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家院子》是西建大剧社在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中获奖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在一座百年老宅中的一户人家发生的事。贴近老一辈西安人的日常生活,高度还原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百态。并通过极具渲染力西安方言以及对角色行为与状态细致的描绘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
摘要:《秦家院子》是西建大剧社在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中获奖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在一座百年老宅中的一户人家发生的事。贴近老一辈西安人的日常生活,高度还原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百态。并通过极具渲染力西安方言以及对角色行为与状态细致的描绘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舞台效果,真实再现了一个新旧交替下的西安。
关键词:《秦家院子》; 戏剧社团; 校园戏剧;西建大剧社
2013年十月,陕西省首届大学生话剧节正式开幕。本次话剧节上展现出了一大批陕西话剧团的优秀作品,其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西建大剧社所展演的《秦家院子》,凭借其优秀的演技与取材,最终荣获“团队三等奖”。该剧以一座屹立数百年的百年老宅为舞台背景,讲述了一个固守祖宅的老人与希望卖宅的儿女以及想要买宅的陌生人对抗的故事。不仅从正面展现出当时西安人民的市井生活,更是从侧面反映出老一辈的人对“根”的重视,对家的依恋,但却又不得不接受新旧交替的现实,显现老一辈人的无奈。从这部剧中,观众们可以体会到满满的生活气息,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意境。
一、充满人性化的情感表达
在《秦家院子》这部剧中,最为出色的就是它巧妙地通过讲述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的日常生活,于简单的生活中剖析深邃的主题。本剧极为明显的一个主题便是人对家的依恋,对“根”的坚守。剧中的秦福升无论是面对女儿的劝说,或是儿子的乞求,甚至债务人的威胁,凡是动秦家院子念头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拒绝。贯穿整部剧,可以看到,每当有人想要打大院的主意时,秦福升会立即表现出十分严肃的表情,并用暴躁的语气予以驳斥。直到大儿子秦俊杰服药自杀住院,讨债人上门逼债,小儿子秦晓杰因打架被拘留……一笔巨额的债务,让整个家变得不得安宁,此时的他才绝望地妥协了。
他只是想为自己的儿女们留下一个栖息之处,一个无论何时都可以依靠的家。同时,这所大院是先辈留给他的一份寄托,是家族的根基,血脉相承的遗产。在他仰天大喊家门不幸之时,喊出的不仅是对先辈的愧疚,更是对儿女深沉的爱——有什么能比血肉至亲更重要呢?从秦福升身上,看到一位老父亲朴实的心灵;而他也只是众多平凡人中的一员。这所大院,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在金钱的诱惑下,不仅仅只是外人,甚至是秦福升的亲骨肉,都打起了这个院子的主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谓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世界。人们为了利益,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秦晓杰盗取家中无价文物,只为满足一时私欲;贾日华为了拿下这块地从中获利,想尽办法混入秦家……这些人可以说是沦为了金钱的奴隶,成为贪图物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
可是,在亲情面前,金钱真的十分重要吗?钱财,说到底,也不过只是一个身外之物罢了,是没有感情的工具。而亲情,是血浓于水的,生命的纽带。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钱财早已弃你而去,而那始终在你身边,不离不弃的,是那份流淌在骨子里面的亲情。在秦福升的眼中,或许这所大院是家的根基,可是,没有了家,空留枯根又有什么意义呢!社会中不应该盛行金钱至上的奢靡之风,人们对物质的思考,也应当从理性的角度观察一番了。不怕衣衫褴褛,只怕灵魂空虚。
二、对平凡人物的深度还原
人与情节是无法分开的,一部好的戏剧不仅仅要有能够触动人心的故事情节,还需要有鲜明形象的人物。人物的塑造是否完美,直接决定着一部剧的成败。而在本剧中,虽然展现的都是一些小人物,但是他们的形象却各具特色,鲜活生动。本剧对人物动作的刻画可谓是独具匠心,就例如贾日华第一次出场,偷偷摸摸的动作无不让观众们认为充满了好奇心;口渴了,就直接对着水龙头喝水。一个个简单的动作,却直接让观众感觉他是一个典型的农村青年形象,这种错觉,也使观众得知他的真实身份时,充满了戏剧感。
