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部分自媒体平台上流传着一则吸引眼球的消息,称中国移动“二级正以上管理人员年薪降50%,省公司班子成员降40%,处长级管理人员降20%”。这一表述瞬间在舆论场引发热议,各种解读与猜测纷至沓来。然而,经《环球通信》向多方信源核实并回溯历史资料发现,这一说法存
中国移动“降薪风波”真相调查:一场2015年的薪酬改革,何以被误读为今日新闻?
| 环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近日,部分自媒体平台上流传着一则吸引眼球的消息,称中国移动“二级正以上管理人员年薪降50%,省公司班子成员降40%,处长级管理人员降20%”。这一表述瞬间在舆论场引发热议,各种解读与猜测纷至沓来。然而,经《环球通信》向多方信源核实并回溯历史资料发现,这一说法存在严重的时间错位和事实误导。所谓的“大幅降薪”并非近期发生的新政策,而是近十年前,即2015年,中国移动为响应并贯彻国家《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所实施的一次系统性、结构性的薪酬制度改革。 让我们拨开迷雾,重返2015年,还原那场深刻影响央企薪酬体系的改革真相。
一、政策背景:国家顶层设计驱动,央企薪酬体系迎来历史性变革
事件的根源需追溯至2015年1月1日。当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落地实施。这份由中央层面推动的方案,旨在规范央企负责人的收入分配,其核心内容包括:将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结构由原来的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调整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同时,明确规定央企负责人的年度总收入(含任期激励)不超过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这一改革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的高管薪酬管理体系的关键一步。
作为电信行业的龙头央企,中国移动首当其冲,成为率先严格执行并细化落实此项国家政策的排头兵。
二、改革进程:中国移动率先行动,方案细化落地
2015年初,随着薪酬改革方案的推进,中国移动内部已开始出现一些人事变动迹象。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徐刚、互联网公司(筹建)业务一部总经理杭国强等数位高管相继辞职,转向市场其他领域发展。虽然个人职业选择原因多元,但这一时期的高管流动,被外界部分解读为与即将到来的薪酬体系调整存在一定关联。
2015年2月,中国移动率先从员工福利入手进行调整。根据内部下发的文件,职工的交通费、通信费、差旅费等多项福利补贴被取消或规范。其中,仅交通费一项的调整,据估算就导致部分员工实际收入下降超过10%,最高幅度甚至达到36.21%。同时,员工公务通信费用标准被统一调整至每月350元以内。这些措施在当时已引发内部广泛关注和讨论,被视为薪酬改革的前奏。
真正的“重头戏”在2015年7月上演。在当年的年中总结会上,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针对管理人员的降薪方案。方案明确:中国移动二级正以上干部年薪将降低50%,各省公司班子成员降薪40%,处长一级管理人员降薪20%。 中国移动由此成为三大运营商中第一家明确公布并实施此类降薪幅度的企业。
三、官方定调:改革而非简单“降薪”,强调规范与倾斜
在降薪方案引发内外高度关注后,2015年7月23日,中国移动新闻发言人及时通过《中国经营报》等权威媒体对外发声,对改革性质进行了明确界定:
定性改革: “薪酬改革是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中国移动认真贯彻《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前期已经完成集团公司负责人薪酬改革。”
明确范围: “中国移动正积极研究制定全集团整体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不会层层降薪。”
指明方向: 改革将“本着薪酬与效益挂钩的原则,将薪酬适度向一线人员倾斜,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序。”
这番表态清晰地传递出以下信息:这是一场由国家政策主导、自上而下的系统性薪酬制度改革,其目的绝非简单的“普降”,而是旨在建立更合理、更规范、更具激励性的薪酬结构,并体现向一线员工倾斜的价值导向。
四、内部回声与连锁反应:压力、流失与心态变化
改革带来的冲击是现实的。据2015年7月底8月初的媒体报道,中国移动内部员工心态复杂:
中层干部感叹优势不再: 一位工作多年的中层干部表示,“十年之前说中移动工资相对较高,所有人都认可,但是近几年来,这种相对优势快要或者已经转变为相对弱势了。” 甚至有人感慨,“我的工资好像从未超过我的研究生同学们。”
一线员工期盼稳定与减压: 对于一线员工而言,“涨钱不抱什么希望,只要不降就好”成为普遍心态,同时他们也希望“考核目标能降一些就好了”,反映出薪酬调整与工作压力并存下的现实考量。
此次薪酬改革,加之行业竞争加剧、转型压力增大等因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部分人才的流动。2015年8月,广东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钟天华离职,后加盟阿里巴巴任副总裁;10月,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副总经理唐剑锋离职,加盟三星电子负责手机业务。有报道称,唐剑锋甚至放弃了晋升终端公司总经理的机会选择离开。这些高层变动,虽是个体选择,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央企高管面临的薪酬约束与市场机遇之间的权衡。
五、真相还原与当下启示
综上所述,近期自媒体翻炒的“中国移动大幅降薪”消息,实则是将2015年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时间平移”和“标题党”处理,忽略了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动因。这场近十年前的薪酬改革,是中国移动作为大型央企,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体现。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薪酬分配体系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时至今日,中国移动乃至整个央企系统的薪酬管理体系早已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将过去特定阶段的改革措施,断章取义地包装成“新闻”进行传播,不仅混淆视听,也无助于理解当前央企在激励创新、吸引人才、提升竞争力方面所进行的持续努力和更复杂的制度设计。对于公众而言,审视央企薪酬问题,应基于事实和时代背景,避免被片面、过时甚至误导性的信息所裹挟。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国家政策框架下,构建既能有效激励、又符合社会公平期待、更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薪酬激励机制,仍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来源:环球通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