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祖孙上香,见方丈袈裟带血,孙女:奶奶,他眼睛在流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09:32 1

摘要:唐玄宗开元年间,终南山下的王家村有个叫王婆婆的老妇人,年过花甲,满头银发。她早年丧夫,独自将儿子拉扯大,谁知儿子婚后不久便染病去世,留下儿媳和刚满周岁的孙女小莲。不幸的是,儿媳因悲伤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

唐玄宗开元年间,终南山下的王家村有个叫王婆婆的老妇人,年过花甲,满头银发。她早年丧夫,独自将儿子拉扯大,谁知儿子婚后不久便染病去世,留下儿媳和刚满周岁的孙女小莲。不幸的是,儿媳因悲伤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

从此,王婆婆与孙女小莲相依为命。好在王婆婆年轻时学过些刺绣手艺,靠着给富户人家绣些衣物帕子,勉强维持生计。

小莲今年刚满七岁,生得眉清目秀,更难得的是天性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她三岁能背《千字文》,五岁能诵《诗经》,是村里有名的小才女。

这年清明将至,王婆婆准备带小莲去山上的慈云寺上香,为逝去的亲人祈福。

“奶奶,听说慈云寺的桃花开得可好了,我们能不能多待一会儿看看花?”小莲拉着奶奶的衣角,眼巴巴地问。

王婆婆怜爱地摸摸孙女的头:“好,好,只要小莲乖乖的,奶奶就带你看花。”

次日清晨,祖孙二人早早起床,梳洗妥当后,便提着香烛供品出了门。慈云寺在终南山半山腰,山路崎岖,王婆婆年纪大了,走得很是吃力。

“奶奶,我扶您。”小莲乖巧地搀着奶奶的手臂。

山路两旁,野花烂漫,鸟鸣清脆。小莲蹦蹦跳跳,不时采些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

“小莲慢些,当心摔着。”王婆婆笑着叮嘱。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看见慈云寺的飞檐翘角。寺前一片桃林,花开正盛,如云似霞,美不胜收。

“奶奶快看,桃花真的好美啊!”小莲兴奋地拍手。

慈云寺是终南山一带香火最盛的寺庙,据说求签许愿十分灵验。今日正值清明,前来上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王婆婆牵着小莲,随着人流走进寺门。大雄宝殿内,香烟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祖孙二人恭恭敬敬地在佛前上了香,叩拜祈福。

“愿佛祖保佑小莲平安长大,保佑我王家香火延续。”王婆婆虔诚地祷告。

小莲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双手合十,小声说道:“愿佛祖保佑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上完香,王婆婆又捐了些香油钱。知客僧递过功德簿,请她留下姓名。

“奶奶,那边在发放斋饭,我们去看看吧。”小莲指着偏殿方向。

偏殿前的空地上,寺僧正在向香客分发素斋。王婆婆领了两份斋饭,与小莲在院中的石凳上坐下用斋。

“这慈云寺的素斋果然名不虚传。”王婆婆尝了一口,连连称赞。

正用斋间,忽见一位身披大红袈裟的老僧在众僧簇拥下走来。那老僧约莫六十开外,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步履沉稳,气度不凡。

“这位就是慈云寺的方丈慧明大师。”旁边一位香客低声说道,“听说他佛法高深,能知过去未来。”

慧明方丈面带微笑,向众香客合十行礼。当他目光扫过王婆婆这一桌时,小莲突然“咦”了一声。

“怎么了?”王婆婆问道。

小莲凑到奶奶耳边,小声说:“奶奶,那位方丈大师的眼睛在流血。”

王婆婆一愣,仔细看向慧明方丈,却见他双目有神,并无异样。

“小孩子家不要胡说。”王婆婆轻声呵斥。

“真的,我真的看见了!”小莲委屈地撅起嘴。

王婆婆只当是小孩子眼花,没再理会。用完斋饭,她带着小莲在寺中游览。走到藏经阁前,正好遇见慧明方丈在给众僧讲经。

小莲突然拉住奶奶的衣袖,声音发抖:“奶奶,方丈的袈裟上有血!”

王婆婆定睛看去,只见慧明方丈身披的大红袈裟鲜艳夺目,并无半点污渍。

“小莲,不可对方丈不敬。”王婆婆严肃地说。

小莲不敢再说什么,但眼中满是恐惧,紧紧抓着奶奶的手。

讲经结束,慧明方丈起身时,袈裟随风飘动。就在这一刹那,王婆婆似乎真的看见袈裟上有一片暗红色的污迹,但定睛再看时,又不见了。

王婆婆心中一惊,莫非小莲真的看见了什么?

