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包子馅冰凉,6元鸡排赢过60元西贝酸菜鱼?西贝却频翻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22:15 1

摘要:博主探店西贝,花6块钱买了个外皮松软的黄色包子。本以为是普通馒头,掰开发现带馅时还挺惊喜,可咬下第一口就傻了——包子馅居然是冰凉的。他当场喊来服务员,得到的回应只有一句“我帮你热一下”。视频里博主攥着包子强忍怒气,评论区满是共鸣:花着餐厅的钱,吃着没热透的预制

博主探店西贝,花6块钱买了个外皮松软的黄色包子。本以为是普通馒头,掰开发现带馅时还挺惊喜,可咬下第一口就傻了——包子馅居然是冰凉的。他当场喊来服务员,得到的回应只有一句“我帮你热一下”。视频里博主攥着包子强忍怒气,评论区满是共鸣:花着餐厅的钱,吃着没热透的预制包,这饭吃得比家里泡泡面还憋屈。

西贝这不是第一次陷争议。之前有人曝光它家60块一份的酸菜鱼,是预制包加热而成;更早还有39块一个的“天价馒头”引发讨论。其实现在消费者对预制菜没那么排斥,连锁餐厅用预制菜控制成本也能理解。真正让人不舒服的是“藏着掖着”——后厨不让看,问起就拿“行业惯例”当挡箭牌,直到老板贾国龙出来说“沟通不够”,网友直接怼回去:收账单的时候挺积极,怎么信任就不提前沟通?

另一边,街头“鸡排哥”的生意却火得发烫。没有门店装修,就支个直播架对着油锅,鸡胸肉切片、裹粉、下锅的“滋滋”声听得清清楚楚。6块钱一份鸡排,利润就8毛钱,可一天能卖出去三万片,回头客能绕着直播间排三圈。有人问他为啥不涨价多赚点,他说“赚快钱走不远,让大家吃得明白才长久”。

中消协去年的报告早说透了消费者的心思:七成受访者最怕“吃得不明白”。大家不是怕预制菜,是怕花了现做的钱,吃的却是加热包;不是怕东西便宜,是怕便宜背后藏着“科技与狠活”。现在的年轻人钱包紧了,更不会为“虚头巴脑的面子”买单——西贝用装修抬菜价、靠品牌滤镜遮遮掩掩,这套老套路早就不管用了。

鸡排哥的赢面,其实就是“真诚”两个字。他把生产过程全亮在镜头前,油锅热不热、鸡肉新不新鲜、油换了多少遍,消费者看得一清二楚。他不赚“一锤子买卖”的钱,靠8毛钱的薄利攒回头客,反而把小生意做稳了。反观西贝,总觉得靠品牌就能让消费者买单,却忘了最基本的“透明”——连预制包都热不透的后厨,怎么让人相信“品质”?

以前大家去餐厅,图的是环境好、有面子;现在更在意吃得安心、花得明白。就像网友说的:6块钱的鸡排,我敢天天买着吃;60块的西贝酸菜鱼,点单前得先查半天是不是预制的。其实普通人的要求真不高:花30块,想吃到厨师现炒的热乎劲;花10块,想看见炸串师傅翻锅的烟火气;哪怕只花6块,也想确认这鸡排没泡过奇怪的药水

做生意不是比谁的牌子响、谁的装修贵,是比谁更懂消费者。6块钱的鸡排赚8毛,比60块的酸菜鱼赚得有温度;敢把油锅亮在镜头前,比藏着后厨说“行业惯例”有底气。贾国龙要是真搞不懂为啥西贝不招人喜欢,不如看看鸡排哥——迟到了会跟顾客好好解释,出餐全程透明,这才是消费者要的“情绪价值”,不是靠公关部说几句漂亮话就能补回来的

有人说西贝是“大企业病”,仗着品牌大就忽略细节;也有人觉得鸡排哥是“运气好”,刚好踩中了消费者的需求。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市场早变了——消费者越来越清醒,谁把他们当“邻居”,他们就捧谁的场;谁把他们当“一次性流量”,他们就会转身走得干脆。

最后想问大家:你最近遇到过“花现做的钱吃预制菜”的坑吗?如果是你,会选6块钱透明制作的鸡排,还是60块藏着掖着的西贝酸菜鱼?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

#酸菜鱼# #鸡排哥# #西贝现状# #你会吃预制菜吗# #餐饮消费真相#

来源:广西黑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