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总收到老乡们的私信:“今年雨水太多,玉米收晚了,小麦到现在还没种上,算不算晚播啊?”“眼看天越来越冷,晚播的小麦到底一亩下多少种子才合适?少了怕苗稀,多了怕浪费!”
最近总收到老乡们的私信:“今年雨水太多,玉米收晚了,小麦到现在还没种上,算不算晚播啊?”“眼看天越来越冷,晚播的小麦到底一亩下多少种子才合适?少了怕苗稀,多了怕浪费!”
其实咱农民不怕干活,就怕干错活。
晚播小麦不是“没救了”,但前提是得搞懂两个关键问题:啥时候算晚播?种子到底下多少?今天咱就给大伙把这事彻底说透,看完你就心里有底了。
以前老辈人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现在气候变暖了,这说法早就不准了,甚至早播还容易让小麦冬前旺长,开春一冻全完了。
判断是不是晚播,得看两个“硬指标”,比看日子准多了。
第一个指标是日平均气温。
不同品种的小麦“脾气”不一样,冬性品种得等日平均气温降到16℃-18℃时种,半冬性的是14℃-16℃,弱春性的得降到12℃-14℃。
要是日平均气温低于12℃才播种,那基本就算晚播了,因为温度太低,种子发芽慢,苗长得弱。
第二个指标是冬前积温。
简单说就是从播种到越冬,每天0℃以上的温度加起来有多少。
想让小麦安全越冬,冬前至少得攒够400℃以上的积温,主茎叶龄得有3片叶才行 。
要是播种太晚,积温凑不够,小麦苗没长壮就过冬,很容易被冻坏。
按这两个标准,咱分地区给个“最晚期限”,老乡们可以对着看:
- 北方冬麦区:比如河北、山西一带,最佳晚播期到10月12号,最晚别超过10月15号。
- 黄淮海麦区:这是咱国家小麦主产区,北片(像山东北部)最晚到10月20号,南片(河南南部、江苏北部)最晚能到10月30号 。比如山东,过了10月15号再种就算晚播了。
- 南方麦区:像江苏淮南、安徽南部,一般最晚别超过11月初,选弱春性品种还能稍微拖几天 。
实在拿不准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问当地农技站,他们给的时间肯定最贴合本地情况。
晚播小麦最吃亏的地方是“分蘖少”。正常播种的小麦一棵能分好几棵苗,晚播的温度低,分蘖长不出来,只能靠多下种子来保证地里的苗数,这就叫“以种补苗”。
咱先给个基础数:正常播期,黄淮地区一亩地播20-25斤种子正好。
一旦过了适播期,就得按天加量,晚一天,加半斤到一斤准没错。
比如山东的老乡10月15号该种没种,拖到20号才播,晚了5天,那每亩就得比平时多下2斤半到5斤,也就是22斤半到30斤。
这里有个“死规定”:不管多晚,播种量都不能太离谱。
黄淮冬麦区一亩地的基本苗最多不能超过35万,北部冬麦区不能超过40万 。
按“斤籽万苗”的老话算,大概就是一亩地最多播35斤种子,播太多了苗挤苗,后期容易倒伏,产量反而上不去。
要是想算得更精准,有个公式可以用:每亩播种量(斤)= 每亩计划苗数 × 千粒重(克)÷(1000×1000×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举个例子,你想一亩有30万苗,种子千粒重40克,发芽率90%,出苗率80%,算下来就是300000×40÷(1000000×0.9×0.8)≈16.7斤,再加上晚播的增量就行。
另外还有两种情况得加量:一是土壤太旱或者太贫瘠,出苗率低,得多播个2-3斤;二是种子发芽率低于85%,也得适当加量,不然苗不够密。
有人说晚播小麦肯定低产,那是没做好这两件事。
只要品种选对、播种质量跟上,晚播小麦亩产500公斤以上完全有可能 。
首先得选对品种,这是晚播高产的关键。千万别用那些晚熟、分蘖弱的品种,得选“早熟、大穗、多抗”的品种,最好是半冬性偏春性的,它们春化阶段短,长得快,能赶在灌浆期抓住好天气 。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淮北地区可以选淮麦40、淮麦50;淮南地区选扬麦25、扬麦33准没错;山西、山东一带,烟农1212、济麦22都是好品种 。
要是晚到11月以后播,选川麦88、信麦1168这种春性强的品种,就算二月份种都能有收成。
其次要提高播种质量。晚播小麦苗本身就弱,播种再马虎就彻底没救了。
播深要比正常播期浅一点,控制在2-4厘米,太深了种子顶不出来 。
播种后一定要镇压,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镇压能把土壤压实,保住墒情,让种子更快扎根出苗 。
要是土壤太干,最好先浇点水再播种,不然种子光“睡觉”不发芽。
最后给大家总结个口诀,好记又好用:“温度低于十二度,就算晚播别含糊;晚播一天加半斤,三十五六是上限;早熟大穗品种选,浅播镇压保丰产。”
结尾:
其实晚播小麦不可怕,怕的是瞎种、瞎管。
只要记住哪天算晚播,种子下多少,再把品种和播种质量抓好,就算播得晚,照样能有好收成。
老乡们还有啥疑问,评论区里聊,咱一起把小麦种好!
来源:咖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