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烟台市牟平区,生产线上,有残疾人员工的辛勤身影;运动场上,有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汗水,一幅就业有保障、生活有尊严、人生有精彩的温暖画卷正徐徐展开。“十四五”期间,牟平区残联通过搭桥铺路、授人以渔,与爱心企业共同为残疾人开辟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就业绿洲”,稳稳托起
大众网记者 屈晨晨 汤淼 李祯 烟台报道
在烟台市牟平区,生产线上,有残疾人员工的辛勤身影;运动场上,有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汗水,一幅就业有保障、生活有尊严、人生有精彩的温暖画卷正徐徐展开。“十四五”期间,牟平区残联通过搭桥铺路、授人以渔,与爱心企业共同为残疾人开辟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就业绿洲”,稳稳托起了他们的就业梦与人生梦。
多家媒体记者一行赴牟平,实地探访牟平残疾人工作发展情况
企业用心,“因人设岗”铺就残疾人就业路
缝纫、裁剪、熨烫、包装……走进烟台众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而残疾人员工的身影遍布各个角落。
在三楼缝纫车间,来自莱阳的大学毕业生贾红艳正和搭档一起,将布料整齐挂上流水线挂钩。“这些是用来生产被套的布料,需要分运到各缝纫机位进行锁边。”车间负责人介绍,尽管贾红艳因身体条件限制无法从事技术要求更高的缝纫工作,但公司为她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岗位。24岁的贾红艳毕业于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手脚不便,毕业后一度求职无门。今年8月,经人介绍来到众联实业工作。两个月过去,她已逐渐适应并喜欢上这里的工作环境。“同事都很照顾我,能找到一份工作非常不容易,我真的很珍惜。”艰难地道出心声时,贾红艳的眼眶微微湿润。
“从企业创立之初,帮扶残疾人就业就已成为我们的企业文化,残疾人职工比例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烟台众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国兴介绍,2024年公司新入职16名残疾人员工,残疾人员工占比升至35.1%,其中女性残疾人员工占48.3%。进入2025年,又迎来10位新同事,目前残疾人员工总数达74人,占比稳定在34.8%,其中大学生占比为10%。董国兴强调,“没有不合适的员工,只有不合适的岗位”。该公司坚持“因人设岗”,为每一位残疾人员工提供全面的岗位技能、安全培训:肢体残疾员工安排在包装、质检等辅助岗位,减少移动负担;聋哑员工具备心静、专注的优势,则从事熨烫、裁剪等需细致操作的全职岗位。“我们还为残疾人员工提供与普通员工同等的待遇,并额外发放每月400元助残津贴,弥补计件工资差距。每年全国助残日,还单独为其准备丰盛的自助餐和精美礼品,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能够充分融入到众联大家庭。”
二十余年来,烟台众联实业从初创时致力于家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逐步发展为烟台市倍增计划培育企业,实现4.55亿元年度目标。其间,该公司累计安置300余名残疾人就业,先后获评“山东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美丽工坊”等重量级荣誉。“残疾人就业普遍比较困难,那我们有能力做这件事,何乐而不为?这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董国兴表示,企业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岗位,更要打造一个有归属感、能实现价值的“家”。
据统计,在众多爱心企业及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的帮助下,牟平区共有1000余名残疾人找到稳定的就业岗位,减轻了家庭负担,实现人生价值。
生活有光,安稳就业托起多彩人生梦
就业的稳定,也为残疾人融入社会、追寻个人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有了收入保障和职业归属,他们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绽放光彩。
“来,小幅度、快频率,注意呼吸配合,先激活肌肉。”迎着耀眼的阳光,肢体残疾的于守洲正在牟平区体育场进行田径训练,备战将于10月中旬举行的烟台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残疾人运动会了。”训练间隙,于守洲告诉记者,他热爱运动,尤其喜欢跑步。“以前虽然喜欢,但难有精力投入。几年前牟平区残联帮我对接企业,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每月除了有2000多元工资,还交五险,有固定休息时间,待遇比我之前自己找的工作好多了。”解决了后顾之忧,他得以安心发展爱好,生活也焕然一新。
同于守洲一样,46岁的宋晓明也在为残疾人运动会积极加训。“我之前参加飞镖比赛拿过金牌,这次换个项目,尝试举重,刚练一个月。”不久后,他将在区残联介绍下进入残疾人就业基地工作。宋晓明表示,身残志不能残,残疾人更应勇敢走出去,挑战自我。“运动、工作两不误,希望自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也期待能在新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牟平区残联副理事长于水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区始终聚焦残疾人就业难题,用心用情搭建就业桥梁:致力用情问需,拓宽就业梦想渠道,通过推门倾听、走访牵线、活动助力等方式,每年走访企业30家次以上,推荐残疾人就业50人次以上;致力授人以渔,提升就业适应能力,发挥两家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作用,开设中西面点、果树种植、保健按摩、互联网直播等实用技能课程,“十四五”期间共投资50余万元,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次;致力基地牵引,开辟就业希望绿洲,注重发掘优势企业,主动上门对接,开展项目申报、实地核查、运行监督等,先后获批国家级美丽工坊1家,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1家。“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积极作为,托举残疾人就业美好未来。”于水如是说。
来源:v新派爱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