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每天用的家居用品千篇一律。这些看似平凡的用品,如果选得不对,可能会悄悄危害我们的健康。
我们每天用的家居用品千篇一律。这些看似平凡的用品,如果选得不对,可能会悄悄危害我们的健康。
超级市场打折的碗盘、直播间抢购的网红水杯,都是“羊毛”坑,这些“羊毛”背后,危害真的很大。
生活虽讲究精打细算,但有些“影响健康”的家居用品,一定要避开,尤其是这6种家居用品已上黑榜,许多人傻傻还在用。
买床垫时,许多人都是边买边想着“通通风就没事啦”,新床只要晾晒几天就万事大吉?
错!不少新床垫的“怪味”,其实是甲醛在作怪。早在央视曝光中,就有品牌棕榈床垫甲醛超标12倍的新闻。
为什么会这样?部分劣质床垫为了粘合棕丝,使用了劣质胶水。
在潮湿高温环境下,甲醛会持续释放长达15年!长时间接触甲醛,轻则咳嗽、喉咙不适,重则影响免疫系统,甚至诱发白血病和鼻咽癌。
那我们该怎么挑选健康床垫?
看认证:优先选择带有“F4星级”或“CARB认证”的环保标签,保证甲醛释放浓度低。撕开检查:用剪刀刃开床垫边缘,观察里面的棕丝和胶水,若有刺鼻味,出现胶水痕迹,一定要退货。物理工艺:选择无胶水粘合、热压或手工穿线工艺,这类方式更环保安全。另外,新床垫到家后,别急着入住!建议先撕掉塑料包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一个月,期间用湿毛巾反复擦拭表面,帮助甲醛挥发。
家用寿命最长的厨房工具之一——砧板,却可能暗藏危机。
木质或竹制砧板长霉、出现黑斑?千万别以为只要水煮后,洗一洗就没事!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1毫克足以诱发肝癌。
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部分廉价竹砧板中,用了工业胶粘合剂,遇水则逐步释放甲醛,危害长远。
如何选到安全的砧板?
材质优先:选择整木的银杏木、黑胡桃木等,密度高、不易开裂和藏菌。抗菌材料:不锈钢砧板,免疫抗菌,同时处理肉类更卫生,但切菜时要小心滑手。环保替代:稻壳砧板,天然材质,防霉抗菌,性价比极高小提醒:
拼接竹砧板越“严实”,甲醛风险越高,发霉的砧板要马上扔掉,让细菌远离厨房。
别以为便宜的塑料玩具,就等于“安全”!
夜市、网购——几块钱的塑料彩偶、玩偶,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DEHP),一种被誉为“隐形毒药”的增塑剂。
儿童咬咬玩具,长时间接触,会干扰内分泌,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甚至引发性早熟、内分泌失调。
安全挑选玩具的秘诀是什么?
认证第一:认准“CCC认证”或“GB6675”国家标准,远离“无牌无证”的三无产品。闻味道:命名为“刺鼻”或“塑料味”的玩具,说明甲醛、增塑剂超标。试敏感度:用棉签蘸点酒精擦拭玩具表面,掉色或发霉意味着不合格建议家长:
优先选择木质拿原木色的玩具,避免彩色油漆覆盖的可能有害物质。硅胶玩具则尽量选“食品级”,高温水洗,放心又安心。
每次洗完脸,觉得毛巾十分蓬松柔软?
小心,你可能遇到“荧光增白剂”的坑!一些厂家为了追求“雪白”和“柔软”,在毛巾中大肆添加荧光增白剂。
这些物质残留在皮肤表面,会引发瘙痒、湿疹,甚至破坏皮肤屏障,让娇嫩的肌肤“抗议”。
如何识别和避免“荧光毛巾”?
用检测灯:紫外线灯照射毛巾,若发出亮蓝光,说明含有荧光剂。热水试验:用80℃热水泡洗,若水变浑浊、出现油膜,可能添加了柔顺剂。看标签:选择“婴幼儿用品”A类标签,安全系数更高。小建议:
每周用白醋+小苏打煮洗毛巾,除了除垢杀菌,还能延长使用寿命。三个月更换一次,避免细菌滋生。
厨房里的老锅,或许是“隐形的肺癌杀手”。
一些老式砂锅、电热锅里,可能含有石棉纤维,用于密封或耐高温。可怕的是,吸入这种纤维,20年后会诱发肺癌、间皮瘤。
如何辨别家中的锅具是否“有隐患”?
看年代:2010年前出厂的锅具,存风险的可能性较高。检查密封圈:有白色絮状物的锅盖,应立即停用。更安全选择:陶瓷涂层电炖锅,不含石棉,耐刮耐高温。不锈钢操作更安心,结构稳定。墙纸装修不当,也会成为“空气炸弹”。低价PVC墙纸,为了追求“雪白”,使用含苯系溶剂的油墨印刷。
苯被WHO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吸入,会造成造血异常、白血病等疾病。
如何“避坑”买墙纸?
查检测报告:索要“TVOC”和“苯系物”检测报告,数值越低越安全。选择环保材质:纯纸无纺布墙纸,透气性好,没有苯的污染源。观察气味:粘贴完墙纸后,如果房间内仍有刺鼻味,说明苯超标已贴墙纸若担心污染,也不要惊慌。
可以每天开窗通风6小时以上,放置绿色植物如吊兰、龟背竹,帮忙吸附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家居用品,极有可能成为你健康的“隐形杀手”。
在日常选购和使用中,多留心、多检验,拒绝“快时尚”带来的健康隐患,把家庭打造成真正的安全港。
来源:美家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