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年就上了春晚,镜头前那个范儿,那个业务水平,清华出来的气质,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春晚那种大场面,光会念稿子可不行,得能hold住全场,政治觉悟要高,说话还得有水平,李思思这些全都有。
李思思,春晚站中间那个,整整9年,不是挂名的,一直是主咖。
2012年才26岁就进去了,谁家主持人这么年轻能站上那个舞台,北大毕业的,挑战主持人的时候连着赢了八期,最后拿了季军。
董卿还给她当过评委,台里都说这姑娘有前途,能扛大梁。
3年就上了春晚,镜头前那个范儿,那个业务水平,清华出来的气质,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春晚那种大场面,光会念稿子可不行,得能hold住全场,政治觉悟要高,说话还得有水平,李思思这些全都有。
2023年10月,她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句“调整方向”,感觉像是要跟央视告别,结果舆论风向一下就变了。
评论区里全是“是不是嫁给老头了”,“靠带货挣钱有后台”,以前都是清一色的“姐姐加油”,现在全变了味,谁从央视走都这样,张蕾、欧阳夏丹,还有张泽群,一个都跑不掉。
张蕾走了以后搞副业,后来去电影学院当了教授,也是个正经的学术岗位,营销号就开始编故事,“豪门金主,包养男模”,写得跟小说似的。
张蕾不回应,大家就觉得是默认了,要是回应了,又被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欧阳夏丹,家里妈妈生病,辞职回家陪老人,节目里自己都说了,“回去做女儿”。
别人照样说她是“混不下去了”,张泽群被传开除,直接晒截图怼了回去,说要告他们,男主持还敢硬气一点,大部分女主持只能自己受着。
只要离开央视,女主持就被人安排好了一套剧本,哪个都离不开“色诱”、“堕落”、“权钱交易”这些词。
男主持最多就是“下海经商”,女的一旦开始带货,搞商业化,马上就是“出轨”、“下嫁”、“走歪了”,没人信你的才华,没人信你的努力,都觉得肯定是靠脸,背后一定有人。
网友看着这些故事特别过瘾,女主持越是低调,越是成功,评论区就越热闹,她带货挣钱,粉丝破了千万,商业活动也照样接。
大家就说她看透了体制,走了另一条路,有人觉得她总算活成了自己,谣言也编得越来越离谱,编故事的人躲在键盘后面看笑话。
尼格买提都出来澄清了,说她老公是大学同学,认识十几年了,别瞎说,可没人信,大家就爱看“知性美女靠富豪上位”这种故事,这个剧本安在谁身上都好使。
整个网上,央视出来的女人只要换个跑道,不管是什么理由,都能被脑补成一部八点档大戏的女主角,离开就是“现了原形”,混得好就是“背后有人”。
不说话就是默认,反驳就是心虚,这套话术,熟得很,网友们投射的是自己的怨气,自己进不了央视,就盯着那些出来的人炒八卦。
在社会的话语体系里,女主持成了一个固定的靶子,体制内的女性,一离开系统就默认是堕落,网民的想象力太贫乏了,只认他们自己编的剧本,看不到别人的努力。
李思思没嫁什么老头,也没靠什么金主,她老公是北大的初恋,同龄人,感情一直很稳定,离开央视是想干点自己想干的事。
直播带货,那控场能力就是在央视练出来的,这是一条新路,她自己选的,她的努力也曾经刷过屏,全网都是热搜,可没人看这些,大家只盯着“她怎么挣钱”,好像除了“端庄神圣”之外,她选任何一条路都是自甘堕落。
位置高的时候大家给她鼓掌,一下了台就变成了“原来也不过如此”,她不是完人,不该被神化,更不配被谣言工厂拉出来当靶子。
央视女主持辞职转型,职业流动本来很正常,普通女人换个工作没人会关注,央视的女人换个赛道,马上就成了公共审判。
大家还是没放下“女神必须高高在上”的那种想法,八卦的脑子理解不了正常的职业选择。
有的人离开舞台就是想更热爱地去生活,直播带货是把自己的基本功变现,没靠谁的后台,也没走谁的路子,至于“嫁70岁富豪、养四个男人”,这剧本也太假了,甄嬛传都不敢这么写。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