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成田机场,乘客还在刷手机,地勤已经狂奔,200架航班直接取消。
“行李传送带突然卡死,像被谁按了暂停键。
”——8月成田机场,乘客还在刷手机,地勤已经狂奔,200架航班直接取消。
别以为是小故障,是黑客把瑞士Glidepath的升级包掉包,42个机场同步“被投毒”。
一句话:你托运的箱子,差点成了别人的木马U盘。
有人觉得远?9月北约立马拉群,17家大厂凑了2.3亿欧元“机场保护费”,专门盯MUSE这类行李大脑。
为啥这么急?
三季度航空攻击涨217%,平均修一次得拖23天,保险公司放话:明年保费翻三倍,不掏钱就别飞。
更离谱的是“三重勒索”——先锁数据,再晒乘客护照,最后真烧机器。
柏林机场赔了380万欧元,布鲁塞尔干脆把手动值机柜台留着当“逃生舱”。
黑客图啥?
不是炫技,是测试新剧本:下一步盯的是加油系统,霍尼韦尔UOP的扫描量已经飙升,真断油,飞机就成了大号铁皮。
别指望杀毒软件,柯林斯整了个“SentinelAI”,提前40分钟预警,现在法兰克福当小白鼠。
原理不复杂:谁大半夜给行李贴陌生标签,直接踢下线。
但AI对AI,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系统没升级就是活靶子。
普通人能干嘛?
值机时瞄一眼柜台屏幕,要是突然跳出“系统维护”还让你等半小时,果断改电子登机牌,行李能随身就别托运——真被锁了,赔的是欧元,误的是假期。
机场地勤私下说,他们现在30天强制换一次权限密码,就怕内鬼卖账号。
听着像谍战,其实只是把“别用123456”写进了KPI。
一句话总结:下次机场广播“系统延迟”,别先骂航空公司,可能是地球另一端的黑客在帮你“改签”。
来源:花丛逗蜜蜂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