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趣”扬州|寻迹盐历史,探秘扬州盐商宅院,争当小小“盐”究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6 18:22 2

摘要:在这片盐业繁荣的土地上,汪氏小苑因主人是清末民初的盐商汪竹铭而得名。汪氏小苑是扬州古城区保存历史原状最好的盐商住宅之一。建筑四角建有四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富,形成个性鲜明的宅院特色。

盐能调和五味

让食物更加鲜美

是中华饮食文化之基

盐在古代不仅是调味品

还用于保存食物、入药治病

有着多重价值

早于文字的出现

扬州与盐业有着深厚的渊源

两淮盐区在盐业史上

占据着重要地位

是中国重要的产盐地之一

扬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与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

成为盐商们汇聚与转销的枢纽

书写了令人瞩目的商业传奇

盐商宅院

在这片盐业繁荣的土地上,汪氏小苑因主人是清末民初的盐商汪竹铭而得名。汪氏小苑是扬州古城区保存历史原状最好的盐商住宅之一。建筑四角建有四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富,形成个性鲜明的宅院特色。

我们将在汪氏小苑的院落中,循着青砖灰瓦,解密盐商的经商智慧,找寻院子中湖石假山里藏着的“疯狂动物城”。

非遗盐画

以盐这种生活材料为媒介,感受盐撒在纸上产生肌理纹路的效果。用灵巧的小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普通的食盐变成一幅幅充满童趣的艺术品,在“指尖上的艺术”盐画创作活动中尽情挥洒创意。

百味之王

盐,是人类唯一食用的一种石头。我们的呼吸和消化都需要盐。盐是人类和动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尚书》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见,盐在当时就已经是制作羹汤等食物必备的调味。

盐文化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从商周时期的煮盐工艺,到春秋战国的“以渔盐之利而兴”,盐不仅是一种调味,更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知“盐”片语

盐是古代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在中国古代,盐曾经被当作货币进行流通,被称为“盐币”。在古罗马帝国,曾将盐作为士兵薪酬的一部分,可见盐在古罗马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

《盐铁论》记录了汉代朝廷与学者关于盐业经营政策的激烈辩论,将盐与铁视为国家的生命线。可见盐于国于民都至关重要。明清时期江苏两淮一带的盐场是全国最重要的产盐地之一。“其煮盐之场较多,食盐之口较重,销盐之界较广。”

扬州盐业

为什么清朝盐商都集中在不产盐的扬州?盐商贩盐,须有盐引,但盐引随时会有变动,盐商为保住盐引,就要常到盐运使司衙署跑动。为获取一手信息,盐商选择靠近盐运使司衙署的地方住下,时间久了,就定居在扬州了。

扬州盐商留下的园林、藏书等文化遗产,也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研学导师

杨双春

文化研学导师 |园林艺术与书画美学传播者

累计接待数十汪氏小苑专题研学

核心专长

园林住宅及盐商文化深度导览

研究扬州明清古城文化,精通扬州园林造园手法与文化符号解析,擅长从建筑格局、楹联匾额、植物配置等维度开展情境教学

教学特色及内容

“慢导览+深体验”模式:拒绝走马观花,通过任务卡,如便携式书画作品、园林建筑榫卯模型等工具深化认知

1.汪氏小苑的基本情况(5分钟)

2.汪氏小苑的建筑风格及园林设计的特点(20分钟)

3.扬州盐商文化的研究(20分钟)

学员评价:“能让孩子从一块太湖石里读懂中式审美”

周舟

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处工作,资深红迷,致力于曹雪芹《红楼梦》文化传播。

活动行程

9:00 自行前往汪氏小苑集合。

9:00-9:10 研学老师讲解活动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分发物料。

9:10-9:30 研“盐”小课堂:万物由来大揭秘。“百味盐为首”,盐是怎么来的呢?

9:30-10:30 访盐商宅院“汪氏小苑”。探索盐商的顶级财富生意经,找寻院子中湖石假山里藏着的“疯狂动物城”。

10:30-11:20 非遗“盐”学家,将盐与绘画融合,体验盐的艺术。

11:20-11:30 总结分享,合影留念。

11:30- 自行返程。

报名信息

【活动时长】2.5小时

【活动日期】5月24日上午

【活动地点】汪氏小苑

【活动对象】6-14岁儿童单独参加(无需家长陪同)

【活动费用】128元/人

【费用包含】全部活动的场地、组织、物料、指导,带队老师、景区工作人员等多人服务,其他活动物料(旗帜、道具、医药包等),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意外伤害险。

【费用不含】往返交通,其他个人花费。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