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的“黑名单”曝光!这6类外卖他们从不点,你可能天天在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21:17 1

摘要:每天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员,见证着无数后厨的秘密。他们手中有一份绝不触碰的外卖“黑名单”,而这些可能正是你餐桌上的常客。

每天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员,见证着无数后厨的秘密。他们手中有一份绝不触碰的外卖“黑名单”,而这些可能正是你餐桌上的常客。

黄焖鸡米饭高居外卖员“黑名单”首位,这令人意外。多位外卖员透露,有些不良商家会使用僵尸肉、隔夜菜,甚至回收剩菜制作黄焖鸡。有暗访记者曾在直播连线中表示,亲眼看到前一晚被退单的外卖,在常温保存后,第二天继续售卖给消费者。

上午11点前点外卖需格外小心——“前一天剩下的食物可能会售卖给第二天先点单的人”。

______

01 六类危险外卖,隐藏的健康陷阱

外卖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一些不良商家的操作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多位外卖员的经验分享,有六类外卖是他们自己绝不会碰的。

麻辣烫的问题主要出在汤底和食材上。汤底常被反复使用,食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更令人担忧的是,丸子类食材多为低价冷冻合成品,存在较高的卫生风险。

炸鸡炸串类外卖因半成品冷冻鸡块反复油炸而上榜。油质劣化后易产生致癌物,有些商家甚至存在保存不当导致食材生虫或变质的情况。

粥类外卖看似安全,实则暗藏玄机。有些商家为了节省成本,会将隔夜粥二次加热售卖,甚至添加增稠剂使粥看起来更黏稠。

水果捞的新鲜度无法保证。一些不良商家会用坏果削去腐烂部分后切块,用酸奶或调味料掩盖异味,消费者难以辨别。

饺子类外卖多为低价散装速冻饺,馅料可能使用边角料肉,手工现包的比例极低。

料理包快餐即预制菜,商家提前买好菜包,有人下单时加热即可出餐。这类食品通常含有大量添加物,长期食用对健康有害。

02 幕后真相,外卖员的亲眼所见

外卖员之所以对这些外卖敬而远之,是因为他们亲眼目睹过后厨的实况。一位外卖员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送外卖的他们很少点外卖,因为取外卖时亲眼所见,有一些店难保证食品新鲜和干净。”

这些场景普通消费者无从得见:麻辣烫汤底一周不换、炸鸡块反复解冻使用工业增白剂、水果捞以变质水果混入酸奶掩盖异味。

当消费者沉浸在“好评返现”“满减促销”的营销狂欢时,却不知自己的“知情权”在信息茧房中逐渐消解。

平台算法通过刷单、虚假评论营造出“高销量”“高评分”的假象,让卫生堪忧的黑作坊摇身变为“网红店”。

03 科学佐证,经常点外卖的健康风险

研究表明,经常点外卖确实存在健康隐患。2021年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在外就餐/点外卖(每天≥2次)与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全因死亡率高49%

这项针对超过3.5万名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在平均17年的随访中,有2781人死亡。其中51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638人死于癌症。

数据分析显示,很少在外就餐的人(每周少于一顿)比经常在外就餐(每天两顿或更多)的人的全因死亡率低49%。

04 明智之选,如何辨别安全外卖

面对潜在风险,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选择外卖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证照必查。在商家主页找到《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警惕地址为“XX小区X单元”的商家,这可能意味着是无证家庭作坊。

信用评级。优先选择有“透明餐厅”“品牌连锁”“金牌店铺”标签的商家,查看商家信息页,确认是否有堂食环境照片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评级A/B。

识别小作坊。留意商品是否有0.1元烤肠,这可能是商家没有厨房,只做外卖的信号。可以挑选有“到店评价”的商家。如果外卖包装上印有“女人+墨镜+扇子”的国潮印花,或者店名中含有奇怪符号和奇怪名字,那可能也要留心。

食品处理。点外卖时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是海鲜类、卤肉类等易滋生细菌的食品。如果对食物的卫生状况存在疑虑,可以将其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______

自己做饭无疑是最安全健康的选择。多位外卖员都表示,“最干净的还是自己在家做饭”。那位总是唠叨“外面的饭不健康”的长辈,或许比我们更早看透了真相。

下次点开外卖APP前,不妨三思而后行。

来源:巫师火电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