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卸和搬运常常是在某一物流节点如仓库、车站或者码头等范围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第六章 物流管理
03.装卸搬运与流通加工
考点五:装卸搬运★★★★
考点六:流通加工★★★
考点五:装卸搬运★★★★
(一)装卸搬运作业的特点
装卸和搬运常常是在某一物流节点如仓库、车站或者码头等范围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装卸搬运活动的基本作业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是伴随运输和储存活动而产生的必要活动。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一项作业活动,花费时间较长,所消耗的费用在物流费用中的占比也较高。
以我国为例,铁路运输中装卸搬运作业费约占运费的20%,在船舶运输中约占40%。装卸搬运作业也是货物容易发生破损、散失、耗损的主要环节。
装卸搬运作业的特点有以下方面。
(1)装卸搬运作业量大、对象复杂。
(2)装卸搬运作业不均衡。生产领域内部的装卸搬运作业相对比较稳定。然而,货物一旦进入流通领域,物流量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性。
(3)装卸搬运作业对安全性要求高。安全性直接涉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涉及物品安全。
(4)装卸搬运作业具有伴生性和起讫性。装卸搬运和其他物流环节密不可分,具有伴生性和附属性特点;同时运输、储存、包装等各物流环节一般都以装卸搬运为起始点和终结点,因此具有起讫性。
典型例题1.【2023年真题·多选】关于装卸搬运作业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各物流活动几乎都需要有装卸搬运作业的衔接,作业量大
B.货物的形态、重量、体积和包装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装卸搬运作业要求
C.装卸搬运作业的安全性指的是所装卸搬运物品的安全
D.流通领域中各物流节点的装卸搬运作业不均衡
E.装卸搬运和其他物流环节密不可分,具有伴生性和附属性
【参考答案】ABDE
典型例题2.【2023年真题·多选】装卸搬运作业的特点有。
A.具有伴生性
B.对安全性要求高
C.作业量大、对象复杂
D.各物流节点作业量均衡
E.具有起讫性
【参考答案】ABCE
(二)装卸搬运的方法
1.按装卸搬运作业对象分类
(1)单件作业法
(2)集装作业法
(3)散装作业法。煤炭、建材、矿石等大宗物资多采用散装装卸方式;谷物、水泥、化肥、原盐、食糖等随着作业量增大,为提高装卸搬运效率也日益走向散装装卸。具体包括重力作业法、倾翻作业法、气力输送法和机械作业法。
2.按作业手段和组织水平分类
(1)人工作业法。
(2)机械化作业法。
(3)综合机械化作业法。
3.按装卸搬运设备作业的特点分类
(1)间歇作业法。在物品的装卸搬运过程中,有重程和空程两个阶段,如门式和桥式起重机作业。
(2)连续作业法。在装卸搬运过程中,设备不停地作业,货物接连不断、流水般地实现装卸搬运作业的方法,如使用带式输送机传送粮食。
(三)活性指数
装卸搬运活性是装卸搬运作业的专用术语,指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进行装卸搬运作业的方便或者难易程度。通常将各种存放状态下货物的装卸搬运活性用活性指数来表示。
活性指数为自然数,指数越大,其装卸搬运活性越高,即货物越容易装卸搬运;指数越小,其装卸搬运活性越低,即货物越难装卸搬运。
根据货物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多少,将货物搬运的难易程度划分为5级,分别用数字0、1、2、3、4表示,具体含义为:
0级表示货物散堆在地面上的状态;
1级表示货物装箱或经捆扎后的状态;
2级表示装箱或被捆扎后的货物,下面放有枕木或其他衬垫,便于叉车或其他机械作业的状态;
3级表示货物被放置在台车上或用起重机吊钩钩住,即刻可以移动的状态;
4级表示被装卸搬运的货物已经被启动,处于直接作业的状态。
从理论上讲,活性指数越高越好,但也必须考虑到实施的可能性。例如货物在储存阶段中,活性指数为4的传送带和活性指数为3的车辆,在仓库中很少被采用。
为了说明和分析物料搬运的灵活程度,通常采用平均活性指数的方法。
当σ
这时,可以采用料箱、推车等存放物料的方式改善当前的状态。
当0.5
当1.3
当σ>2.3时,则说明装卸搬运系统多数处于活性指数为3的状态,其改进方法可以选用拖车或机车车头拖挂的装卸搬运方式。
(四)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
1.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尽量减少装卸次数,降低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货物损坏的可能性;选择最短的作业路线;避免过度包装;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能力,提高装载效率;防止和消除无效的装卸搬运作业。
2.提高物资的装卸搬运活性
