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专访宋立林:讲好孔子故事,让世界读懂“仁”与“礼”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7:53 1

摘要:在全球化与文明对话的时代,源自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以其独特的东方智慧,持续参与着世界文明的对话。它不再是尘封于古籍中的教条,而是一幅动态的、不断被重新诠释与接受的“世界文化地图”。这幅“地图”的轮廓如何?当今世界,孔子思想又能提供哪些关键的启示?

在全球化与文明对话的时代,源自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以其独特的东方智慧,持续参与着世界文明的对话。它不再是尘封于古籍中的教条,而是一幅动态的、不断被重新诠释与接受的“世界文化地图”。这幅“地图”的轮廓如何?当今世界,孔子思想又能提供哪些关键的启示?

为此,大众新闻专访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立林,共同探讨孔子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诠释与当代意义。

从东亚到世界的孔子思想“地图”

大众新闻:如果请您描绘一幅当今世界接受、研究孔子思想的“地图”,其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活跃的中心区域和代表性群体?

宋立林:孔子思想的全球传播,可以根据程度不同划分。其中东亚对孔子思想的接受度最深、文化融入度最广,相关研究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比较深入;其次在欧洲,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早在启蒙运动时期就开始接触孔子并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孔子的思想,后来汉学研究也比较发达;再次就是北美地区孔子思想也得到了传播,尤其是众多华裔学者推动了北美的孔子儒学研究。在非洲和中东地区,随着中非中阿文化交流,传播内容不断丰富,接受范围逐步扩大。

大众新闻:近几十年来,海外对孔子的关注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宋立林:从海外孔子思想研究的整体脉络来看,海外学界对孔子的关注焦点有两方面。一方面,传统学术研究范式仍占据重要地位,海外学者延续对孔子思想的纯学术探索路径;另一方面,围绕孔子思想的现实转化与应用价值的研究维度不断拓展,尤其是东亚社会,早就将孔子思想与现代管理结合起来,探索东方管理学等。从社会科学角度来研究孔子思想、儒家文化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两大方向共同推动海外孔子思想研究走向多元深化。

讲好孔子故事,推动深度对话

大众新闻:您认为推动“孔子热”海外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宋立林:“孔子热”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外因,即中国的崛起,让西方世界再次关注中国,由过去的傲慢与偏见,逐渐转向为重视与关注。他们在思考和研究孔子文化、地方智慧对中国崛起的影响、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其次,内因也很关键。随着东西方开始以平等的地位开展文化和学术交流,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思想体系,反而成为吸引西方关注的核心特质——它所蕴含的“和而不同”“中庸之道”“仁政爱民”等理念,构成了具有“他者智慧”的独特文化景观。

大众新闻:如何避免海外对孔子的理解陷入简单的标签?如何引导更深层、更学术化的对话?

宋立林: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关键要做好“精准转译”与“叙事创新”。一方面,依托高质量的翻译与学术阐释,准确传递概念背后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淡化宏大叙事,善用具体故事为载体,如通过普通人物的生活实践展现儒家伦理的当代生命力,使思想可感知、可共情。此外,加强民间学术交流与文化互动,也有助于减少认知偏差,推动跨文化理解从表层走向深度。

孔子如何与未来文明对话?

大众新闻:在当今社会,您认为孔子思想能提供哪些独特的智慧?

宋立林:孔子思想与现代文明不仅不冲突,反而能够相互促进。作为东方智慧的重要载体,孔子思想能够对治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偏失。具体而言,孔子思想以 “中和” 智慧化解零和游戏,用合作协同的理解消融对抗思维,用天人和谐的理念解决生态危机,同时,孔子思想蕴含的人文主义内核,也能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人的异化”风险形成警醒与制衡,为技术进步划定人文价值边界。

大众新闻:如果孔子活在今天,并周游世界,您认为他会对当代全球社会提出怎样的告诫?他又会如何与不同的文明对话?

宋立林:孔子是主张和而不同的,是强调学习和借鉴的,所以他会周游世界。他一定会以谦卑温和的姿态,开展文明对话。他极有可能对现代社会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能够接受现代的科技发展、多元文化,但是可能会继续强调道德的意义、教育的价值,强调仁爱与礼敬,呼吁和平,倡导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交往。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