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联合国大会的余温还没散,美俄之间的战机对峙就已剑拔弩张,特朗普当着泽连斯基的面直言,若俄战机侵犯北约领空,盟国就该把它击落,这边话音刚落,拉夫罗夫就在联合国记者会上撂下硬话:“敢在俄领空动任何飞行物,后果会让你们追悔莫及。”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联合国大会的余温还没散,美俄之间的战机对峙就已剑拔弩张,特朗普当着泽连斯基的面直言,若俄战机侵犯北约领空,盟国就该把它击落,这边话音刚落,拉夫罗夫就在联合国记者会上撂下硬话:“敢在俄领空动任何飞行物,后果会让你们追悔莫及。”
特朗普前几个月还说俄罗斯在战场上占上风,怎么突然对俄硬刚?俄方的战争警告真能拦住北约动手?
过去的一个月里,波兰和爱沙尼亚先后指控俄罗斯飞机、无人机越界,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北约战机在波兰上空击落了一架俄制无人机,当时俄方就召见了波兰驻俄大使,明确表示此举已触碰冲突红线,只是没料到,特朗普会直接把红线再往前推一步。
9月23日,特朗普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泽连斯基会面,给出了他上任以来对乌克兰最硬的支持表态,不仅说乌克兰能在欧盟和北约的帮助下打赢战争,还能恢复到战前的边界,甚至直接建议北约击落侵犯领空的俄战机。
这番话被西方媒体解读为给北约开绿灯,毕竟此前北约对俄动作还多停留在监控、拦截,从未有人公开把击落摆上台面。
面对这样的表态,俄罗斯没等多久就给出回应,9月27日,拉夫罗夫在联合国的讲话里,特意把主权边界的立场讲得明明白白:“俄罗斯从没想过攻击北约或欧盟国家,但任何针对莫斯科的侵略行为,我们都会果断反击。”
他还特意强调,在俄领空击落飞行物不是小事,而是严重侵犯主权,至于后果,会让做出这个决定的人非常后悔。
一边是怂恿击落,一边是后果自负,美俄的态度已经把局势逼到了要么克制、要么爆点的路口。
而北约之前击落俄制无人机的举动,更让这场对峙少了缓冲空间,下一次若真遇到俄战机越界,北约的选择会直接决定冲突是否升级。
不过特朗普对俄乌的态度,总是摇摆不定,年初的时候,他还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跟泽连斯基吵过一架,当时他明确建议乌克兰考虑领土妥协,说这样才能换停火协议,甚至私下里还抱怨乌方没谈判筹码。
几个月前,他在公开场合聊俄乌冲突时,还直言俄罗斯在战场上正在占上风,言下之意是乌克兰想赢不现实。
可短短几个月,他就改口称俄罗斯是纸老虎,还说乌克兰能恢复原状,这种转变背后,藏着很实际的政治考量。
现在距离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不到一年,特朗普要在共和党初选中稳住支持率,而对外强硬一直是他吸引保守派选民的关键。
而且欧洲盟友最近对乌克兰的援助态度有点松动,德国、法国先后表示援助预算要控制,意大利甚至提出应该推动俄乌谈判,这种情况下,特朗普需要用强硬挺乌的姿态,给欧盟和北约打气,避免自己主导的盟友圈散架。
而且他这次表态前,刚跟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聊过俄乌问题,两人之后还共同发声支持乌克兰。
这说明他的硬刚不是临时起意,更像一场跟欧洲协调好的政治动作,既顺着欧盟的舆论导向,又能在国内选举中塑造领导者形象,一举两得,只是这样的“算计”,却把俄乌冲突推向了更危险的边缘。
不管特朗普怎么说乌克兰能恢复战前边界,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却没给这种说法留多少余地。
目前俄罗斯控制着乌克兰大约五分之一的领土,这些区域多是乌东部的工业重镇和南部的港口地带,战略价值不低,俄军显然没打算轻易放弃。
而乌克兰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不够,乌军方上个月刚公布过兵力补充计划,说前线至少需要额外15万兵力才能发动有效反攻,但截至目前,招募情况远没达标。
不少乌东部地区甚至出现强制征兵的争议,有媒体报道,当地连60岁以上的男性都被要求登记入伍,可即便这样,补充的兵力也难以填补前线的缺口。
今年夏天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只往前推进了不到20公里,还损失了不少西方援助的坦克和装甲车。
欧洲虽然还在给乌援助,但多是旧装备,德国送的“豹2”坦克,有一半是库存翻新的。
法国给的“凯撒”火箭炮,也存在弹药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别说恢复战前边界,乌军连守住现有防线都要费不少劲。
也难怪拉夫罗夫会说只有政治上的盲人,才会相信乌克兰能回到战前边界。
特朗普的说法,更像给乌克兰画的一张大饼,听起来提气,却不符合战场的实际情况。
美欧现在的支持,更多是政治宣示,想通过给乌援助维持对俄压力,可真要改变战场结果,还差得远。
虽然美俄在欧洲的对峙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这场博弈的余波早就开始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和企业的生意了。
最直接的就是能源价格,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去年占比就超过了15%,要是美俄对峙导致能源运输线路动荡,国际原油价格很可能再往上走,到时候国内开车加油的成本,说不定又要涨一点。
对做外贸的企业来说,风险更明显,中国对欧盟的机电产品出口,今年前8个月已经出现2.3%的同比下滑,而欧盟是乌克兰最大的援助方之一,要是冲突再升级,欧洲的供应链很可能更紧张。
而且乌克兰是“欧洲粮仓”,中国每年都会从乌进口不少玉米和小麦,虽然现在有其他渠道补充,但要是俄乌冲突波及黑海航运,粮食价格也可能波动。
更不用说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俄罗斯是不少工业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比如镍、钯,要是局势升级导致原材料出口受限,国内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也会增加。
可以说,美俄这场对峙,没有真正的旁观者,普通人的钱包、企业的利润,都可能被卷进来。
如果真发生击落俄战机的事,后果谁都扛不住,那会直接把北约和俄罗斯拖入正面对抗,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而俄乌冲突的最终出路,从来都不在战场上,而在谈判桌上。
俄罗斯这边,一直把守住现有控制区和保障安全利益当作底线,拉夫罗夫这次在联合国也重申,只要俄方的安全利益得到保障,愿意坐下来谈和平协议。
这里的安全利益,主要是指北约不东扩到乌克兰,这也是俄乌冲突爆发的核心原因之一。
中国的立场,其实和俄方的诉求有契合之处,我们一直主张政治解决冲突,今年年初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就明确说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
最近中方还在推动多国学者和外交官举行俄乌冲突和平对话会,就是想为双方找一个重回谈判桌的契机。
毕竟去年俄乌在土耳其的谈判,已经接近达成共识,最后因为外部干预没能继续,要是能重启对话,局势还有降温的可能。
所以美俄战机对峙的爆点,其实是在考验大国的克制力,特朗普的政治算计、俄方的红线警告,都不该凌驾于普通人的生活和全球的稳定之上。
只有各方都承认战场的现实,重视彼此的安全关切,把击落的风险抛开,把谈判桌摆回来,才能让局势慢慢降温。
毕竟,再激烈的对峙,最终都要回归到怎么让生活更好这个根本问题上,而克制、对话、重视彼此的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现实路径。
信息来源:
特朗普说北约国家应击落进入领空的俄罗斯飞机,鲁比奥:如俄方未攻击,拦截就行--北京青年报
俄外长:俄不寻求攻击北约,将坚决回应任何侵略行径--中国新闻网
来源:普朗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