货物放置时要有利于下次搬运,例如装在容器内的物品、垫放的物品比散放在地面的物品易于搬运;在装上载入时要考虑便于卸下载出,在入库时要考虑便于出库。
3.实现装卸搬运作业省力化
如在对火车、汽车进行卸车时,可以使用滑板、滑槽等,依靠货物本身重量在倾斜输送带(板)上移动,减轻劳动强度。
4.合理利用装卸搬运机械设备
如应用激光技术的激光导引运输车,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巷道堆垛机、堆码机器人等。
考点六: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根据顾客的需要,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的总称,简单加工作业活动包括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组配等。
(一)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流通加工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流通加工能弥补生产加工的不足,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得流通企业不但能获得从生产领域转移过来的一部分价值,而且能创造新的价值,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工对象不同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具有商品性质;生产加工的对象是某种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
②加工深度不同
流通加工一般是简单加工,其加工内容是浅层次,如板材的剪裁、玻璃开片等;生产加工的复杂程度以及加工深度要远远高于流通加工。
③责任人不同
流通加工是由流通企业负责和组织,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为目的进行的加工活动组织;生产加工以生产企业为责任人和组织者,更多要符合产品设计和加工技术要求。
④附加价值不同
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在于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在于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一般在不对加工对象做大的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商品价值。
(二)流通加工的形式
1.以保存商品为目的的流通加工
根据加工对象不同,以保存商品为目的的流通加工可分为生产资料流通加工和消费品流通加工。
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以保存商品使用价值为目的,一般不改变商品的外形和理化性质,例如金属的防锈、除锈处理加工,木材的防腐、防干裂处理加工等。
消费品的流通加工是为了使顾客满意商品的质量,如水产品、蛋类、肉类食品的保鲜加工、冷冻加工、防腐加工,纺织品如丝、麻、棉制品的防虫、防霉加工等。
2.为提高商品利用率的流通加工
利用在流通领域的集中加工代替分散在各用户的单个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商品的利用率。例如,钢材集中下料时能充分合理下料、搭配套裁、减少边角余料的浪费。据测算,钢材集中套裁、加工搭配下料,比分散下料能节约20%。
3.为方便消费、满足用户需求的流通加工
流通企业对标准规格产品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改制加工,例如钢材卷板的舒展、剪切加工,平板玻璃按需要规格的开片加工等。对生产型用户而言,这种流通加工形式可以缩短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在消费领域中,净菜、半成品菜、预制菜以及首饰加工、服装加工等流通加工形式不同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方便、省时省力的要求。
4.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
有些商品,由于自身的特性、形状在运输、装卸搬运作业中的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发生损坏,需要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以弥补这些商品的物流缺陷。例如,自行车在消费地装配后直接销售,可避免整体运输低效率和货物高损坏的情况。
典型例题1.【2023年真题·单选】下列流通加工活动中,属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是。
A.自行车消费地装配
B.丝制品的防虫加工
C.钢材集中套裁下料
D.超市提供的净菜加工
【参考答案】A
典型例题2.【2023年真题·单选】下列流通加工活动中,能提高商品利用率的是。
A.超市提供净菜加工
B.丝织品的防虫加工
C.自行车消费地装配
D.钢材集中套裁下料
【参考答案】D
本节回顾
来源:珍珠棉之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