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7年,中共云南省临委指示李荣培(字少竹)利用社会职务在嵩明开辟党的工作。其利用“嵩中”校长的身份,在校内传播马列主义。通过组织师生阅读《新青年》《向导》《社会主义》等进步书刊,创办《旭光》周报,指导成立学生自治会,组 织形势报告会、演讲会、提灯会、音乐会
1927年,中共云南省临委指示李荣培(字少竹)利用社会职务在嵩明开辟党的工作。其利用“嵩中”校长的身份,在校内传播马列主义。通过组织师生阅读《新青年》《向导》《社会主义》等进步书刊,创办《旭光》周报,指导成立学生自治会,组 织形势报告会、演讲会、提灯会、音乐会等活动和指导命题作文等形式,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政治主张,灌输革命思想,培养革命骨干。
先后介绍崇正高级小学校长杨泽(后两度出任嵩中校长)及嵩中学生诸同然、鲁映荣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3月主持建立了嵩明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 — 中共嵩明县支部委员会,9月扩建为县委,李荣培担任嵩明党组织的负责人。嵩明党组织带领师生走向社会,通过集会演讲、开办农民夜校等形式,把党的工作开展到集镇、农村。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书记王德三在向中央报告《云南工作概况》中,称赞“李永(荣)培同志在嵩明很有号召力量”“嵩明的农民运动比较发展”“农协公然大贴告示,用碗大的圆印”。
1928年1月,云南当局成立“清共委员会”,大肆缉捕、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李荣培遭通缉被迫离开云南。中共云南省临委指定诸同然负责嵩明县委的工作。诸同然、鲁映荣等秘密开展工作,组织嵩中学生掀起“争取开学”“驱梁倒黄”等斗争,党的工作得以在嵩明延续。
诸同然(1906~1938),字子毅,化名张曙光,杨桥上大庄人,嵩明中学师范班毕业。 1927年6月,担任嵩明县团支部书记。经李少竹的培养发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当中共嵩明县委负责人李少竹被迫离开嵩明后,中共云南临时省委指示诸同然任中共嵩明县委书记,领导全县的革命工作。
2月下旬,诸同然、鲁映荣在凤溪寺召开党支部负责人会议,分析形势,决定斗争策略。党组织因势利导,指导嵩中学生秘密恢复学生自治会,首先开展以“争取开学” 为目标的斗争。斗争取得胜利后,又掀起嵩中学生“驱梁倒黄”斗争。
“驱梁倒黄”斗争过程中,鉴于嵩明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的时势和嵩中开学较晚的实际,指示以王铸等为骨干的嵩中学生会按三条原则开展斗争。学生会按照嵩明党组织的指示开展有礼有节的斗争。经过半年的艰难斗争,迫使省政府将黄正朝、梁正材撤职查办,这场党组织领导下的学生抗暴斗争以嵩中学生全面胜利而结束。
诸同然在领导嵩中学生开展与国民党当局斗争过程中,曾两度入狱。1937年,因开展地下党组织活动等原因,警察当局又对其展开搜捕,在此性命攸关时刻,诸同然毅然参军,被编入60军,1937年10月随部 队出发,北上抗日。1938年4月,在台儿庄战役中为国捐躯,时年33岁。
鲁映荣,嵩明县立初级中学第一班学生,中共嵩明党组织早期骨干成员,领导嵩中学生两次学潮斗争,红军长征过嵩明时曾救助保护女红军。因革命行动被捕入狱,出狱后长期在乡村教育战线上工作。
王铸(1908~ 1986年),小连登村人,1927年考入嵩明县中学读书,同年7月加入共青团,积极参与“反对军阀内战”宣传活动,组织学生掀起嵩明两次学潮,并配合党组织开展 组建和巩固农民协会工作。后被捕入狱。出狱后到凤溪寺小学任教员校长,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其为《嵩明县志》《嵩明党史》编篡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特别是1927年-1930 年嵩明县地下党活动的历史资料。
孙林(1917~2000),男,汉族,云南省弥勒县虹溪镇人。1948-1949年在嵩明县立 初级中学(嵩明县第一中学)任教,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地下工作。
1949年5月26日,嵩明党支部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及与胡如瑛支队商谈的协议,研究了武装斗争的行动部署。决定除留下党员毛正邦、刘志民,李元慈、李林、李光 祖和20多名民青盟员坚持地下斗争外,其余的党员、盟员和嵩中部分学生由党支部率领参加武装斗争,并分头通知作准备,抓紧学习军事知识。为使嵩中参加武装斗争的师生顺利离校,党支部布置党员及民青盟员串联学生,以农事大忙为由,要求学校放农假,再由毛正邦出面向县政府报批核准,借以掩护。
6月4日,嵩明党支部书记孙林率领部分党员、盟员和嵩中部分革命师生50余人 抵嵩明城西大村子与胡如瑛支队汇合,并率领汇合后的队伍前往“边纵”三支队驻地寻甸款庄马街,接受整编,投身人民解放事业,为云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红韵薪传
来源:昆明嵩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