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月初八,朋友圈一半在晒“瑶池大会”的桃,一半在晒淘宝的“发财节”战报,35%的涨幅把老神仙都整不会了——原来西王母也能带货。
八月初八,朋友圈一半在晒“瑶池大会”的桃,一半在晒淘宝的“发财节”战报,35%的涨幅把老神仙都整不会了——原来西王母也能带货。
老规矩先摆这儿:不借钱、不扫地、不理发、不催财。
小时候奶奶盯得紧,谁要是傍晚拿扫帚,她能追出二里地,说谷神刚要闭眼,你一扫把把人吓回天上,粮仓就得空一半。
那会儿只觉得迷信,直到去年在山西运城看了一场数字蟠桃会,全息投影的仙女一抬手,桃子“啪”地掉进我手机红包里,才反应过来——禁忌这玩意儿,本质是古人给“别折腾”找的狠理由,跟现在“别熬夜”一个道理。
电商把“八”掰成两个铜钱,做成满200减88,一秒破亿。
道观里道长摇头,说俗。
可转头看见小道士在直播间用桃木剑戳福袋,弹幕刷“师父再发一波”,嘴角比谁都翘。
文化要活,就得让它先“俗”下去,雅是后面的事。
最魔幻的是吉隆坡。
去年双八,双子塔下摆了棵3D打印的蟠桃树,叶子是翡翠色,果子会发光,五万人排队打卡。
隔壁摊卖肉骨茶的老板说,茶树菇销量跟着涨三成,因为华人相信“八”谐音“发”,吃了就发。
你看,连蘑菇都沾仙气。
社科院的新论文我啃过,一句话总结:所谓禁忌,全是秋收前的“冷静期”。
不扫地=别扬灰,不借钱=别掏空,不理发=省点油脂当灯油,不急财=等稻子真熟了再割。
古人没Excel,只能靠吓唬。
听完再回想奶奶那扫帚,突然有点想笑——她哪是守旧,分明是提前五百年给我上财务风险课。
所以这天到底怎么过?
懒人版:早上给手机贴个“88”红包膜,中午吃碗八宝面,晚上把购物车清一清,完事。
讲究版:去运城看全息仙女,顺手给爸妈订张机票,让他们也体验一把“神仙包邮”。
叛逆版:偏要扫地,偏要理发,边扫边念“谷神莫怪,我只是把焦虑扫出去”,也行。
文化这玩意儿,扛得住你折腾,怕的是你无视。
最后留个小作业:今晚零点,你把手机倒扣,屏幕朝下,在心里默念一句“今年不收穷鬼”。
明早打开,如果第一个弹窗是88元红包,记得回来还愿,给我留言“西王母真懂流量”。
没抢到也别骂,毕竟神仙也要抽成。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