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影里的60年 魏德忠老照片修复展带你看遍郑州“绿城记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21:12 1

摘要:作为郑州的城市地标,二七广场的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片区域尚未出现高层建筑群,广场中央矗立的二七塔仍保持着木质灯塔的原始形态。魏德忠 摄

从50年代梧桐小苗到如今绿荫长街,哪张老照片里的郑州让你破防了?评论区晒出你的“绿城”故事!

20世纪50年代的郑州百货大楼。梧桐树苗刚刚种下,“绿城”正在萌芽之中。魏德忠 摄

作为郑州的城市地标,二七广场的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片区域尚未出现高层建筑群,广场中央矗立的二七塔仍保持着木质灯塔的原始形态。魏德忠 摄

20世纪50年代郑州火车站。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当时的中原军区为统一管理铁路,成立陇海、平汉铁路联合管理局,1950年3月起,改称郑州铁路管理局,管辖范围是北起高迁站、南到汉口的玉带门站,东起徐州、西至天水,正线全长约2500公里。郑州铁路管理局是新中国首批成立的铁路管理机构之一。魏德忠 摄

20世纪50年代郑州民航机场。该机场1956年设立民航航站并开通首条地方航线“郑州—南阳航线”,1977年增至7条航线。1989年获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成为国内航空干线枢纽之一,1995年客运量突破百万人。1997年新郑国际机场启用后,所有民航业务转移,民航机场结束使命。魏德忠 摄

1954年,河南省工会联合会筹建河南省工人文化宫,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文化宫路68号。2014年11月17日,河南省工人文化宫正式接手雕塑公园管理工作;同年12月30日,雕塑公园开园,现承担五一公园、雕塑公园管理养护和群众文化活动等职能。魏德忠 摄

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委办公区。河南省委办公区1959年始建、1961年竣工,多采用红砖建筑与绿化庭院结合的设计,兼具庄重与生机。魏德忠 摄

1960年国家允许农村恢复集市贸易,郑州郊区出现交易家兔、农副产品的场景,兔子养殖曾是当时重要的家庭副业。魏德忠 摄

河南省展览馆1967年建成,承担着展示工农业建设成就的功能。魏德忠 摄

河南人民剧院1953年建成,20世纪60年代成为郑州文化地标,是当时文艺演出与政治集会的重要场所。魏德忠 摄

20世纪60年代郑州职工享有休假制度,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及百货大楼是主要休闲场所。魏德忠 摄

20世纪60年代郑州工业区,自行车是当时的高端交通工具,工人普遍携带铝制饭盒,工装多为藏蓝色。魏德忠 摄

跳皮筋是20世纪60年代经典儿童游戏,童谣多具地方特色,郑州老城区胡同与梧桐树构成典型游戏场景。魏德忠 摄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1958年学院迁至郑州,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20世纪70年代已是郑州重要医疗中心。魏德忠 摄

20世纪70年代郑州市委办公区。市区内的法桐已经长成,城市一片绿意盎然。魏德忠 摄

郑州二七纪念塔于1971年重建。作为当时郑州最高的建筑,二七塔与红砖青瓦的居民区一起构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魏德忠 摄

20世纪70年代郑州金水路。金水路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西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到高阳桥,东至京港澳高速,贯穿老城区与郑东新区,是郑州东西向交通主干道,素有“郑州的长安街”之称。魏德忠 摄

郑州二七纪念塔建于1971年,位于郑州市中心二七广场,塔高63米,是当时郑州最高的建筑,采用双塔并联造型,整点播放《东方红》乐曲,周边梧桐密布,形成红色地标与绿城风貌的独特交融。魏德忠 摄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原名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即郑州黄河铁路老桥,别名“黄河第一铁路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体结构铁路大桥,贯通豫北平原。魏德忠 摄

郑州国棉厂区始建于1950年代,郑州国棉厂属于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旨在建立全国六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1953年启动建设后,五大棉纺厂(国棉一至六厂)在五年内相继建成,形成以郑州国棉三厂为核心的纺织工业区,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魏德忠 摄

郑州市黄河陈列馆成立于1955年,位于郑州市紫荆山路4号,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藏品共一万余件(套)。魏德忠 摄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1986年通车,是当时全国最长的公路桥,结束了黄河郑州段仅靠铁路桥通行的历史,桥头区域植有大规模防风固沙林。魏德忠 摄

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0月12日,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在现货交易成功运行两年后,于1993年5月28日正式推出期货交易,是全国五大期货交易所之一。魏德忠 摄

紫荆山立交桥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街道内的一座立交工程,于1994年6月动工建设,同年12月竣工并投入运营,位于金水路东段,是郑州市内多条城市主干路的互通枢纽,是郑州市“四桥一路”市政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魏德忠 摄

20世纪90年代,两位女工在认真工作。郑州市国棉三厂现已成为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所在地,并于2021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魏德忠 摄

2002年宇通客车新厂区建成投产,成为亚洲最大客车生产基地,其改扩建工程是郑州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厂区绿化延续“绿城”传统。魏德忠 摄

9月28日,“绿城记忆·豫见未来”郑州地铁数字艺术影像展在郑州地铁1号线绿城广场站通道正式开展。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