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楼兰》作词人不再沉默,用一招帮云朵挽回颜面,刀郎没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2:37 1

摘要:2025年3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纸判决把《我的楼兰》拆成三块:曲子归刀郎,词归苏柳,云朵只能“非商演”开口。

“原来能唱一辈子的成名曲,说没就没了。

2025年3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纸判决把《我的楼兰》拆成三块:曲子归刀郎,词归苏柳,云朵只能“非商演”开口。

消息当晚飙上热搜,评论区最高赞只有七个字——“那她靠什么吃饭?

我第一时间去问做酒吧驻唱的老同学。

他回我一句:“能唱,但不能收钱,等于给房东唱。

”一句话,把法律文书的温度降到零下。

云朵自己没哭惨。

工作室公众号只发了一张她背着羌笛站在录音棚的背影,配文“感恩所有经历”。

四个字,把十年师徒、四年官司、一夜掉粉全吞进肚子。

可肚子会饿。

我扒了她去年行程:拼盘晚会降到三线城市,商演报价从税后35万跌到12万,主办方还嫌“没代表作”。

法院给她留的“表演者权”像一张饭票,却刷不出钱。

刀郎那边也不轻松。

判决后,他成都演唱会加场,开票十分钟售罄。

后台采访他说“从未断联”,可镜头一扫,节目单里《倔强》被划掉,换成新歌《山火》。

歌迷喊“楼兰”,他点头,没接。

最尴尬的是苏柳。

词是她写的,版权回自己手里,却没人找她谈新版。

她微博发了一句“词在人在”,配图是2006年手稿,纸都黄了。

网友留言:姐,你倒是授权啊。

她没回。

我翻了判决原文,第17页一行小字:刀郎需补偿云朵“历史贡献”50万元。50万,北京五环外一居室首付都不够。

对比她巅峰年入千万,落差像蹦极。

云朵没拿这50万买热搜,拿去录了十首羌笛demo。

腾讯音乐内部人告诉我,试听会当天,她一首一首放,不讲话,放完把笛子递给总监,“能卖就卖,不能卖我就回寨子”。

三天后,平台签了战略首发。

刀郎的新专辑也在路上。

制作人泄露,十一首里有八首还是西域调,只是再没女声合音。

有人问他为啥不找云朵,他摇头:“歌是歌,人是人。

故事到这里,两边都像赢了,又都输得精光。

云朵拿到自由,却失去最响的名字;刀郎守住版权,却少了最懂他高音的那个人。

法院把歌切成三份,现实把饭碗砸成两半。

音乐圈朋友跟我说,以后新人签合约,第一行就写“若原创收回,表演者如何分成”。

这场官司成了教科书,代价却是两个人的十年。

晚上刷视频,看到云朵在直播间唱《羌笛》,弹幕飘过一句“没楼兰那味了”。

她瞄一眼,没停,把最后一句高音硬生生拔上去,嗓子劈了。

那一瞬间我懂了:

歌可以判给别人,调门得自己扛。

能唱的不一定能活,能活的不一定再唱。

来源:幽默钢笔F

相关推荐