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在联合国讲坛上痛斥种族灭绝,在纽约时代广场公开鼓动美国士兵调转枪口”,全世界都在问:这位拉丁美洲左翼总统,为何如此生猛?
他在联合国讲坛上痛斥种族灭绝,在纽约时代广场公开鼓动美国士兵调转枪口”,全世界都在问:这位拉丁美洲左翼总统,为何如此生猛?
“我邀请世界各国集结军队,解放巴勒斯坦!”
“我们需要一支由不接受种族灭绝的国家组成的强大军队!”
“美国士兵们,请违抗特朗普的命令!服从人类的命令!”
这些石破天惊的话语,不是发生在某个反美集会,而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内外回荡。说出这些话的,不是街头活动家,而是一位国家元首——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
联合国大会上的“惊雷”
2025年9月,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佩特罗完成了一场让西方国家坐立难安的演讲。他不仅指责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还直接呼吁组建“国际纵队”介入巴勒斯坦问题,甚至表示如有必要,“我本人也会去战斗”。
更让美国难堪的是,他直指问题的核心——“这个世界没有优等民族,没有‘上帝的选民’。无论是美国还是以色列,都不是!”
演讲结束后,巴西总统卢拉当众拥抱佩特罗,并深情亲吻了他的额头。这一镜头迅速传遍全球,被网友称为“年度最硬核外交礼仪”。
纽约街头的“直接喊话”
如果联合国演讲还属于“外交场合”,那么佩特罗接下来的举动彻底打破了常规。他现身纽约时代广场,手持扩音器面对美国民众即兴演讲。
“兄弟们,你们的枪口不应当指着人民,应当指向真正的法西斯!”话音落下,广场上响起热烈掌声。
这种直接向他国军民喊话的行为,在外交史上极为罕见。一位国家元首在对方国土上公开鼓动军队“抗命”,堪称史无前例。
美国的反应:直接吊销签证
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9月26日,美国国务院以佩特罗“敦促美国士兵不服从命令并煽动暴力”为由,吊销了他的赴美签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前几天,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也因未获美国签证而无法亲赴联合国参会。美国一边自诩“言论自由灯塔”,一边对两位批评者关闭大门,双重标准暴露无遗。
面对美方措施,佩特罗在X平台上强硬回应,直指美国“违反国际法”,并提议将联合国总部迁出纽约,提名卡塔尔多哈作为新址。
美国吊销佩特罗签证
“狠人”佩特罗的硬核人生
佩特罗如此硬派的作风,绝非偶然。回顾他的生平,你会发现这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老兵”。
1960年出生的佩特罗,早在15岁时就接触了教员著作,深受其思想影响。他后来写道:“我15岁时读到了教员,他的五篇哲学论文和他的矛盾研究...您是全世界的年轻人中播撒下理想。”
17岁那年,他加入哥伦比亚M-19游击队,拿起武器投身革命事业,1990年,该组织与政府达成和平协议后,佩特罗转向合法政治斗争,参与修改国家宪法并当选议员。
他的政治之路充满荆棘:两次流亡海外,多次遭遇暗杀威胁。2010年他首次参选总统仅获第四,2018年以微弱劣势落败,直到2022年终于成功当选,成为哥伦比亚史上首位左翼总统。
内政外交的“拉美特色”
佩特罗的执政纲领颇具“拉美左翼”特色:对内铁腕反腐、推动土地改革、打击毒品贸易,对外反对霸权主义、支持巴勒斯坦事业、批评美国政策。
在他担任波哥大市长期间,该市凶杀率降至20年来最低,这一政绩证明他不仅是理想主义者,更是务实的管理者。
今年以来,佩特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震动外交界的行动:5月,因加沙局势与以色列断交,8月,作为以色列最大煤炭供应国,宣布停止对以煤炭出口,7月,公开指控美国官员在哥伦比亚策划政变。
美哥关系的“前世今生”
佩特罗与美国的对抗,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早在特朗普执政时期,两国关系就已出现裂痕。
当时,特朗普政府用军机遣返哥伦比亚非法移民,并对被遣返者戴上手铐脚镣。佩特罗愤怒回应:“不能像对待罪犯一样对待哥伦比亚移民,我们不是任何人的殖民地!”
特朗普随即对哥伦比亚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从25%一路提高到50%,并对哥政府官员实施签证限制。哥伦比亚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美方压力。
这段经历让佩特罗深刻认识到美国的霸权本质,也解释了他为何选择在联合国这个舞台上一吐胸中块垒。
拉美困局与佩特罗的坚持
佩特罗的处境,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困境。该地区国家长期在美国阴影下艰难求生,
墨西哥人那句著名的感慨道出了共同心声:墨西哥最大的悲哀,就是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在佩特罗之前,已有太多拉美左翼领袖遭遇不测。从智利阿连德到厄瓜多尔海梅·阿维拉,历史教训历历在目。
佩特罗本人也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风险,他曾在社交媒体直言:“如果你(特朗普)认识一个固执的人,那就是我...美国可以像对阿连德一样发动政变对付我,但我不会屈服。
阿连德
世界需要更多的“佩特罗”
在一个强权依然横行的世界,佩特罗的挺身而出具有特殊意义。他不仅是为巴勒斯坦人民发声,更是为所有被压迫民族请命。
有分析认为,佩特罗如此强硬,既源于个人信念,也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随着多极化趋势加速,美国已无法像过去那样为所欲为。
尽管他的某些提议(如组建国际纵队)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其象征意义不容忽视——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话语垄断,为全球南方国家树立了敢于直言的榜样。
佩特罗登机离开纽约时,他的签证已被吊销,但他的信息已传遍世界。
从波哥大到卡拉卡斯,从开罗到堪培拉,无数人为他的勇气喝彩。
联合国总部该不该迁出纽约?国际秩序该如何改革?这些问题的答案尚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佩特罗这番“贴脸开大”的言论,已经煽动了蝴蝶的翅膀。
当强权试图让世界下跪时,总有人选择站立,成为刺破黑暗的那束光。
佩特罗是不是这束光,历史自有评判。但此时此刻,他那句“不自由,毋宁死”的呐喊,确实让世界想起了什么叫做尊严。
来源:远方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