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像其外形一般那样一目了然,他是在戏剧冲突的全过程中,通过戏剧行动表现出来的。如果仅靠自报家门式的表白、介绍,是无法全面立体的展现出一个角色的。西建大剧社在塑造何温标时,通过他与秦福升的各种冲突,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爱说闲话的老滑头。但是,眼见不一定为实,看似处处与秦福升作对的他,却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这种人物面貌的反转,戏剧感十足,这也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本剧的核心人物——秦福升。
通过演绎他与儿女、与邻里、与债务人之间的激烈冲突,西建大剧社将他倔强固执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作为这个大家庭的灵魂人物,他肩负着维系家庭,守护故土的重大责任。他的严厉,他的固执,只因为他坚信,守住了家,这个大院,家就不会散,就算砸锅卖铁,也不能舍弃祖宗留下的基业。浓厚的家庭观念,让他为了维护这个家,呕心沥血。这也从中反映老一辈的人们对故土之根深深的依恋与执着,与新时代的人们抛弃故土追求利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台词,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凸显人物特色的一大亮点。剧本是死的,如果演员仅仅是做到了将剧本内容的完整展现,那这部剧就失去了应有的灵魂,必然也会枯燥无味。
而本剧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融入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陕西方言,瞬间拉近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具有极强的亲切感和代入感。这也符合了剧本的舞台背景,体现出这部剧强烈的本土特色。同时,具备强大感染力的陕西方言也为塑造某些人物形象产生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前来要债的“成功人士”:姚大和三娃。两人浓重的陕西方言,与他们西装革履的形象显得有些突兀。二者夸张的语言与动作,使这两名角色颇具喜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形式的人物塑造,也遵循了戏剧最开始的目的:收获消遣的同时,从中感受生活,思考人生。
三、出色的艺术手法
《秦家院子》这部剧不再拘泥于戏剧的限制,而是大胆地创新,将电影艺术融入到戏剧中去。这一手段也使得本剧的舞台艺术独具特色。不同于以往的戏剧,在,《秦家院子》的戏剧冲突更为强烈,并且更为丰富。大到债务人与秦家人的经济纠纷,小到秦福升与何温标的口角争论。种种矛盾冲突,顺理成章地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让整个剧情十分紧凑,连贯,同时吸引着观众代入到这个环境之中,随秦家人一同揭开最终的结果。这种安排,令整个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也让这部剧充满了观赏性。
除此之外,本剧对于悬念的铺设也十分出色。悬念作为戏剧艺术重要的结构技巧,直接决定着一部剧是否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观看兴趣。埋下悬念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关键在于如何让悬念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令观众心生好奇,而非让观众看一眼就能推测出结果。本剧最为巧妙的悬念设置莫过于对于贾日华的身份了。西建大剧社利用了观众的心理,通过对贾日华这个人物进行形象包装,让观众们对他的印象从一个鬼鬼祟祟的小偷到一个别有用心的失业者,最终真相大白,竟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观众带着疑惑找到真相,内心定是十分舒畅的。对戏剧细节的丰富,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流露,也为这部剧蒙上了一层感性的色彩。其中蕴含的,是人与人之间那份心灵上的温情。就如秦福升知错向女儿道歉,女儿假装没有听见,要面子的他拂袖而去。
而实际上,他们已经和好了,这其中溢出的满满的亲情,令人感到无上的温暖。即便是在生活之中,可能也是如此吧。还有最为值得指出的一点,那就是本剧对于人物的反转。在这个院子里,虽然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小心思,但其实他们都是善良的,没有真正的恶意。剧中的何温标便是人物反转程度最大的一个。相信最开始的观众都会认为他只是一个虚荣心强,多管闲事的老头,可到了最后,他却是真正保护秦家传家宝的那个人。其实从一开始的他与秦福升说好进行文物较量时,就已埋下伏笔。人物反转之大,令人惊讶,可仔细思考,却又在情理之中,伏笔处处可寻,实为精彩!