从慈云寺回来,小莲就发起高烧,整夜说着胡话。

“血...好多血...方丈的眼睛在流血...”小莲在梦中惊叫。

王婆婆心急如焚,连夜请来郎中。郎中诊脉后,说是受了惊吓,开了几副安神定惊的药。

服过药后,小莲的烧渐渐退了,但精神一直萎靡不振。更让王婆婆担心的是,小莲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对着墙角发呆。

这天,王婆婆在院子里绣花,小莲突然跑过来,惊恐地说:“奶奶,我梦见方丈拿着刀,在杀一个人!”

王婆婆手中的针一下子扎到了手指,渗出血珠。她强作镇定,安慰小莲:“那只是梦,不是真的。”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小莲又陆续做了几个类似的梦。每次她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慧明方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用匕首刺死了一个中年男子。

“那个人的胸口有一个胎记,像一片叶子。”小莲说。

王婆婆越听越心惊,但转念一想,慧明方丈是得道高僧,怎么可能杀人?定是小莲病后体虚,产生了幻觉。

为了打消孙女的恐惧,王婆婆决定再去一趟慈云寺,求个平安符。

这次她独自一人上山,到达慈云寺时已近中午。知客僧认得她,热情地引她进寺。

“婆婆是来求平安符的吧?”知客僧问道。

王婆婆一愣:“师父如何得知?”

知客僧笑道:“方丈早有吩咐,说今日会有一位老施主来求平安符,特命小僧在此等候。”

王婆婆心中诧异,随着知客僧来到方丈禅房。慧明方丈正在打坐,见王婆婆进来,缓缓睁开双眼。

“老施主请坐。”慧明方丈声音平和。

王婆婆在蒲团上坐下,说明来意。慧明方丈取出一道黄符,递给她:“将此符置于枕下,可保平安。”

王婆婆接过符,犹豫片刻,还是鼓起勇气问道:“方丈大师,小孙女日前在寺中胡言乱语,若有冒犯之处,还望大师海涵。”

慧明方丈面色如常:“童言无忌,何来冒犯?只是...”他顿了顿,“小施主是否近日多梦,且梦境骇人?”

王婆婆大吃一惊:“大师如何得知?”

慧明方丈长叹一声:“此乃天意。老衲有一事相托,还请婆婆相助。”

原来,二十年前,慈云寺曾发生过一桩悬案。当时的监寺慧净法师深夜遇害,尸身被弃于后山,凶手下落不明。因慧净法师德高望重,此案轰动一时,官府查了半年也无结果,最终不了了之。

“慧净师兄遇害那晚,寺中僧众皆听见争吵声,但赶到他禅房时,只见门窗大开,人已不见。”慧明方丈回忆道,眼中闪过一丝痛楚。

“这与小莲的梦有何关联?”王婆婆不解。

慧明方丈沉默良久,方才缓缓道:“小施主梦中见到的,很可能就是当年慧净师兄遇害的情景。”

王婆婆骇然:“这怎么可能?小莲那时还未出生啊!”

“世间之事,玄妙难言。”慧明方丈双手合十,“小施主天生慧眼,能见常人所不能见。老衲恳请婆婆相助,查明此案真相,以告慰慧净师兄在天之灵。”

王婆婆犹豫不决。她一个乡下老妇,如何能查二十年前的旧案?但看着慧明方丈恳切的眼神,又想到小莲连日来的异常,最终还是点头应允。

慧明方丈取出一串佛珠交给王婆婆:“这是慧净师兄的遗物,或许对查明真相有所帮助。”

回到家后,王婆婆将佛珠给小莲看。小莲一见到佛珠,立刻瞪大眼睛:“奶奶,这串佛珠我见过!在梦里,那个被杀的人手里就拿着它!”

王婆婆心中一震,看来小莲的梦确实与慧净法师之死有关。

当晚,王婆婆将平安符放在小莲枕下。小莲睡得很安稳,没有再做噩梦。

第二天,小莲的精神明显好转,拉着王婆婆要去后山采野菜。王婆婆想着散散心也好,便答应了。

终南山后山林木葱郁,人迹罕至。小莲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忽然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洞说:“奶奶,我梦见过这个山洞!”

