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日晚,随着双子塔灯光秀点亮蓉城夜空,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在成都交子音乐广场启动,一场汇聚全球目光的数字文创盛宴正式拉开序幕。这场汇聚28个本土热门数字文创IP、覆盖全市多区域的数字盛宴,以科技与文化交融的视觉奇观吸引全球目光,拉开了成都以数字文创
9月28日晚,随着双子塔灯光秀点亮蓉城夜空,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在成都交子音乐广场启动,一场汇聚全球目光的数字文创盛宴正式拉开序幕。这场汇聚28个本土热门数字文创IP、覆盖全市多区域的数字盛宴,以科技与文化交融的视觉奇观吸引全球目光,拉开了成都以数字文创为纽带,激活城市文化潜能、培育国际消费新动能的序幕,为这座“世界文化名城”注入全新活力。
9月28日晚,以“数字星耀蓉城”为主题的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杨译焮 摄
全域场景
解锁“文创新玩法”
作为文创季的“开篇重头戏”,9月28日交子音乐广场的启动仪式,用一场“科技+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为接下来的数字文创系列活动定下创意基调——从IP巡游的灵动身影到主题漫游的沉浸路线;从电竞派对的热血氛围到潮玩大街的热闹景象。多元场景在夜色中交织,既呼应着国庆中秋双节来临的喜庆氛围,更标志着全国首个“数字文创黄金周”正式启幕,成都正以独特方式迎接八方来客。
活动现场。图据 活动主办方
启动仪式现场,一公里长的“超级IP集结潮玩大街”沿交子大道铺开,王者荣耀、“哪吒”、“花局”、《物华弥新》、《镇魂街》、《汉化日记》、《遮天》等28个顶流IP同台亮相,交子大道长达一公里的街区被人潮、光影和兴奋填满。
“成都数界·IP嘉年华”是本土原创IP的高光时刻,更是成都数字文创实力集中展示的重要舞台。参展方均为成都造重点企业及IP,熊猫家园、物华弥新、镇魂街、汉化日记、遮天……各大IP组团亮相,百余款限定周边掀起抢购热潮。国庆期间,在“IP嘉年华”舞台上,新品首发首秀每日将轮番上演,把整个嘉年华变成市民游客感受数字文创魅力的露天剧场。
活动现场。图据 活动主办方
作为“00后最喜爱的城市”,成都在接下来近一个月时间里,围绕“金秋十月去哪儿,万千气象成都行”主题,在全市设置6个分会场、推出10大特色活动,涵盖消费场景与产业合作等多个维度。除此之外,成都市商务局推出数字文创季电子消费福袋,覆盖450家餐饮商户、13家景区博物馆及60家酒店推出“文创消费福袋”,轻松串联吃住行游购娱。
从主会场的沉浸体验到分会场的特色活动,成都正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重新定义城市文旅体验,真正实现“全城参与、全民共享”。
从“流量焦点”到“产业引擎”
成都IP激活千亿动能
城市IP的价值,从不只停留在“吸睛”的表面,更在于能否成为连接文化与产业的纽带。如同一个巨大的“人才磁场”,成都不断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来此逐梦。即将拉开帷幕的“动漫新视界-成都・第二十一届世界线动漫展”,便是被全国二次元群体视为不容错过的核心“站点”,更被业内称作国内动漫产业的“风向标”。
2025年1月18日,成都第十八届世界线动漫展——“标记我们的世界”在西博城举办。图据 四川天展公司
“成都世界线有个比较大的标签,用户群里说得比较多,那就是‘中国第一外场’。”成都世界线文化公司副总经理顾海冀表示,“外场”是西博城得天独厚的巨大广场,形成了独特的“坝坝”漫展文化。这种松弛、自由的氛围,正是成都气质的体现,也是其对于年轻人吸引力的关键所在——而年轻人的聚集,恰恰为IP创作提供了最鲜活的灵感与最广阔的市场。
流量正在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核心产业规模达3819亿元,新文创活力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有腾讯、可可豆动画、星阅辰石在内的690家规上数字文创企业,构建起“内容创作、IP孵化、衍生品开发、消费转化”的完整产业链。以星阅辰石为例,《遮天》IP实现多维度内容融合,将小说、动画、影视作品与周边产品等多种业态“粘合”起来,让单一IP释放出多元价值。
活动现场。图据 活动主办方
