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火厂坪镇一完小曾娅玲老师的双重担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20:18 1

摘要:2024年11月的火厂坪镇寒意渐浓,但火厂坪镇第一完全小学三年级一班的教室里却暖意涌动。家长送来的“爱生如子育春苗,德才兼顾待花开”锦旗,不仅是对曾娅玲老师老师守护学生的感谢,更映照出她在教学中尽显专业素养的动人细节——那些藏在课堂设计、学情辅导里的用心,早已

——玩转课堂让学习“活”起来,捐献干细胞为生命“续航”

(通讯员:周琦)2024年11月的火厂坪镇寒意渐浓,但火厂坪镇第一完全小学三年级一班的教室里却暖意涌动。家长送来的“爱生如子育春苗,德才兼顾待花开”锦旗,不仅是对曾娅玲老师老师守护学生的感谢,更映照出她在教学中尽显专业素养的动人细节——那些藏在课堂设计、学情辅导里的用心,早已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阳光”。

在语文教学中,曾娅玲老师从不满足于“传统授课模式”。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集中、对抽象文字理解吃力的特点,她把枯燥的分析课文环节变成“沉浸式课堂体验”。学生轻而易主地进入课文角色中,通过故事情景,游戏互动,孩子们能深刻领悟课文所传递的情感。教《秋天的雨》一课时,她提前收集银杏叶、枫叶等秋日标本,还录制了雨声、虫鸣的音频。课堂上,她先播放音频让学生闭眼“听秋”,再展示标本让大家触摸“赏秋”,最后带着学生用彩笔描绘心中的“秋雨画卷”。原本枯燥的文字,在她的设计下变成了可听、可触、可画的鲜活场景。班里的学生说:“上曾老师的语文课,就像在故事里玩游戏,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课文。”更难得的是,她会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调整教学节奏:对理解较快的学生,额外布置“给秋雨写一句话”的创意任务;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她用“词语卡片配对”的方式帮他们巩固生字,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收获知识。

课后辅导时,曾娅玲老师的“分层施策”更是尽显专业。她会为每个学生建立“学情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薄弱环节、进步节点。班里的小诺(化名)作文总是写得简短零散,曾娅玲老师发现她擅长观察生活却不会组织语言,便教她用“时间轴”梳理事件——先写下“早上、中午、下午”这样的时间点,再在每个时间点后补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为了鼓励小诺,曾娅玲老师还把她的作文片段打印出来,在班里开展“找亮点”活动,让同学们一起发现文中生动的句子。慢慢的,小诺的作文从“三句话短文”变成了有细节、有情感的篇章,还在学校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这些教学中的专业坚守,与曾娅玲老师在生命守护中的大爱一脉相承。12年前,18岁的她以义务献血和加入中华骨髓库作为“成人礼”;2024年10月,当得知自己与重庆6岁血液病女童配型成功时,她又以教师特有的严谨与耐心,严格遵照医嘱调整饮食、锻炼作息,甚至偷偷记录“健康日志”,确保身体状态达到最佳捐献标准。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时,手臂被扎得青紫,她却笑着说:“就像给学生辅导时要反复讲解一样,为了救人,这点疼不算什么。”12月3日,172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采集,她望着承载生命希望的保温箱,眼里满是期待:“希望这‘生命种子’能像知识滋养学生一样,帮孩子重获健康。”

从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耐心辅导学生,到危急时刻守护学生安危,再到跨越千里拯救陌生生命,曾娅玲老师用专业素养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用无私大爱诠释师者担当。她让人们看到,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更能以专业精神与温暖底色,成为学生眼中的“引路人”、他人生命里的“光”。

来源:自学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