王婆婆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个被藤蔓遮掩的山洞,若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梦里,方丈就是从那个山洞里出来的,手上都是血。”小莲的声音有些发抖。

王婆婆心中一紧,犹豫片刻,还是决定进去看看。她拨开藤蔓,牵着孙女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

山洞不深,但很阴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借着洞口透进来的微光,王婆婆看见洞壁上有一些奇怪的划痕。

“奶奶,这里有东西。”小莲蹲下身,从泥土中捡起一个物件。

那是一个铜制的腰牌,上面刻着“慈云”二字,背面则刻着“监寺”字样。

“这是慧净法师的腰牌!”王婆婆惊呼。慧明方丈曾说过,慧净法师遇害时,随身佩戴的腰牌也不见了。

王婆婆将腰牌收好,正准备离开,小莲又指着洞壁说:“奶奶,那里有字。”

王婆婆凑近细看,果然看见石壁上刻着几行小字,因年代久远,已有些模糊。她仔细辨认,勉强认出是“慧明...负我...必报此仇”等字样。

王婆婆心中大惊。难道杀害慧净法师的,真的是慧明方丈?可他为什幺要委托自己查案呢?

带着满腹疑问,王婆婆领着孙女匆匆下山。路过慈云寺时,她犹豫再三,还是没有进去。

回到家,王婆婆反复端详那块腰牌和佛珠,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慧明方丈真是凶手,他为何要主动提起此案?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奶奶,我又做梦了。”第二天一早,小莲跑到王婆婆床前,“这次我梦见那个被杀的人和一个年轻和尚在吵架。”

“他们吵什么?”

“听不清楚,但那个年轻和尚一直在说'方丈之位应该是我的'。”

王婆婆心中一动。她想起慧明方丈说过,慧净法师是当时的监寺,也就是下一任方丈的继任者。如果慧净死了,谁最有可能接任方丈?

她不敢再想下去。

为了查明真相,王婆婆决定去找当年的知情人。她打听到,慈云寺有一位年迈的火工僧人,在寺中已经四十多年,应该知道当年的事。

次日,王婆婆带了些自制素饼,再次来到慈云寺。在厨房找到那位老僧人时,他正在劈柴。

“老师父,歇会儿吃块饼吧。”王婆婆递上素饼。

老僧人接过饼,道了声谢。王婆婆趁机问道:“老师父在寺中多年,可还记得二十年前慧净法师遇害的事?”

老僧人手中的饼差点掉在地上,神色慌张地说:“过去的事了,提它做甚?”

“实不相瞒,老身受人之托,想查明此案真相。”王婆婆取出慧净法师的腰牌,“这是在寺后山洞中找到的。”

老僧人见到腰牌,脸色大变,半晌才长叹一声:“该来的终究来了。”

原来,当年慧净和慧明是师兄弟,都是老方丈的得意弟子。老方丈圆寂前,将方丈之位传给了慧净,慧明对此心怀不满。慧净遇害后,寺中僧众都怀疑是慧明所为,但苦无证据。

“慧净师兄遇害那晚,我亲眼看见慧明从后门回寺,身上有血迹。”老僧人压低声音,“但我人微言轻,不敢声张。”

王婆婆心中骇然,谢过老僧人,匆匆离去。

走到寺门时,正好遇见慧明方丈。他看着王婆婆,意味深长地说:“婆婆可是查到了什么?”

王婆婆强作镇定:“尚未有头绪。”

慧明方丈微微一笑:“真相往往出人意料,婆婆还需明察。”

回到家,王婆婆坐立不安。如果慧明真是凶手,他为何要暗示自己查案?这不合常理。

当晚,小莲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梦见的是两个年轻和尚在桃林中结拜的情景。

“他们发誓要互相扶持,永不背叛。”小莲描述道,“其中一个和尚的右手只有四根手指。”

王婆婆猛然想起,慧明方丈的右手确实只有四根手指!据说他年轻时因意外失去了小指。

次日,王婆婆决定去找当年的仵作后人。经过多方打听,她找到了一位姓李的老先生,他的父亲曾是官府的仵作,参与过慧净法师尸身的检验。

李老先生已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听明王婆婆的来意后,他取出父亲留下的验尸记录。

“家父曾说,此案疑点重重,但官府不愿深究。”李老先生翻开发黄的记录本,“据记载,慧净法师身上有两处刀伤,一处在胸口,一处在后背。但奇怪的是,两处伤口的深度和角度完全不同,不像是一人所为。”

王婆婆心中一动:“您的意思是...”

“很可能是两个人所为。”李老先生肯定地说,“而且,家父在验尸时,发现慧净法师手中紧握着一块衣角,是普通僧衣的布料,并非监寺袈裟。”

王婆婆恍然大悟。如果慧明是凶手,慧净抓住的应该是他的袈裟才对。

辞别李老先生,王婆婆又去拜访了当年负责此案的县尉的孙子。从他那里,王婆婆得知另一个重要线索:案发后,寺中有一位叫慧能的僧人还俗离去,行踪不明。

“祖父一直怀疑这个慧能,但苦于找不到证据。”县尉的孙子说。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慧能。王婆婆想起小莲的梦,梦中那个与慧净争吵的年轻和尚,会不会就是慧能?

