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手机,手指被一颗绿莹莹的小果子黏住——拇指大,皮滑得跟打了蜡似的,咬一口,汁水先窜出草莓味,后味又蹦出猕猴桃的酸,甜得我一愣:这玩意儿居然不是转基因?
昨晚刷手机,手指被一颗绿莹莹的小果子黏住——拇指大,皮滑得跟打了蜡似的,咬一口,汁水先窜出草莓味,后味又蹦出猕猴桃的酸,甜得我一愣:这玩意儿居然不是转基因?
它叫软枣猕猴桃,东北人早吃腻了,今年却忽然杀进北上广写字楼的早餐袋。
盒马数据说,销量一年翻两倍,叮咚干脆把它切成两半配酸奶,一周能卖五万份。
我算了下,一颗不到十克,一盒十二颗,刚好塞进口袋,挤地铁也不会滴汁,社畜友好度满分。
去年之前,它最大卖点是维C是橙子六倍。
今年农科院直接甩出“绿宝石2号”,没籽,个头胖一圈,糖度再抬两度。
丹东的试验田更狠,零下三十度照结果,黑土地一路往北推,黑龙江现在也能种。
以前只有辽宁有,如今七省铺开十五万亩,产量像坐了火箭。
更离谱的是叶子。
中国果树所顺手测了下,黄酮居然是果实的七倍,企业立马把叶子做成茶,冲一杯带点青草奶香,熬夜党当场囤三盒。
冻干厂也不闲着,把整颗果急冻,维C留住九成,航天局都拉去当备选太空零食。
抖音上有人熬果酱,两亿次播放,锅铲一抖,点赞狂飙。
出口更夸张。
日本批发商蹲在丹东地头,收购价是国内三倍,一千二百吨刚摘下来就被装进冷链,连夜漂洋过海。
果农老周跟我说,以前愁卖,现在愁不够摘,一天工钱两百块,比打灰还抢手。
我啃完最后一颗,核都没吐。
它没催熟剂,没毛刺,连皮啃就像吃颗软糖。
小时候吃猕猴桃得扒皮、切块、撒糖,仪式感满满;如今电梯里三十秒就能解决一颗,省事到有点无聊。
可转念一想,这不就是打工人最需要的安慰:省事、营养、甜,还不贵。
小果子爆红,说到底是把“麻烦”两个字抠掉了。
皮能啃,籽能吞,冷链直达,连叶子都帮你安排明白。
农业卷到今天,谁再让消费者削皮,谁就出局。
下一颗爆火水果,估计得连梗都能泡水——别笑,已经有人在试。
来源:开朗原野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