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看待顺风车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06 15:50 1

摘要:有人当它是省油钱的顺风车,有人当它是兼职赚外快的副业,还有人当它是避开网约车高溢价的“省钱密码”。可这看似美好的共享经济模式,愣是被现实撕扯成了“四不像”。

说起来,现在满大街的顺风车,十辆里有八辆都顶着“顺路”的帽子,但真要问起来,大伙儿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年头开顺风车的,谁还没点“私心”呢?

有人当它是省油钱的顺风车,有人当它是兼职赚外快的副业,还有人当它是避开网约车高溢价的“省钱密码”。可这看似美好的共享经济模式,愣是被现实撕扯成了“四不像”。

先说顺风车最吸引人的标签——“顺路”。平台说这是共享出行,车主说这是捎带脚,可实际接单时,多少司机把导航软件调成“避免绕路”模式?上周我打顺风车去机场,司机愣是绕了三公里接我,转头就说“顺路”。

更离谱的是,有回遇到个跨城订单,司机接单时说“正好回老家”,结果到地儿一算,绕行高速多出来的油钱比车费还贵。这种“伪顺风”操作,早把共享经济的初心带偏了。

再说说价格,说是分摊成本,可平台抽成加上动态调价,车主赚的是辛苦钱,乘客花的钱比公交贵三倍。最搞笑的是,有回暴雨天叫顺风车,系统直接给价格涨了80%,司机接单后还理直气壮:“这叫市场调节。”结果到了地方,司机摆摆手就要现金,说是平台结算延迟。这种“共享经济”搞得比出租车还黑,难怪有人说顺风车是“互联网版黑车”。

安全问题更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去年某地发生顺风车司机骚扰乘客事件,事后发现平台对司机审核居然连身份证都没验证。更讽刺的是,现在很多车主为了规避监管,接单时把车牌遮得严严实实,活脱脱像地下接头。有女生吐槽,晚上打顺风车得先看30秒车内直播,再给亲友打电话报备,这哪是打车?分明是走流程走个心安。

不过话说回来,也有老老实实跑顺风车的司机。我认识个程序员,每天下班顺路接三单,赚的钱刚好覆盖通勤油费,图的就是下班路上有人唠嗑。还有退休的大爷大妈,把顺风车当老年版社交,顺路挣点菜钱还能解闷。

这些“佛系”司机倒是让顺风车有了点共享经济的味道,可惜在算法眼里,他们就是“低效运力”——系统优先派给专职司机的订单,早把这群人的热情浇灭了大半。

说到底,顺风车就像个被吹大的气球:平台吹着“共享经济”的概念,司机盯着订单奖金,乘客算着比快车便宜的价钱。可气球吹得太大,破的时候谁都兜不住。要我说,顺风车要想活下去,得学学共享单车的教训——别光想着跑马圈地,先把规则理顺了再说。比如给真顺风车发个“免死金牌”,让专职司机去走营运路线;再比如给乘客装上“防绕路神器”,导航实时对比路线偏差。不然的话,这气球迟早要摔得稀碎。

来源:网约车今日说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