回到家,王婆婆将这些发现告诉了小莲。小莲偏着头想了想,突然说:“奶奶,我昨晚还梦见了那个山洞。洞里不止一个人,是两个人在一起埋东西。”

王婆婆精神一振:“埋的是什么东西?”

“好像是一个木盒。”

王婆婆决定再探山洞。这次她带了锄头,准备挖掘小莲梦中提到的木盒。

山洞依旧阴暗潮湿。王婆婆按照小莲描述的位置,开始挖掘。挖了约莫一尺深,锄头果然碰到了一个硬物。

那是一个檀木盒,虽然埋在地下多年,却完好无损。王婆婆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本日记和几封书信。

借着洞口的光线,王婆婆翻阅日记。这是慧净法师的日记,详细记录了他与慧明、慧能三人的师兄弟情谊,以及老方丈圆寂后的恩怨。

原来,老方丈圆寂后,慧能因嫉妒慧净继任方丈之位,企图加害于他。慧明得知后,多次劝阻,但慧能执迷不悟。

最后一篇日记写道:“今夜慧能约我后山相见,称有要事相商。慧明劝我勿往,但我不能对师弟置之不理。若有不测,此日记可为证...”

王婆婆又翻开书信,是慧能与人密谋加害慧净的信件,其中提到要在山洞中下手。

真相大白:慧能才是真凶,而慧明方丈一直在暗中保护慧净。那晚慧净遇害,慧明赶到时已晚,只来得及从凶手手中夺回佛珠,却让慧能逃脱。

王婆婆带着木盒,匆匆赶往慈云寺。慧明方丈见到盒中之物,长叹一声,终于道出全部真相。

那晚,他见慧净深夜外出,放心不下,随后跟去。到达山洞时,正好看见慧能持刀刺向慧净。他冲上前与慧能搏斗,夺下凶器,但慧能趁机逃脱。慧净临终前,将腰牌交给他,示意他不要声张,以免损害寺院声誉。

“这些年来,老衲一直暗中查访慧能的下落,但杳无音信。”慧明方丈黯然道,“那日见小施主能见常人所不能见,便知她是查明此案的关键。”

真相大白后,慧明方丈将慧净法师的日记和慧能的罪证呈报官府。官府发布海捕文书,通缉慧能。

说来也巧,不久后,有香客认出在邻县一座小庙挂单的老僧就是慧能。官府将其缉拿归案,慧能对罪行供认不讳。

原来这些年来,慧能一直隐姓埋名,在各地小庙挂单。他内心深受谴责,夜不能寐,最终在证据面前如实招供。

案件了结后,慈云寺为慧净法师举行了隆重的超度法会。慧明方丈亲自主持,王婆婆和小莲也应邀参加。

法会结束后,慧明方丈特地来到王婆婆祖孙面前,深施一礼:“多谢二位相助,使真相大白,慧净师兄得以瞑目。”

王婆婆连忙还礼:“大师言重了,此乃老身分内之事。”

小莲仰着头,好奇地问:“方丈大师,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见您眼睛和袈裟上的血了?”

慧明方丈慈爱地摸摸她的头:“因为冤情已雪,血迹自然就消失了。”

原来,小莲看到的不是真的血,而是慧明方丈心中的愧疚和冤屈的化身。这些年来,慧明一直为自己未能及时救下师兄而自责,也为无法揭露真相而痛苦。这些情绪化为幻象,被天生慧眼的小莲看见。

如今真相大白,慧明方丈的心结也解开了。

临别时,慧明方丈赠给王婆婆一串开过光的佛珠,又送给小莲一个护身符。

“小施主天生慧眼,将来必有大造化。但切记,慧眼是用来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的,切不可滥用。”

小莲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下山路上,夕阳西下,终南山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小莲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忽然回头问道:“奶奶,方丈大师以后还会做噩梦吗?”

王婆婆微笑着摇摇头:“不会了,真相大白,所有人都可以安心了。”

是啊,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都需要一个真相来安抚灵魂。而这个真相,竟然由一个七岁女童的梦境揭开,不得不说是天意使然。

从此,王婆婆和小莲过着平静的生活。小莲的慧眼后来还帮助过不少人,但她始终牢记慧明方丈的教诲,只用这种能力来帮助他人,明辨是非。

而慈云寺的香火也更加兴旺,慧明方丈以八十高龄圆寂,功德圆满。他临终前,将方丈之位传给了一位德行兼备的弟子,并嘱咐他:佛门净地,首重德行,切莫为名利所惑。

这段往事,也成了终南山一带流传的民间故事,提醒世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有报,天道轮回。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小豪民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