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7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今年63岁的陈阿姨,是个十几年高血压“老病号”。平时饮食上她格外小心,少盐少油,连水果都不敢随便吃。前阵子看医生时,她顺口提了一句:“橘子我都不敢吃,怕太甜升血压。”
医生听了却笑着摇头:“不是所有甜的水果都不能吃,橘子反而对高血压有好处。”
这让陈阿姨有些意外。一直以来,大家对水果的看法都比较谨慎,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但近年来的研究却发现,适量吃橘子,不仅不会升高血压,反而可能带来6个好处。
橘子,真的能帮高血压患者“稳住”血管吗?
很多高血压患者担心水果里“藏糖”,尤其是橘子这类甜味明显的水果。
但其实,橘子的升糖指数(GI)只有31~40,远低于白米饭和面条,属于低GI水果。只要不过量,每天1~2个中等大小的橘子,对血糖和血压都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更重要的是,橘子中富含钾元素,而钾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从而起到平稳血压的作用。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高血压患者应增加富含钾的蔬果摄入,以帮助降低血压水平。橘子正好是合适的选择之一。
高血压的“元凶”之一就是钠摄入过多。而橘子中丰富的钾元素,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从而减轻血管壁压力,辅助降压。
2020年《中华高血压杂志》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出,钾钠摄入比例越高,高血压风险越低。而一只中等大小的橘子,约含钾240毫克,几乎不含钠,是典型的高钾低钠水果。
长期来看,适量吃橘子,有助于改善体内电解质平衡,让血压更“稳定”。
橘子不仅甜,还酸,那这酸从哪来?主要就是维生素C。
维C不仅能增强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帮助血管维持弹性。
美国心脏协会(AHA)曾指出,膳食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而橘子,正是天然的维C“仓库”。
每天吃一个中等大小的橘子,就能摄入约70毫克的维C,接近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80%。
橘子皮苦,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叫**橙皮苷(Hesperidin)**的天然类黄酮物质,它在橘子果肉中也有。
橙皮苷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有利于预防血管硬化。
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的研究显示,橙皮苷在动物实验中有降低血压的潜力,虽然在人类中的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但总体来看,橘子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值得关注。
不少高血压患者体重超标,而控制体重是降压的“基本功”。
橘子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尤其是白色的橘络部分,不仅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还能增加饱腹感,帮助控制进食总量。
此外,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胆汁酸排出,减少胆固醇吸收,对改善血脂水平也有积极作用。
所以,吃橘子时别把橘络剥得太干净,那些“白丝”才是营养精华。
你有没有注意到,剥橘子皮的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香味?
这种香味来自橘皮中的挥发油成分,如柠檬烯等。这些天然香气成分被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的镇静、舒压作用。
有研究指出,柑橘类水果的香气能通过嗅觉刺激大脑,调节交感神经活动,从而降低血压和心率。
虽然这种效果不如药物直接,但在情绪紧张、焦虑导致血压波动的情境下,橘子的香气或许能起到辅助调节作用。
橘子虽好,也不能吃得太任性。特别是高血压患者,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 不可一次性大量食用。
每天建议吃1~2个中等大小的橘子即可,过量可能导致血糖波动或胃部不适。
2. 注意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橘子中某些类黄酮可能影响部分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的代谢。建议至少与服药时间间隔2小时。
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要限制总糖分摄入。
橘子虽属低GI水果,但也含果糖,需结合整体饮食结构进行控制。
不是所有甜的水果都不能吃。橘子在血压控制、血管保护、体重管理等方面,展现出多重益处。
当然,它不是降压药,更不能代替治疗。但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适量吃橘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健康管理手段。
高血压患者,不妨在医生指导下,把橘子放心地“请回家”。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华高血压杂志》. 钾钠比例与高血压关系研究, 2020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Mr.张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