拉雅之上的烟花,与其说是争议,不如说是对旧式品牌叙事的绚烂告别。未来的品牌生存法则,将不再是“声量之争”,而是深度认同之战——看谁能更真实、更坚定地守护与用户共建的价值。
我们希望在这次事件中,始祖鸟能看到喜马拉雅的高度,同时,也能看到山谷的深沉、自然的脆弱,以及用户最朴素的敬畏——唯有如此,品牌方能真正承载公众的期待,经得起时间的审视。
来源:肖明超-趋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