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DHD大脑的“驱动器”相对落后,行为运行就慢,所以吃饭时容易状况百出。
谁能想到,ADHD们在吃饭方面还有一定的相似性呢?
吃饭饿到“临界点”才行动,大脑仿佛忘了“饥饿”这个信号
没人喊吃饭永远不主动,要有人提醒才会记得要吃饭
一顿饭吃一小时,不是数米粒就是玩餐具
喝水、吃水果都要装好切好,不然就想不起来吃
这样的场景,是否让无数家长在餐桌旁急得直跺脚?
当"好好吃饭"变成斗智斗勇的拉锯战,真的是让人忍不住对孩子来顿“竹笋炒肉”!
今天就来说说ADHD们吃饭困难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NO.01ADHD吃饭拖拉的原因
ADHD吃饭之所以“问题多多”,关于在于他们大脑配置。
大脑系统主导日常行为,就像汽车的引擎决定行驶速度。
ADHD大脑的“驱动器”相对落后,行为运行就慢,所以吃饭时容易状况百出。
>>>>神经递质分泌不足——反应速度慢
大脑的反应速度,从根本上讲,依赖于神经信号传递的速度。
在复杂的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结构,相互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第一步,就是聚集在突触的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因此,大脑的反应速度,首先取决于神经递质的释放速度,但是这个前提是要保证充足的神经递质分泌。
ADHD的一大特征就是大脑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或不平衡。
这就导致了A娃会出现启动慢、反应力慢的情况,接收到一个信息后,无法快速传输,而信息传递后,又很容易丢失或搞错重点,导致后续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重要任务上。
这一系列的过程,往往就造成孩子做事效率低下。
▲ 大量囊泡(黄色)聚集在突触前膜,直接接触突触活动区的囊泡(蓝色)能够释放神经递质囊泡释放过程需要复杂的分子机器。
>>>>多巴胺分泌不足——启动困难
对于A娃来说,开始一项任务常常充满了挑战,尤其是那些既无聊又复杂的任务,更是令人望而却步。
因为这些任务都是靠足够的动机去启动执行,而动机来源于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
有研究指出:大脑多巴胺释放后,活动时间会延长,表明对奖励的反应时间更长。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传递“快乐”的信息,促使大脑希望重复分泌多巴胺的行为,从而增强这种行为的回路,激发神经元突触的生长,促进大脑发育。
多巴胺的主要来源是腹侧被盖区,随后进入伏隔核(奖励中心),作为对奖励的暗示或预期的响应,进一步触发行动。
兴奋信号“去做它”可以激活行为和活动,而抑制信号如“停止”则来自前额叶皮层,通常是在处理完信息后确定。
激活信号和抑制信号的平衡决定了一个人下一步该做什么。
A娃的多巴胺水平较低,导致他们对即将要进行的任务毫无兴趣。
>>>>前额叶发育不完善——容易分心
ADHD儿童的大脑,尤其是负责注意力和计划的前额叶脑区,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长期注意力涣散的儿童,其前额叶皮层灰质密度比同龄人低12%-15%,前额叶是掌管计划、自控等高级认知功能的核心区域。
ADHD孩子存在前额叶皮层调节不足的问题,导致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这使得他们往往容易分心,刚吃两口可能就想起其他的东西,注意力像被磁铁吸走一样,等回过神来,饭早凉透了。
NO.02如何改善ADHD这种问题
针对ADHD常见的吃饭问题,改善需结合其核心症状,通过结构化策略、环境调整和习惯培养来逐步引导。
01采用科学的脑电训练:
神经学家Judy Willis曾提到: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
我们可以训练大脑通过奖赏性的体验来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从而产生动机,创造出一个能获得多巴胺的环境,再设定一系列不断增进的目标。
普通的奖励方法用时长,不确定的因素也很多,如果遇到其他的事情,大脑的动机系统就被切断,形成不了完美的闭环。
为此我们就可以从大脑方面入手,利用脑电训练来加强大脑的神经连接,提升多巴胺。
当孩子在执行一个任务时,脑电训练能够实时监测孩子的用脑情况,对于表现良好的行为,会给予及时的奖励,鼓励孩子集中注意力继续完成;对于孩子分心走神等不良表现,则会给予一定的惩罚,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将注意力重新投入任务中。
每个孩子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多点位的训练,能够更为有效的锻炼大脑额叶,增加神经元网络,提高大脑前额叶功能,养成高效的用脑习惯,同时提升注意力。
02核心策略与即时改善方法:
ADHD的进食问题,需通过结构化外部支持弥补执行功能缺陷。
●建立固定用餐时间表
①用手机闹钟或可视化时钟设定每日三餐时间,提前10分钟提醒。
②制作“用餐时间表”贴在显眼处(如冰箱、餐桌),用图片或简单文字标注时间,强化记忆。
●设置“饥饿触发点”提醒
在饥饿临界点前1小时(如平时12点饿,则11点提醒)设置额外提醒,搭配简单任务(如“现在喝一杯水”)。
●设定“用餐时间限制”
①使用计时器(如厨房定时器)设定20-30分钟用餐时间,时间到后收走餐具。
②逐步缩短时间,例如从40分钟开始,每周减少5分钟,直至达到合理范围。
●建立“即食准备”系统
①提前将水果切块、分装在透明容器中,放在冰箱或桌面显眼处。
②使用带刻度的水杯,标记每日饮水量,每完成一格给予奖励。
03长期习惯培养策略
▶正强化激励
✔制作“进食成就表”,每完成一项任务(如按时吃饭、20分钟内吃完)贴一颗星星,集满10颗兑换奖励(如外出就餐)。
✔避免惩罚(如“不吃饭就不准玩”),以免引发抵触情绪。
▶逐步暴露训练
✔从简单任务开始(如“今天自己倒水”),逐渐增加难度(如“自己切水果”)。
✔每次成功后记录感受,强化自我效能感。
在培养这些长期习惯时,一定要家庭成员统一执行规则,避免因规则不一致导致混乱。
如果是饮食口味方面或者健康问题,可以寻求营养师的指导,制定高蛋白、低GI饮食计划,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因饥饿导致的情绪波动。
ADHD的进食问题改善需以“外部结构支持内部能力”为核心,通过重复、一致、可预测的流程逐步建立自主习惯。
耐心和灵活性同样重要,允许偶尔“退步”,重点在于长期趋势的积极变化。
来源:注意力训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