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改姓“宗”?宗馥莉弃911亿商标推“娃小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20:59 2

摘要:喝了30年的娃哈哈,要变成“娃小宗”了?9月刚过,宏胜集团给经销商的一纸通知炸了锅:2026年起,宗馥莉掌控的渠道全面停用“娃哈哈”商标,换上新品牌“娃小宗”。有人说这是“被迫换名”,毕竟46%的国资股权卡着商标使用权,连她想转387件商标都被驳回。但细看这7

喝了30年的娃哈哈,要变成“娃小宗”了?9月刚过,宏胜集团给经销商的一纸通知炸了锅:2026年起,宗馥莉掌控的渠道全面停用“娃哈哈”商标,换上新品牌“娃小宗”。有人说这是“被迫换名”,毕竟46%的国资股权卡着商标使用权,连她想转387件商标都被驳回。但细看这7个月的布局才懂,哪是什么无奈之举,分明是场精心策划的“商标政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是抢不到商标,是早想“另立门户”

别被“商标用不了”的说法骗了。宗馥莉的动作根本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步步为营的算计。

2025年2月,就在娃哈哈商标转让申请被卡住的前几天,宏胜集团突然一口气提交了45件“娃小宗”商标申请,从茶饮料到啤酒,甚至连保健品都没放过,刚好和娃哈哈的产品线完美重合。5月商标刚到手,8月总投资10亿的西安生产基地就破土动工,年产能直奔80万吨——这哪是“备用方案”,分明是早就备好的“新山头”。

更关键的是她手里的“独立底盘”。宏胜集团是宗馥莉通过海外公司100%控股的,和娃哈哈集团没有半毛钱股权关系。2024年宏胜赚了104亿,净利润率比娃哈哈还高2.7个百分点,早就有了“单飞”的底气。说白了,“商标用不了”只是个体面的借口,她要的从来不是继承一个旧品牌,而是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新帝国。

3步布局“釜底抽薪”,老娃哈哈拦不住

宗馥莉这盘棋下得极狠,3招就把主动权攥在了手里。

第一招是“供应链截胡”。她掌控的19个生产基地、48家代工企业,承担了娃哈哈30%的产能,如今这些资源全要转向“娃小宗”。相当于直接抽走了老品牌的一条腿,自己还能快速量产。今年7到9月,6家原娃哈哈子公司接连注销,更像是在为新品牌“清场”。

第二招是“渠道硬绑”。想卖“娃小宗”?经销商得先交200万进货费+80万市场费,门槛比原来高了3倍多。虽然46%的大商在观望,但她砸18亿买60万台冰柜送终端网点,用硬件逼着商家站队。这套路看着强硬,实则精准——用资本把渠道牢牢捆在自己船上。

第三招是“资本铺路”。宏胜早就计划2026年搞Pre-IPO,估值直奔500亿,而“娃小宗”的品牌价值就占了40%以上。等新品牌市值涨起来,再回头看股权博弈,宗馥莉手里的筹码早就不一样了。这哪是卖饮料,分明是玩资本的高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品牌藏着“代际战争”,年轻人买账吗?

“娃小宗”一曝光,争议就没停过。有人说像“山寨货”,62%的消费者压根没听过,只有9%愿意尝试。但宗馥莉的打法,早就瞄准了年轻人的钱包。

首款无糖茶卖4块钱,比东方树叶便宜1块,比元气森林便宜1块5,精准踩中“想喝好的又嫌贵”的痛点。包装搞水墨国风,去掉所有娃哈哈元素,只留个“宗”字毛笔印,摆明了要和父辈的“国民老品牌”切割。她还砸2亿在抖音、小红书搞“无糖茶平替”营销,找2万个KOC种草,就是要让Z世代觉得“这是新牌子,不是爸妈喝的老古董”。

不过挑战也藏不住。东方树叶占了无糖茶70%的市场,康师傅还在降价抢生意,“娃小宗”想挤进去没那么容易。更麻烦的是内部纠纷,职工持股会已经起诉她“资源体外循环”,搞不好要赔20亿。这盘棋能不能赢,还得看渠道和消费者买不买账。

结语:不是继承不了,是根本不想继承

有人替宗馥莉可惜,放着911亿的“娃哈哈”不用,偏要从零开始。但她的选择恰恰戳破了家族企业传承的真相:比起守着父辈的招牌,新一代更想要自己的话语权。

“娃小宗”这三个字,藏着宗馥莉的野心——不做“宗庆后的女儿”,要做“宗馥莉自己”。这场“商标政变”不管成不成,都给所有家族企业提了个醒:时代变了,传承的不是商标,是造品牌的本事。

至于我们这些消费者,管它叫娃哈哈还是娃小宗,只要味道对、价格值,照样会买。毕竟,我们喝的是饮料,不是情怀。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