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伟大胜利永载民族史册,伟大精神照亮复兴征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后,政治学院党委迅速响应,将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策划并组织了系列“三进入”活动。全院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讲话
★
伟大胜利永载民族史册,伟大精神照亮复兴征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后,政治学院党委迅速响应,将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策划并组织了系列“三进入”活动。全院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推动伟大抗战精神在校园内广泛弘扬、落地生根。
聆听领袖讲话 深悟时代强音
“习主席的讲话深刻阐释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伟大抗战精神。”9月3日,学院组织学员集中收看大会实况直播,古琳晖教授和王喆教授为学员现场梳理习主席讲话的核心要义。古教授聚焦“历史启示”,强调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永不屈服的意志;王教授则强调“现实指引”,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实现民族复兴、维护世界和平的先锋利剑。学员们边听边记,不时点头赞许,纷纷表示通过两位教授的点拨,进一步感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论断的伟大深意——它提醒我们,强军事业必须依靠群众、服务人民。”相关教研单位随即展开集体备课,“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要立即将其转化为教学研究的鲜活素材”,大家围绕教学要点、授课思路碰撞火花,专家教授第一时间在强军论坛向全院师生作辅导报告。
探寻抗战密码 汲取精神养分
“这‘三大法宝’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抗战胜利的密码。”近期,《解放军报》陆续刊发学院多名教员撰写的系列文章,在学员中引起广泛热议,全院教员也竞相阅读学习。大家高度认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这一重要论断。大家感到统一战线凝聚了全民力量,武装斗争奠定了军事基础,党的建设确保了政治方向——这对今天推进强军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团队在分享心得时指出,“调研是根基,我们深入档案馆挖掘史料、走访现地探寻先辈足迹,力求每篇文章‘传承历史、启迪未来’。”这些成果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探究思考,引导学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转换中接续传承,不断使之历久弥新。
解放军报刊文拼图
共忆峥嵘岁月 砥砺初心使命
理论学习的深度,需与情感体验的温度同频共振。“同仇敌忾赴国难,戮力强军向一流——这不是口号,而是血与火的誓言。”11日午后,学员走进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这些弹痕无声诉说着那段悲壮历史”,蔡宏俊副教授以“民族觉醒”为主线,结合实物展陈,还原了1937年守军浴血奋战的场景。“当时官兵们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军,靠的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信念。”学员们看到复原的战场场景,无不肃穆而立,燃起对抗战先辈的敬仰之情和对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蔡副教授在教学中指出,“不怕牺牲、以身许国”是中国人民、中国军人能够战胜侵略者的伟大精神力量,也应是现代军人的必备品质。学员纷纷表示,“站在纪念馆前,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声”“强军不是空谈,而是实干,今天的训练场就是我们的战场”,誓将“矢志报国”的精神融入日常训练。这样的现地教学让历史“鲜活”了起来,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了学员“为战强能”的使命担当。
解析阅兵装备 提振奋进之志
“随着惊雷-1导弹的亮相,我国正式具备了三位一体战略核反击力量!”“晓战视点”沙龙活动上,罗兆成副教授、杨晓丹副教授和赵德功教官分别围绕无人作战、定向能武器、高超声速导弹和战略核导弹等先进装备,为学员们解析阅兵盛况。“过去总觉得装备差距是短板,现在明白创新才是制胜法宝。”看到我军装备建设取得的一项项重大突破,学员们不禁发出感慨。讲座中,罗副教授还进一步分析了装备发展对作战方式的重要影响。课后,学员们踊跃提问,三位教员耐心解答道:“装备是硬实力,精神是软实力。钢多气要更足,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振强军兴军的底气。”“晓战视点”讲座像一剂强心针,让大家看到了科技强军的力量,进一步提振了强军胜战的信心和动力。
创新教学形式——晓战观点
主管 | 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编辑 | 冯海锋
来源 | 原创
来源: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