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对远东而言,莫斯科只是名义上的父亲,而真正能喂饱他们的,却是身边那个曾经被戒备的邻居——中国。
这不是简单的地理距离,而是一场现实生活的撕裂。
俄罗斯远东——一个地图上看似属于俄罗斯、肉体却早已投向中国的地方。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对远东而言,莫斯科只是名义上的父亲,而真正能喂饱他们的,却是身边那个曾经被戒备的邻居——中国。
这一切,又是历史注定,还是现实逼迫?
一、1300万平方公里的边缘地带:俄罗斯的巨大“死神经”
当我们在谈论“俄罗斯”时,很多人心中的第一印象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广袤的领土和“莫斯科红场”。
但你知道吗?俄罗斯真正“像样”的地方,只占全国面积的不到10%——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一线。
而西伯利亚和远东,虽然占据了俄罗斯逾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在莫斯科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存在感。
当地的民众说得再标准的俄语,也无法缩短他们跟核心区域之间超过9000公里的现实距离。
一句话总结:远东,是俄罗斯广袤国土上的“神经末梢”,也几近坏死。
二、俄罗斯的国内“殖民地”:有矿有木,就是没人管
从资源禀赋来看,西伯利亚、远东这些地带简直是“开挂”。
石油、天然气、煤炭——俄罗斯能源之根。
森林、金属、化肥——出口创汇的保障。
但这些地区的命运,跟这些宝藏恰恰相反。
我看到最残酷的现实是:这些资源被莫斯科源源不断地抽走,当地却连基本的基础设施都难以维系。
有点像:你是富二代的孩子,家里有钱,但爸妈只认钱不认人,从不给你零花钱。
更扎心的一点是,和传统殖民帝国英法不同,俄罗斯的“殖民地”是在本国境内的。
英法的殖民地,大洋隔离,还能独立出去;
而俄罗斯的远东,是被紧紧绑住却“无人过问”的自家地界——永远离莫斯科太远,却离中国太近。
三、被丢弃的士兵:战场上最容易死的人,都来自这儿
2022年俄乌冲突打响后,远东与高加索成了兵员的“原材料产地”。
为什么?
因为这里人穷好招、命贱好用。
志愿兵工资高,抚恤金诱人。
村里几乎没工作可做,打仗一夜暴富。
结果就是:俄罗斯战场上死亡数量最多的,来自远东和西伯利亚。
看到这点,我真的唏嘘:这不是兵役制度,这是一锹一铲挖出的低端“人矿”。
四、不能指望莫斯科,那就靠中国“活下去”
问题来了:既然指望不上爹,那远东人靠谁养活自己?
答案其实不言自明:中国。
在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商人是第一时间冲进远东市场的。
方便面、糖果、白酒、罐头,越过黑龙江成了救命粮。
衣服鞋袜、小家电日用品,迅速填满远东的小店超市。
早年的那批“倒爷”,在远东几乎成了“及时雨”。
说句良心话:如果没有这些来自中国东北的商品,很多人撑不过90年代动荡的冬天。
但同时,现实也不会忘记,那些靠骗为生的中国“投机分子”。
一些人将假冒伪劣、欺诈交易的招数带进远东,坑苦了当地百姓,也让“中国产品=低质坑爹”的印象延续了至少20年。
直到最近两三年,这种印象才开始被慢慢扭转。
五、离不开中国生活的地方:中国早已潜入他们的日常
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些对中国又爱又恨的远东人,早已活在“中国制造”的包围圈里。
看看他们的一天。
起床用的床垫、家具、电器,百分之八十来自中国;煮饭的酱油、醋、酱、辣椒油,一大半是中国调料;超市里热销的酒水零食,从哈尔滨啤酒到东北锅巴无所不包;正在开的车,从丰田换到奇瑞、长城,从日系走私车进化到中国智能汽车;耕地的拖拉机、修路的卡车、挖土的机械,全是中国货色。
还有人这样调侃:“除了总统不是中国的,咱们生活的其他都沾中国味。”
这不是一句笑话,而是一种深层次依存现实。
一个完全被“遗忘”的边疆,用中国的锅碗瓢盆、衣食住行居然能凑起日子。
你说他还能不亲近中国?
六、“亲近中国,比亲近莫斯科更真实”
我记得有一位在圣诞村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太太,曾非常动情地说了一句话:
“你们这些中国年轻人,有文化,有礼貌,和以前来这儿的那些人不一样。和你们聊起来,我能感到亲近。”
她的话,其实透露出两个层次的真相。
一是,当年中国人大多穷,为了生计不择手段,给人留下了坏印象;
二是,他们当时的生活灰暗,但谁让中国是唯一拉他们一把的人?
而莫斯科呢?9000公里的距离,换来的是无尽的冷漠。
所以我并不惊讶,当越来越多远东人公开表示:自己更喜欢去哈尔滨看牙,而不是飞回莫斯科治病。觉得中国的城市更安全、商品更实惠、医院更耐心。
他们说:“我们喝的是同一江水,看的是同一座山,怎么能说不亲?”
写在最后:
远东,一个被国家遗忘的地方,却不得不向邻国的光亮靠拢。
这不是他们的背叛,而是无奈的选择。
我们常说,地缘政治的核心,是生存,而不是感情。
在现实面前,忠诚和归属感,早就变得模糊。
当一端是一张永远伸不过来的冷漠之手;而另一端,是每天都能送来暖意的大篷车,你会选谁?
一个再天真的孩子,也知道要喝有水的井。
你以为远东问题是俄罗斯的“冷门话题”?
错了,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帝国的边疆开始向邻国“漂流”,我们该如何正视超级大国内部的裂缝?
莫斯科太远,中国太近,远东的未来究竟归向何方?
我不知道答案,但也许,太多人都已经用脚投了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华尔街棱镜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