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不适合当孩子面讲,他会熬不住读书的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08:05 1

摘要:小K妈妈(化名)说,初中的课业压力跟小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小K每天就像打仗一样,早上六点多起床,晚上快九点才回家,回家还有作业,经常一做就是十点半,没作文还好,遇到有作文,12点前能睡觉就是胜利。

大家好,我是千妈。

上周收到一封新初一家长的来信,恰巧我家小朋友也刚进初中,比较有感触。

小K妈妈(化名)说,初中的课业压力跟小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小K每天就像打仗一样,早上六点多起床,晚上快九点才回家,回家还有作业,经常一做就是十点半,没作文还好,遇到有作文,12点前能睡觉就是胜利。

其实孩子挺不错的,面对变化,没有表现出烦躁、厌学情绪,而是在努力适应中。

倒是老公的表现,让小K妈妈很是郁闷,每次搞不赢,叫他盯下群里老师发的信息,或者帮孩子录个视频什么的,他就开始吐槽教育制度,说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读书读这么苦有什么用,言辞凿凿地举例,单位最近刚面试了几个C9毕业生,某某还是某知名大学的学生会副主席,月薪不也就几千......

小K妈妈觉得,就算你讲的是事实,这事实也不该在孩子面前讲啊,人孩子在一边努力奋斗,你作为父母,不支持不帮忙就算了,还泼冷水,这不是猪队友是啥。

我完全同意小K妈妈的看法,有些话并不适合当孩子面讲。

现行教育制度的问题,作为家长,客观审慎看待即可,你可以拒绝以成绩作为单一衡量标准,不参与过度内卷,但不要用不够完美的制度,不可预计的未来做“挡箭牌”,逃避当下的责任和压力。

我能理解上升通道变窄,市场环境疲软带来的整体悲观情绪,对成年人来说,悲观不一定是坏事,就像动物判断寒冬找不到食物,需要提前囤粮一样,悲观也能让我们在不好的时节保守行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它是基因出于自我保护的下意识选择。

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尽量克制,避免把这种悲观主义情绪传递给孩子。

因为,读书跟创业一样,是个需要吃苦,需要耐力,短时间内看不到回馈的事,但凡做这样事,都必须有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否则,人很难熬得下来。

就像纳瓦尔说的,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正确地抱怨,正确地止步不前毫无意义,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能量和虚无感。

什么是乐观?乐观就是未来什么样我不清楚,但我相信未来是由若干个当下构建而成的,我只要认真把握每个当下,就是在把握未来。

退一步说,就算乐观没有带来好的结果,也至少带来了好的过程,好的体验。

所以,我一般都会建议家长,在比较辛苦且乏味的学习生涯中,少给孩子读悲观的书,多给孩子读点乐观的书,就像创业时,我会更倾向读一些有力量的传记作品。

在人生的某些特殊阶段,我们是需要力量的,力量不像智慧,能使人洞察事物规律,但力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你熬下去,有时候,熬下去就是胜利,因为很多跟你一起出发的人,都会在路上逐渐消失。

回信中,我给小K妈妈推荐了非虚构纪实文学作品《乐高男孩》,请她转“猪队友”与孩子共读。

很多男孩子都喜欢玩乐高,这本书的原版英文书名是“Piece By Piece”,翻译成中文就是“一块一块地”,寓意主人公戴维,像拼乐高一样,一块一块拼出了一个属于自己,全新的人生。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书的作者就是主人公戴维.阿吉拉尔和他的爸爸费兰.阿吉拉尔。

他们是普通人,也不是普通人。

戴维比普通孩子少了一只胳膊,“残疾”是别人对他的第一印象,这个词,一遍又一遍刺伤着戴维。

戴维爸爸和儿子发明了“扭断脖子”游戏—当路人扭过脖子注视你的残臂,我们就坦然地看过去,一旦对上戴维和爸爸的目光,路人都会把脖子折回去并感到羞赧。

“感到羞愧的不应该是你”,爸爸帮戴维击碎了上街的恐惧。

因为爸爸的好手艺,戴维成功骑上自行车,等再长大一些,爸爸又为他改装了新的自行车。

爸爸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戴维一样可以做到,在爸爸乐观精神的感染下,别人做不到的,戴维也做到了。

9岁,他用乐高积木做出了机械臂。

18岁,他制造出更完美的MK-1,残臂能控制这只机械手臂完成简单动作,甚至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完成俯卧撑。

凭借MK-1,戴维拿到“世界首创乐高机械手臂”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迄今为止,机械手臂已迭代到第五代MK-5并实现编程控制,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戴维的帮助。

这不是一本儿童文学,而是一部非虚构自传,所以它没有渲染任何英雄主义色彩。在书中,你不只会看到戴维的成就,也会看到一个真实普通的孩子,甚至从身体角度看还不如普通人完善的男孩,出生到成年遭受的所有心理碰撞。

因为残疾,戴维受过歧视和霸凌,也经历过迫切寻找完整自我而不得的痛苦。

“你们知道吗?我不想在面对镜子时产生与我上街时同样的感觉,一秒也不想。

被人观察。

受人批判。

遭人归类。

独臂人。

没用的家伙。

什么也做不了。

倒霉蛋。

这不是我想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不是。”

唯一区别是,戴维从没有丧失过希望,他和他的爸爸,从不预设晦暗的未来,他们只是尽力过好每一个当下。

希望小K读完这本书后,能体会到乐观精神在我们人生中的价值。也想对小K爸爸说,作为家长,我们完全可以陪孩子一起抱怨老师,吐槽学校,甚至分析出一堆现行教育制度的问题,可那有什么用呢,除了加重孩子的不满情绪,把宝贵的时间、能量浪费在情绪对抗上。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掌控自己能掌控的,然后去获得自己能获得的,当作业量过大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价值区分和取舍,老师布置作业需要考虑绝大部分孩子学习需求,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有时难免会过量,孩子很难做取舍,但家长可以做取舍,对已经掌握的重复抄写,价值如果不大,就可以家长代劳,让孩子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去思考、练习重要的知识点,还可以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提前帮孩子打印好错题题目等来提高效能,通过共同努力,慢慢找到节奏。

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挑战,更大的困难,我们不必对环境抱以期待,但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是可以在现有环境和孩子成长中找到平衡点的。

悲观只是一种看法,乐观是行动。

如果天气很冷,无论乐观者还是悲观者,客观感受都是一样的,但乐观者不是坐在那里吐槽天气多冷,点评天气为什么这么冷,分析导致天气冷的种种原因,而是站起身来,想办法,找个火星,生成火堆,守着火堆,把它拨旺。

天气冷,我们就去生火,先让自己暖起来,若有余力,便让更多人暖起来,就这么简单。

文章封面:AI制作

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闲聊局:家庭旅行,收获的不止风景。下周二上午8:30,小半爸和逃妈在直播间一一讲解!

来源:育儿的记忆经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