国际视野下,成都IP的活力同样备受认可。曾参与《怪物史莱克》《海绵宝宝》等的道尔顿・格兰特作为常年活跃于中美两地的资深动画人,今年夏天,他专程来成都参加“科幻产业国际沙龙”,与本地数字文创领军人物洽谈潜在合作。“成都是一座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的城市。正因如此,这里的动漫产业才会充满活力,创造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道尔顿・格兰特的评价,道出了成都IP产业走向国际的底气。
正如国际奥艺委员会中国副主席孔令涛在被问及如何向世界推介成都时,他比喻的那样:“成都有熊猫这样的东方文化瑰宝,也有火锅一般的热情与融合。来这里,是不二之选。”他笑言,若时光倒回二十年,成都将是自己创业的首选;而如今的成都,依然是一座宜居、宜业、亦能激发创意的城市。
政策+场景双轮驱动
成都开辟文商旅体发展新路径
文商旅体的深度融合,是城市文化价值与经济活力“双提升”的密码。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正是成都以“政策为纲、场景为核”,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的生动实践,其核心在于让政策精准赋能场景,让场景反哺产业生态,更在于以宜居环境与多元文化留住“创意大脑”。
活动现场。图据 活动主办方
政策的“精准滴灌”,为融合发展筑牢根基。今年6月,成都市数字文创产业系列政策发布,成都推出诚意满满“政策包”,突出精准高效扶持、真金白银投入,包含影视产业、游戏电竞产业、科幻产业、培育初创企业等4个细分领域。
其中针对初创企业,聚焦影视动漫、游戏电竞、创意设计等核心赛道及“人工智能+文创”“元宇宙+文创”“沉浸式体验+文创”“科幻+文创”等新业态,面向入选企业每年遴选一批重点项目开展“跟踪陪跑”,单个项目分年度分别按照30%、30%、40%的比例累计给予100万元资金扶持,以此构建起“孵化—成长—壮大”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成都的文化氛围,为数字文创IP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作为本次文创季的重要参与方代表,腾讯成都分公司总经理林夏表示,数字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核心,需要“灵感萌芽”的空间,更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腾讯在成都的成长,正是得益于这种土壤厚度与城市支持的结合,我相信很多本土企业也有同样的感受。
东郊记忆。图据 红星新闻
场景的持续营造,为数字文创提供沃土。在政策引导下,天府数字文创城、少城国际文创谷、东郊记忆艺术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及创新载体“星罗棋布”,持续吸引、培育一众数字文创领军企业,实现“一杯咖啡时间对接上下游产业链”的高效协同。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仅影视动画行业总从业人数便超过10万人,在读影视专业学生达22万人。人才集聚的背后,是成都对“宜居”与“产业”平衡的把握,正如星阅辰石创始人兼董事长王磊所言:“成都宜居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消费选择,为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提供了显著优势,这正是产业得以生根发芽、并持续壮大的根本。”
王磊的期待更道出了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未来:“我认为,未来5-10年会有来自中国的IP站在世界顶尖舞台上,而且我认为,这种IP大概率能出现在成都。”
活动现场灯光秀。王勤 摄
从双子塔下的灯光秀,到遍布全城的文创场景;从现象级IP的破圈,到千亿级产业的崛起,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正以“数字为笔、文化为魂”,书写着这座城市“以文创促融合、以融合促发展”的全新答卷。
记者:刘杰
编辑:刘江涛
来源:天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