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啊,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大家都知道,土不行,啥都白搭,底肥是最重要的,它就像人的底子,底子好,啥都好说,所以啊,都得想办法让土变得肥沃,那小麦才能长得壮实,收成才能好。
那时候啊,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大家都知道,土不行,啥都白搭,底肥是最重要的,它就像人的底子,底子好,啥都好说,所以啊,都得想办法让土变得肥沃,那小麦才能长得壮实,收成才能好。
自制底肥啊,其实也没啥神秘的,说白了,就是把那些烂菜叶,鸡粪啥的,堆一起发酵,再掺点肥料,但这里头门道可多了,配方很关键的,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得摸索,那会儿村里有个老把式,他说,有机质是根本,得占大头,就像盖房子,地基得打牢,所以啊,像羊粪牛粪啥的,得多来点,这些东西能让土变得松软,透气,小麦根系才能扎得深,长得壮,再加点过磷酸钙,硫酸钾,尿素啥的,补充点别的营养,就像人吃饭,不能光吃米饭,还得吃点菜,吃点肉,才能营养均衡,土也一样,单一的肥料不行,得啥都有点,那才能让小麦长得好。还有就是,得加点秸秆碎末或者草木灰,能让土更透气,还能补充点钾肥,这钾肥啊,能让小麦杆更硬实,不容易倒伏,那些年,风可大了,小麦倒伏了,那就等于白种了,所以啊,这钾肥可不能少,这配方啊,得根据自家的地的情况调整,沙土地保不住水,得多加点羊粪啥的,黏土地透气性不好,得多加点秸秆碎末。
做底肥也麻烦,得先把那些鸡粪,猪粪,牛粪啥的,堆在一起,还要混点秸秆,还得注意湿度,太干了不行,太湿了也不行,得像捏馒头那样,才行,堆起来,还得用塑料布盖上,捂着,让它发酵,还得经常翻堆,保证温度均匀,这温度啊,最好能到六十度以上,这样才能把那些虫卵,病菌啥的,都杀死,沤的过程中,那个味道,真是,熏得人睁不开眼,但为了小麦,大家也都忍了,得沤够时间,一般得个把月,沤好了的粪,颜色是黑褐色的,闻起来也没有臭味,质地也变得松软了,才算合格,得把沤好的粪,跟过磷酸钙,硫酸钾,尿素这些肥料,拌匀了,才能用,还得注意,草木灰不能直接跟过磷酸钙混一起,不然会起反应,影响肥效。
施肥的时候也得注意,一般在小麦播种前十几天,就要把底肥撒到地里,然后深耕,把肥料翻到土里,得让它跟土充分混合,施肥还得均匀,不能这边多,那边少,不然小麦长得也不齐,沙土地要多施点羊粪,少施点尿素,黏土地要多加点秸秆碎末,还得额外加点河沙,改善透气性,总之就是,得根据不同的土,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让小麦长得最好,那阵子我妈家的小麦,用了自制底肥,那长势,真是喜人,绿油油的一片,所有人都觉得她以后不得了,秋收的时候,麦穗又大又饱满,沉甸甸的,压得麦秆都弯了腰,那一年,她家的小麦,产量比别人家高了不少,脸上也有光。
当然了,自制底肥也有风险,最怕的就是没沤熟,那些没沤熟的粪,用了以后,烧苗,还会生虫,得不偿失,还有就是,尿素不能用太多,尿素多了,小麦容易徒长,倒伏,也不好,沤肥的时候,还得注意防雨,淋了雨,肥效就没了,白忙活一场,所以啊,自制底肥,虽然好,但也得小心,细心,才能做好。
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在那种环境下,谁又能受得了这些事呢,反正以后吧,新技术肯定会越来越多,种地也会越来越轻松,现在的年轻人也没几个会想着种地了吧,可地里的粮食,还是得有人种啊,一想到这些,唉。
来源:农村牧羊人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