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从不吸烟、不酗酒、生活规律,甚至感情生活也极其简单,几乎堪称“洁身自好”的典范。
25岁,正值生命最有力量的年纪,一位跆拳道女教练却在短短几个月内因外阴癌离世。
她从不吸烟、不酗酒、生活规律,甚至感情生活也极其简单,几乎堪称“洁身自好”的典范。
可为什么偏偏是她?年轻、健康、自律,这些我们以为的“免死金牌”,在癌症面前为何突然统统失效?
更令人震惊的是——医生在事后发现,她其实只犯了两个常见错误,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外阴癌,一个听起来“遥远而陌生”的病,真的只会找上“乱来的人”吗?或者说,它是否早已悄无声息地,躲在了我们生活的盲区?
很多人一听“外阴癌”,第一反应是:那不是老年女性才会得的吗?
确实,70%以上的外阴癌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但近年来,这种趋势正在悄然改变。
2022年《中华妇产科杂志》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30岁以下女性外阴癌的发病率在近10年间上升了约23%,其中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病例占比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年轻女性的“安全感”正在被打破。不仅是“年纪大”,也不仅是“行为不检点”,有时,一个看似普通的生活习惯,就可能成为致命诱因。
这位教练最初的症状,其实只是外阴瘙痒,还有一点点灼热感。
她以为是天气热、运动多,可能是普通的汗疹或真菌感染。于是自己买了点药膏擦,缓解后也就没放在心上。
但外阴癌的早期表现常常“伪装”得像皮肤病:瘙痒、刺痛、轻微红肿,甚至小小的脱皮或色素沉着,很少出现剧烈疼痛或明显肿块。
而她的第二个“信号”,则是在几个月后发现一小块硬结和皮肤破溃,但因为不痛,她依然没去医院。
等到她终于确诊时,癌细胞已从外阴扩散到淋巴系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小症状不等于小问题。尤其是私密部位,一旦拖延,就可能错过“可逆的时间窗口”。
很多人对HPV的误解,简直可以写一本书。
这位教练自称“从不乱来”,也没什么男朋友,所以根本没做过HPV检查。
她不知道,HPV病毒并不只通过性行为传播。共用毛巾、内裤、公共浴室、甚至是手部接触,都可能成为传播路径。
80%的性活跃女性一生中都会感染至少一次HPV,而其中高危型(如HPV16、18)与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密切相关。
2023年《国际妇科癌症杂志》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指出:在25岁以下外阴癌患者中,76%的样本检测出高危型HPV感染,而其中约半数患者并无高风险性生活史。
也就是说,不是“你干不干净”,而是你有没有查过、有没有预防、有没有早期发现。
从医学角度看,外阴癌的发生主要有两条路径:
一是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导致的细胞异常,比如外阴白斑、扁平苔藓等病变不及时治疗,逐步演化为癌前病变。
二是HPV持续感染导致细胞变异,这种路径更常见于年轻女性。
这两条路径并非互斥,甚至可以同时存在。
而真正危险的是,很多女性对这些“早期信号”完全没有意识。她们以为只是“皮肤干”、“月经前不舒服”、“洗洗就好了”,结果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无法挽回。
“我生活很自律,不会得这种病。”这是很多年轻女性的心理防线。
但疾病从不关心你的人设如何。
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细节,恰恰是高风险行为——
比如反复使用私处清洁液,会破坏黏膜屏障;
穿不透气的紧身裤,容易诱发慢性炎症;
用手挤外阴小疙瘩,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甚至长期熬夜、压力大、免疫力低下,都能让HPV病毒更容易“安家落户”。
那种“我没有性生活,就不用担心HPV”的想法,早就该丢进垃圾桶了。
有女性说:“我都25岁了,HPV疫苗还来得及吗?”
答案是:当然来得及!
虽然最佳接种年龄是9~14岁,但只要没感染过所有高危型HPV,就都有保护意义。
目前上市的9价疫苗覆盖HPV6/11/16/18/31/33/45/52/58九种类型,涵盖了90%以上的外阴癌相关病毒株。
即使你已经感染过某一型,也可能对其他型有保护作用。
别等身体出问题才想起“疫苗”两个字,那时不仅贵,机会也未必还在。
有些女性说:“我每年都体检啊,怎么还会错过?”
问题是,大多数常规体检并不包含外阴镜检查或HPV检测。
更别说一些年轻女性从没做过妇科检查,一听“脱裤子”就本能抗拒,觉得“尴尬”、“害羞”、“没必要”。
可正是这种羞于检查的心理,给了癌变留下空隙。
建议每位18岁以上或开始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HPV和TCT联合筛查。
不是要吓唬你,而是想告诉你:怕得对,才有用。
怕得不对,就会在小问题上过度担心、在大问题上视而不见。
这位跆拳道教练的离世,是令人惋惜的悲剧。但她留下的警示,是所有女性都该听见的声音:
洁身自好≠安全,忽视检查=风险。
第一,定期做妇科检查,即使没有性生活史。每年至少一次,特别是有外阴不适、月经异常、分泌物异常时,及时就诊。
第二,接种HPV疫苗,不要因为“过了年纪”就放弃。25岁、30岁都不晚,了解自己的感染史和疫苗适应性,早做决定。
第三,重视每一个“不对劲”的信号。别用“可能是天气热”、“最近太累了”安慰自己。身体的异常就是在说话,听懂它。
你的身体不是“你觉得它怎样”,而是“它真的怎样”。
别等它用生命的代价告诉你:那一块瘙痒的皮肤,不只是“皮肤”。
参考文献:
吴晓明等.《外阴癌年轻化趋势及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9):622-627.
LiX.,ZhangY.etal."PrevalenceandGenotypeDistributionofHPVinYoungWomenWithVulvarCancer:AMulticenterStudyinChina".国际妇科癌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症杂志,2023,33(4):512-519.
来源:潇潇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