四、“原生态化”的情节安排
情节的安排,直接影响着一部戏剧的精彩与否。戏剧作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总是一种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小事,经过艺术化的修饰,于舞台上为观众再次呈现。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部优秀的戏剧,必然会经历感性的升华,但绝不会与生活脱轨。这部戏剧大放异彩的基础性因素,便是它始终秉持着从生活中创作戏剧的理念。无论是场景的打造,还是接地气的台词,在这部剧中,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老陕西浓浓的气息。在场的观众,绝大部分也都是陕西本地人,甚至可以说其中不少人是从那个时代经历过来的。剧中所演的,也正是他们亲身经历的。
强烈的认同感,极大的吸引了观众们的热情,感同身受的感觉,是观剧最难得的。一部戏剧,抓住了观众,也就成功了一半。从根本上来说,戏剧情节就是剧作家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矛盾冲突的存在方式,通过真情的流露与细节的刻画打动观众。在《秦家院子》中,全片围绕着大院的存亡而展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老旧的秦家大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之后所有矛盾冲突爆发的源头与基础。“情节核”的选取,明确且合理,为观众带去接下来的一幕幕好戏。但一部戏剧,不可能仅仅只有表面展现出来的东西那么简单。从表面上看,秦家院子讲述的是一群人对于家产的守护与争夺的故事,可当我们稍作思量,争夺家产的背后,蕴藏着亲情与金钱、信念与欲望之间的斗争。
舞台之上,仅仅是冰山一角,种种显在情节的背后,才是剧作家真正想要向观众传递的感情。情节是由一系列细节组成的,作为组成情节的一个的一个单位,在渲染冲突、刻画人物、推动剧情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像本剧中的贾日华,就个人而言我感觉西建大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可谓是十分优秀。从着装,语言,乃至动作,完美刻画出了一个令人信任的实在小伙的形象;可也是通过对他有时奇怪的动作的展现,隐约透露着这个人远没有那么简单。拥有双重的身份的他,在观众的眼中,仿佛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却又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在他的身上,始终蒙漫着一层雾。细节,往往能够决定角色塑造的好与坏,也是为一部戏剧增添光彩的重要部分。
五、较为专业的导演艺术
每一部成功戏剧的背后,必然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剧社。从生活中创作,进而升华生活,这才是一部戏剧应有的本质。西建大剧社将《秦家院子》主题设定在亲情乡愁与利益欲望之间的对抗中,进而对表演、舞美、灯光、音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切工作皆以贴近主题为目标。剧中无论是秦福升与秦晓杰,还是秦淑芬与贾日华,他们所发生的所有故事,无不是为了表现出金钱与情感之间的种种矛盾,凸显出整部剧的舞台形象。但仅有故事构思是不够的,戏是排出来的,排戏就像是一部剧的骨架,主题和情节则是这部剧的灵魂与肉体。这也就要求着它要制定周详的计划,让整部戏剧的拍摄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排演过程中,舞台调度的掌控,也会影响到戏剧对于主题思想的表达。
《秦家院子》中,环境与人物的构图,人物之间的位置和动作,都有很大的学问。就像本剧最后的一幕中,秦福升高举传家宝长跪于台前,灯光聚集在他的身上,舞台背景是奔腾的火焰,亲友们在他的身后,纷纷伸出了手。红与黑的交集,强烈渲染了场上的气氛,剧场效果极佳;秦福生与亲友之间动作与位置的处理,凸显出他的无奈与孤独。但亲友们伸出的手,预示着他虽然可能失去些什么,但家人们,一直都在他身后。在剧目的最后,主题得到了升华。金钱所带来的只不过是一时的欢愉,而亲情才是永远伴你一生的宝藏。舞台调度在帮助主题表达与升华等方面,做出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不管怎么说,一部有血有肉的,蕴含真情实感的剧目,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六、结语
话剧随着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从西方流传而来,被一代代中国剧作家吸纳,借鉴,改造,最终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话剧也随着时代的洪流不断进步。《秦家院子》这部剧作为初出茅庐的西建大剧社的一部作品,凭借其贴近生活的选材以及精巧的情节安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生动形象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来很深的印象。于2012年成立的西建大剧社,虽然经验尚浅,但他们仍然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对陕西地区甚至整个校园戏剧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秦家院子》可以称得上是西建大剧社的代表性作品了,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角色进行了非常生活化的诠释,让整部话剧呈现出更加优良的效果。当然,发展不够成熟的西建大剧社对整部话剧的处理还是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例如整个舞台的布景与电子屏幕的结合较差,因此在话剧的开始不能使观众快速融入进去、整个戏剧冲突的发生和化解过于理想化等等。但是在此次话剧演出结束之后,《秦家院子》又在大华•1935剧场进行了重演,部分演员进行了更换,不再只单纯是学生,还有与角色年龄相符的实力派演员,整个剧场的硬件设施,拍摄设备以及演员设置都进行了大换血,当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给观众呈现出了更加完美的效果。西建大剧社,作为新生一代的剧社,相信他一定会踏着前辈们开拓的路,走向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9.
[2]董健,胡星亮.中国当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4.
[3]黄世智.中国话剧:形成、传播与常态[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272.
[4]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32.
[5]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26.
来源:光影故事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