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准备战争?大批旧舰秘密赴美改造,增加对华打击能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22:10 1

摘要:一艘名为“鸟海”号的日本驱逐舰于2025年9月26日悄然驶离横须贺港,前往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这艘排水量达7250吨的金刚级驱逐舰,将成为第一艘搭载“战斧”巡航导弹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

一艘名为“鸟海”号的日本驱逐舰于2025年9月26日悄然驶离横须贺港,前往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这艘排水量达7250吨的金刚级驱逐舰,将成为第一艘搭载“战斧”巡航导弹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

日本政府已计划从美国购买高达400枚“战斧”导弹,包括200枚Block Ⅳ和200枚Block Ⅴ型。这标志日本自卫队正快速发展所谓的“反击能力”,即具备对敌方基地实施远程打击的进攻性战力。

战舰西渡,战斧东来:日本远程打击加速布局

“鸟海”号驱逐舰的此次远征并非简单的军事交流。根据日本防卫省通报,这艘战舰将在美国完成携带“战斧”巡航导弹的改装工作,并进行相应的舰员培训。按照计划,改装工程将在2026财年前全部完成。

日本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快速引进技术成熟的战斧导弹系统,另一方面加紧研发国产远程打击武器。从这一布局可以看出,日本军事战略正由所谓的“专守防卫”向 “主动出击”转变

日本2025年度《防卫白皮书》明确了自卫队现代化建设的三大重点:快速列装美制战斧导弹以形成即时战力;加速研发射程达1000公里的新型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推进高速滑翔弹项目。

这种布局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丰臣秀吉三步战略:先巩固基础(引进战斧),再扩大势力(研发国产导弹),最后实现霸权(构建全面打击体系)。只是这一次,日本使用的不是武士刀,而是现代巡航导弹。

陆海空三位一体:日本远程打击体系全景图

日本远程打击能力的建设并不仅限于水面舰艇的改装。根据中国军网报道,日本正构建陆、海、空远程打击体系,全方位提升远程作战能力。

在导弹系统方面,日本自主研发的“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和“超高速滑翔弹”两种新型导弹已于2025年6月首次亮相“富士综合火力演习”。这些导弹射程在900至1000公里,远超现役导弹。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尚在研制的“超高速滑翔弹”升级型号,未来最大射程可达3000公里。这一射程范围已远超防御需求,覆盖整个东亚地区。

在发射平台方面,日本积极推进多平台部署。除了对现役宙斯盾驱逐舰进行改装外,日本还计划建造两艘能够搭载远程反舰导弹的万吨级宙斯盾舰,并研发可用于潜艇的新型通用垂直发射系统。

空中打击平台方面,日本除了引进可搭载在F-35A、F-15J战斗机上的JASSM-ER空射巡航导弹和JSM联合打击导弹外,还在积极推进采购F-35战斗机。

日本高超音速武器

高超音速武器:日本军事扩张的下一张王牌

日本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野心尤为引人关注。根据中国国防报报道,日本已制定跨度长达10年的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规划,计划在2025至2035年投入约143亿美元用于提升打击能力,其中20%的资金将投向高超音速武器研发。

日本高超音速武器发展分三个阶梯式阶段推进。第一阶段计划在2026年完成首款高超音速滑翔弹的部署,该导弹速度达5马赫,射程500至900千米。

第二阶段(2028至2030年)重点是将射程提升至2000至3000千米,并引入红外成像制导技术,提高对移动大型舰船目标的打击精度。

第三阶段(2035年前)将部署射程3000千米、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形成 “海陆空三位一体”远程打击网络

这种逐步推进的策略令人联想到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的“步步为营”战略——不急于一时之功,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部署,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借船出海:日本积累远程作战经验的隐秘路径

日本提升远程作战能力的手段不仅限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还包括通过联合演训积累远程作战经验。日本自卫队正通过频繁参与盟友组织的各项联合演训,在提升力量投送能力的同时,积累大规模远程作战经验。

今年以来,日本接连派出海上自卫队准航母“加贺”号、陆上自卫队“水陆机动团”远赴菲律宾,参加由美国主导的多场联合演习。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在今年4月启动的“印太部署2025”中,派出由多艘主战舰艇组成的联合任务编队,参加“护身军刀”“马拉巴尔”等多场多国体系化实战演练,时间长达7个月,航行范围远及南太平洋。

这种积累经验的方式有点像江户时代的“遣唐使”,只是如今日本派遣的不是文化使者,而是战舰;学习的不是佛法经典,而是远程打击经验。

澳大利亚海军布里斯班号驱逐舰已于2025年9月19日停靠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这艘同样装备战斧导弹系统的战舰将在日本进行例行维护,可能意在帮助日本海上自卫队技术人员积累战斧导弹系统的维护经验。

战略转向:日本军事扩张的制约与影响

日本提升远程作战能力的系列举动,既面临资金、技术、民意等方面的制约,也严重背离和平宪法。这些举动除了加剧日本自身安全困境和发展困局外,还会进一步威胁地区的和平稳定。

从技术层面看,日本在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面临多重制约。日本在红外导引头、高精度导航系统等核心技术上高度依赖美国,自主研发能力薄弱。

日本国防工业产能有限,存在断链风险。作为主承包商的三菱重工,生产线规模和技术工人储备难以支撑大规模、高标准的量产需求。

从战略层面看,日本推出进攻性武器发展规划、构建战略级威慑体系的目标已远超所谓“专守防卫”范畴。规划中提及的射程3000千米武器覆盖范围、“海陆空三位一体”远程打击网络等内容,明显带有军事扩张属性

日本的举动好比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尽管其以“防御”“反击能力”等名义进行包装,但实质上是寻求获得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这无疑将破坏地区的战略平衡。

美日军事合作正在深度拓展。不仅日本舰艇赴美改装,美国海军远征移动基地舰“威廉斯号”也刚刚在日本横须贺的三菱重工船厂完成了维修。这是首艘在日本民营船厂修复的美国战舰

日本海上自卫队与澳大利亚海军也保持着密切合作。澳大利亚海军布里斯班号驱逐舰目前正停靠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进行例行维护。

横须贺——这个位于东京湾入口的港口,正成为美日澳军事协作的重要枢纽。

日本一面加速舰艇改装,一面推进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其军事战略转型的轨迹已经清晰可见。这一系列举动不禁让人想起日本历史上明治维新后的扩军备战,只不过今天的东亚已不是当年的东亚。

来源:国民刀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