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就是用黛玉的钱修建的,龄官执意要唱的两出戏大有深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08:30 1

摘要:《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奢华壮丽令人叹为观止,常居皇宫的贾元春见了都默默叹息奢华过费。然而这座为元春省亲而建的园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经济秘密——建造这座园林的巨额资金,实际来自林黛玉从林家继承的遗产。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奢华壮丽令人叹为观止,常居皇宫的贾元春见了都默默叹息奢华过费。然而这座为元春省亲而建的园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经济秘密——建造这座园林的巨额资金,实际来自林黛玉从林家继承的遗产。

贾府表面上是钟鸣鼎食之家,实则早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兴建大观园这一浩大工程,更是让贾府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书中第十六回,仅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便动用了三万两银子。整个大观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工程耗费之巨,可想而知。

此时的贾府早已是个空壳子,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开支。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便感叹:

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那么,修建大观园的这笔巨款从何而来?细读文本,答案呼之欲出。

第二回交代,黛玉之父林如海:

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

巡盐御史是当时著名的肥缺,林如海四世列侯之后又无其他子嗣,其累聚到他手上的财富可想而知。黛玉母亲贾敏去世后,林如海不久也病故,这笔巨额财产以及贾敏的嫁妆都被黛玉继承了下来,带回了贾府。

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情急之下说了一句:

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干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这【再发】二字意味深长,暗示贾府曾经发过这样一笔横财。纵观全书,能与【三二百万】相提并论的巨额财富,唯有林如海去世后留下的遗产。

这笔遗产,名义上属于黛玉,却因她年幼且寄居贾府,实际上被贾府挪用。黛玉对此并非毫无察觉,却因寄人篱下,不便明言。第三十五回中,黛玉想起“有父母的人,偏是命苦”,不禁伤感,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更值得玩味的是,元春省亲时发生的一幕。

元春点了四出戏命小戏子们演唱,其中她尤其欣赏旦角龄官,指明让龄官再唱两出戏:

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做《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她作了。

《相约》、《相骂》出自戏曲《钗钏记》,讲述的是史碧桃与皇甫吟的姻缘故事。皇甫吟与史碧桃有婚约,但皇甫吟家道中落出不起聘礼。史碧桃忠贞不二,命丫鬟芸香私赠皇甫吟金银钗钏作聘礼。不料皇甫吟受人挑拨,银钱被奸人骗走,未能如期赴约迎娶史碧桃。

这两出戏中,《相约》是史碧桃与丫鬟芸香约皇甫吟相会馈赠银钱,《相骂》则是芸香为史碧桃出头与皇甫吟的母亲争吵。

在元春省亲的大喜之日,龄官执意选择这两出戏,演唱这样一段关于辜负承诺、钗钏金银被外人侵占的故事,绝非偶然。这恰似黛玉处境的隐喻:林家巨额财产本是作为黛玉嫁妆抬进荣国府的,却被贾府挪为他用。这也就罢了,建大观园也算换成了固定资产。可偏偏用了黛玉的钱,却不替黛玉做主,之后的端午节赐礼贾元春还明晃晃地支持“二宝”姻缘!

皇甫吟与史碧桃之间有奸人从中作梗,还有机会解开误会重续前缘。但黛玉却没有能给自己出头的靠山,明明住的是自己银钱盖的园子,却总有寄人篱下的憋屈感受。作者不方便直接指责贾府、元春,便借着龄官的倔强演出,对这一不公做出了控诉。

此外,黛玉居住的潇湘馆,一应花销直接来自贾母房中,不经过贾府公账,不从贾府公账上拿一文钱。这一安排也能说明黛玉不是一无所有,她的花销才真的是:

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才是处长之法。(薛姨妈刚进贾府时对王夫人说的话)

龄官的戏,唱的是史碧桃的故事,映照的却是黛玉的命运。

来源:花儿姐讲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