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社交平台上多位家长揪心分享: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出现中重度症状,部分孩子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因重症住进 ICU。这一情况让不少家长倍感焦虑,也引发了对该病毒的广泛关注。
重庆疾控
近期,社交平台上多位家长揪心分享: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出现中重度症状,部分孩子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因重症住进 ICU。这一情况让不少家长倍感焦虑,也引发了对该病毒的广泛关注。
那么,常让孩子“中招”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究竟是什么“来头”?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采取哪些科学有效的措施防范?
针对这些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重庆市疾控中心传防所来为大家进行健康提示与科普解读,为孩子的呼吸道健康保驾护航。
鼻塞、咳嗽、发烧,这些看似普通的感冒症状,可能隐藏着一种专门威胁婴幼儿的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一、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其病毒颗粒呈球形或丝状,包膜上嵌有的黏附蛋白G和融合蛋白F能帮助其感染人体呼吸道。它最早于1956年被发现,因其在细胞培养中会导致相邻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的结构而得名。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多久?
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不强,对高温和消毒剂比较敏感:
❖ 55℃加热30分钟就可以被灭活。
❖ 在硬质物体表面(如桌子、玩具等)可存活数小时,但在纸巾等柔软物体上存活时间较短。
❖ 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呼吸道合胞病毒。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如何传播?
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与密切接触传播:
➨ 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被吸入。
➨ 病毒也可能附着在物体表面(如玩具、门把手和衣物等),如果婴幼儿手部接触了这些物体,再触摸口鼻或眼睛,就有可能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什么欺负婴幼儿?产生什么威胁?
婴幼儿人群一直以来是RSV感染的“重灾区”,这是由于婴幼儿的气道尚处于发育期,十分容易被堵塞,所以RSV常常欺负小宝宝。
RSV感染后最先损伤的是上呼吸道,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部分患儿会进一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可造成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炎而入院治疗。
五、预防RSV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1、母乳喂养:母乳可以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建议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2、减少烟雾暴露:避免婴幼儿接触香烟或其他烟雾,保护呼吸道健康;
3、环境通风与消毒: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对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桌椅等)用0.1%的次氯酸钠溶液或70%~90%的酒精进行消毒;
4、勤洗手:注意婴幼儿的手部卫生和消毒措施,同时家长应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
5、避免人群聚集:RSV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